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

抗日战争期间的一天,在重庆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周恩来,接到了下属人员的汇报:此时,一场个人画展正在夫子池的一家展览馆举行;其中的一张画作上,有一首黄炎培的题诗

周恩来一听,立即陷入了思索。很快,他指示工作人员,让他们带上钱,去画展现场将这幅画买下来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1)

周恩来

当时的南方局,经费比较拮据。因此,众人纷纷疑惑起来:为什么平时精打细算的周恩来,现在突然要花钱去买一幅画?

看到大家不解的神色,周恩来做出了解释。

1945年夏天,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际,几名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前往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力图促进国共两党进行合作。

这其中一位参政员,便是黄炎培。当他走进中共领导人毛泽东的会客室后,突然看到了自己当年题诗的那幅画,一时之间,不禁百感交集……

那么,这幅画到底画的是什么,黄炎培所题的诗是怎么写的,他又为什么会深受触动呢?

从教育家到民主人士

1945年的这个时候,黄炎培已经67岁了。细看他的人生履历,会发现颇具传奇色彩。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2)

黄炎培

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在江苏川沙县(今上海浦东新区)。他的成长经历颇为曲折,13岁时丧母,17岁时又失去了父亲。

要是一般人遇到这样的不幸,很可能意志消沉,怨天尤人。可小小年纪的黄炎培,却在痛苦中振奋精神。1901年,23岁的他入读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第二年,黄炎培又在江南乡试中考中举人。一时间,这个年轻人的前途一片光明。

可这时的黄炎培,却没有踏上仕途,而是回到家乡开始办学。1905年,在蔡元培的介绍下,他加入中国同盟会,参与了很多革命斗争。

辛亥革命后,黄炎培出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筹办了同济、东南、暨南等高等学府。那些年里,在他的努力下,江苏的教育事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黄炎培以江苏省教育会负责人的身份,将上海各学校校长召集,开会进行声援,并发动全市罢市罢课,进行斗争。

1921年,黄炎培被委任为中华民国教育总长。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他却不肯就职。

别说这么大的官,就是做一名普通小吏,都有无数人趋之若鹜。可在黄炎培心中,做官绝非自己的追求。用教育救国兴国,才是他的人生理想。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黄炎培逐渐意识到,仅凭教育,难以完成救国救民的重任。1926年,他创办《生活周刊》,来宣扬革命思想。

就在黄炎培为国家命运操劳不已时,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入中国东北。黄炎培闻讯,创办了《救国通讯》杂志,推动抗日救国运动。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3)

黄炎培

1932年1月28日,日本军队悍然攻击上海,淞沪战争爆发。黄炎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发动上海各界上层人士,组织起“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征募军需品来支援守卫上海的十九路军,并对上海治安和金融进行维持。

1937年7月,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同年11月,在日寇的大举进攻下,上海沦陷。后来,黄炎培撤退到重庆,并于1938年担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周恩来与黄炎培的交往 买下其题诗的画

早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党便提出:“只有最广泛的反日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从此,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便确定了下来。

而作为中共统战工作的杰出代表,周恩来在抗日战争期间,与黄炎培有过多次交往,留下了许多统战故事。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1938年5月。此时,黄炎培正在武汉,参加国民参政会。19号这天,当地的生活书店,举行了一场店员茶话会。黄炎培作为嘉宾,应邀前去进行演讲。

而在同一场活动中,就有时任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

活动期间,这两人对抗战形势作了一番交谈,彼此有了初步的认识。早就听过周恩来大名的黄炎培,对对方印象很不错。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4)

周恩来

这年8月,由黄炎培创办的、“九·一八”事变后一度停刊的《国讯》,正式恢复出版。黄炎培主动邀请周恩来,来为这本刊物撰写文章。

接到邀请后,周恩来欣然应允。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连续工作到凌晨两三点,终于完成了一万多字的《今年抗战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第二年出版的两期《国讯》上,分别刊登了这篇文章。

文中指出,只要中国人民能够坚持抗战,紧密团结在一起,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一定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当民众从《国讯》上读到这篇文章后,纷纷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抗战斗志愈发旺盛。

事实上,由于自己事务繁忙,周恩来不得不延期提交这篇文稿。按理说,这时候他只需要打个电话进行说明,就完全可以了。

可周恩来却没有这样。他先后多次亲自给黄炎培写信,表达自己延期交稿的歉意。黄炎培收到信后,对周恩来平易近人的作风感慨不已。

不仅如此,这年5月27日,周恩来还指示共产党所办的《新华日报》,去向认可自己的社会知名人士进行约稿。就这样,伴随着文章的流动,黄炎培同周恩来的关系,逐渐密切了起来。

抗日战争愈加深入后,为了推行抗战教育,黄炎培领导下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决定在每周日举办抗战知识讲座、学术讲座和职业青年讲座。它们的参加者,主要是中华职业学校和补习学校的学生和职业青年。

这些讲座,先后邀请过老舍、沈钧儒、郭沫若等人进行演讲。他们用热情洋溢的讲话,向青年群众宣传职业教育和抗日救国思想。

1940年9月29日这天,中华职业教育社请来了一位重量级嘉宾,他便是周恩来。由于周恩来的人气很高,演讲海报刚一贴出,就引起了轰动。演讲正式开始之前,就有很多人围了过来,争相目睹周恩来的风采。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5)

周恩来在重庆

由于听众人数超过预期,主办方临时决定,将演讲地点由原来的剧院,变成巴蜀学校的操场。即使这样,人群还是将操场挤了个满满当当。他们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爬到了树上和篮球架上。

