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1)

在常人的印象中,资本主义产品大规模进入苏联市场,是戈尔巴乔夫时代的事情。其实,长期位于西方文明边界的红色帝国,一直没有彻底拒绝过“资本主义文化”。其中自然包括各种看上去非常政治正确的垃圾食品......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2)

米高扬同志(左)首先将汉堡等事物引入苏联

首先将冰淇淋、爆米花、番茄酱和汉堡包等食品引进苏联的人物,是斯大林同志的亲密战友--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同志。他于1926年担任对外贸易和内部贸易人民委员会的委员,又于1935年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这使得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跑去西方考察。1936年时,米高扬就去美国呆了3个月,从而彻底改变了苏联人民的食谱。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3)

1927年 在列宁格勒视察面包厂的米高扬同志

一直对西方抱有好奇心的米高扬,努力学习食品产业姿势,包括现代化的加工厂与时髦的自助餐厅。甚至还与著名企业家亨利-福特谈笑风生,到纽约考察了发明感恩节消费文化的梅西百货。与此同时,他注意到美式快餐的重要扩张武器--汉堡包。发现这种简单的事物可以在工厂进行化批量生产,然后送到街头的零售亭热卖。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4)

回国后 继续指导食品生产工作的米高扬同志

为了加快提供人民的生活水平,米高扬一口气订购了22套汉堡包生产设备,包括工厂的制造机与零售铺的烘烤机。与这些设备一起带回苏联的,还有在美国的各类食品见闻。理论付诸实践的结果,就是在1939年出版的《美味又健康的食物》。该书也成为苏联家庭主妇的烹饪圣经。还有一系列冰淇淋工厂与肉食品加工厂同步开建,以至于斯大林都开玩笑的说:阿纳斯塔斯更关心冰淇淋,而不是共产主义。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5)

前苏联出版的《美味又健康的食物》

遗憾的是,米高扬买回的汉堡包生产设备并没有发挥理想效果。随着二战烽火的蔓延,苏联自身也遭遇纳粹德军入侵,日常食品供应都成问题。米高扬本人也忙于为红军运转粮草,让大规模生产汉堡包成为妄想。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6)

二战爆发后 食品配给制度让汉堡包销声匿迹

好不容易撑过二战,苏联才重启汉堡包制造,却发现不能生产不出一样的美式汉堡包。最后只能做出一种口味清奇的肉饼,被人们亲切的称为米高扬肉饼。这种肉饼的材料也不局限于牛肉,并迅速发展出各类分支。比如著名的基辅鸡肉饼和波扎尔斯基肉饼,都是美国汉堡的俄罗斯远亲。但实质与原品相差甚远!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7)

基辅鸡肉饼与波扎尔斯基肉饼

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款田园汉堡肉饼,还是在苏联国内大受欢迎