在这样的盛况下,周恩来站在两只方凳上,开始了自己的演讲。他用洪亮的声音对大家说道:“同志们,朋友们,今天职教社让我过来,给大家讲时事。这里面包括国内外的形势,我就自己所知道的,来和大家谈谈……”

接着,他就抗战形势和二战欧陆战场的情况,作了三个小时的演讲。周恩来强调:“只要我们坚持抗战,坚持团结,以最大的热情发展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打败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在周恩来坚定的语气、自信的气场中,听众们多次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通过这次演说,很多原本对抗战前景持悲观态度的国统区民众,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当演讲结束后,很多听众纷纷来到周恩来面前,请他签名留念。周恩来还给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工作人员写下了题词:“笔战是枪战的前驱,也是枪战的后盾。”

这一天,在重庆夫子池的“新生活运动委员会”展览馆,正在举行一场个人画展。这位画家名叫沈叔羊,是知名社会人士沈钧儒的三儿子。

抗战期间的重庆,文化生活非常丰富。许多艺术名流,常常会举办个人作品展览或专场演出。而沈叔羊这个画展,既是作品展出,同时也进行现场销售。

在这些画作中,有一幅名叫《岁朝图》的。它上面画了很多东西,有花生、黄豆芽、腊梅、天竺子,还有一瓶引人注目的茅台酒

作为沈钧儒的江苏同乡,黄炎培亲自前来参观老友儿子的画展。当看到《岁朝图》时,这位大教育家眼前一亮。

画里的那瓶茅台酒,一下就吸引了黄炎培的目光。他很快回忆起一件事:多年之前,上海的报纸曾报道过,当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占领茅台镇后,战士们曾经用茅台酒来洗脚。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6)

茅台酒

想到这里,黄炎培便询问沈叔羊:自己能否在这张画作上题写一首诗?

一般说来,一幅书画作品,一旦有名人在上面题写东西,其价值一定大增。因此,沈叔羊当即同意,并亲自给黄炎培研墨。

经过一番思索,黄炎培拿起了笔,在画作上写下一首七绝:“喧传有人过茅台,酿酒池中洗脚来,是真是假我不管,天寒且饮两三杯。”

这首诗读来诙谐幽默,表现出黄老的豁达风趣。沈叔羊看了,连连称赞不已。

很快,这件事引来了中共中央南方局的关注。事实上,南方局下属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对重庆文艺界的动向一直非常关注。这次沈叔羊的画展,他们也派人前来参观。

于是,周恩来在听取相关人员的汇报时,了解到了两点:一、国统区对当年红军长征的事情已经知晓;二、有一幅画作上有黄炎培的题诗。

当听到第一个消息时,周恩来哈哈大笑起来;而一听第二条,他的神情立即严肃了起来。经过短暂思考,他对工作人员发出指示,让他们拿着钱,将这幅画买下来。

此时的南方局,经费比较紧张。大家一听要花钱去买这样一位小画家的画,纷纷感到难以理解。

此时,周恩来才解释道:这一幅画,同两位重要的民主人士都有关;因此,一定要把它买下来。

就这样,沈钧儒儿子的这幅《岁朝图》,便被南方局花钱买下了。后来,它被送到了延安。

黄炎培到访延安 看到自己题诗的画 大为动容

1945年7月,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之际,傅斯年、黄炎培、章伯钧等六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前往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进行访问。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7)

傅斯年

他们此行,既是为了了解陕甘宁边区的情况,也是为了推动陷入停滞中的国共和谈。在延安机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共领导人,纷纷前来迎接。

看到如此高规格的接待,黄炎培十分感动。

而等他来到毛泽东的会客室时,立即看到了当年自己题过诗的画作《岁朝图》。大为动容的黄炎培,立即强烈地感受到:共产党人是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朋友。

深受感动的黄炎培,在延安期间与毛泽东进行交谈时,诚恳地提出了自己的一个困惑:“我活了六十多年,亲眼所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无一事不用心,无一人不尽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

毛泽东听了这番话,这样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黄炎培返回重庆后,将5天的延安之行写成一本书,取名《延安归来》。该书出版后,几天内便销售一空;而他与毛泽东的那段对话,也就此流传下来。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8)

毛泽东和黄炎培

而在傅斯年的口中,此时的黄炎培,已经对毛泽东和共产党颇有好感:“黄炎培等人把毛泽东送他们的土织毛毯,珍如拱璧,视同皇帝钦赐饰终大典的陀罗经被一样。”

拥护中共 出任副总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个月月底,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代表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

黄炎培等民主人士,前往九龙坡机场,对中共代表团进行热情迎接。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和周恩来会见了包括黄炎培在内的各界人士,进一步宣传了共产党的主张。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深感失望的黄炎培,辞去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职位,自嘲道要回上海卖字为生。

随着共产党军队占据上风,1949年2月,黄炎培在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安排下,来到了北平

在新中国建立前,周恩来有意提名黄炎培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可他深知,黄老先生一向不愿意做官,便决定亲自上门劝说。

这天晚上,周恩来来到安儿胡同的黄宅,看到门外贴着一张纸条:“来者事先打电话来,否则有失远迎。”

原来,这是不喜欢应酬的黄炎培,特意谢绝不速之客的方式。可即使这样,周恩来还是迎难而上,走进了黄老先生家中。

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抗战时周恩来买一幅画)(9)

周恩来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恳谈,黄炎培终于同意出山。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全新的身份,为国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而他的几个孩子,也都学有所成,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专家学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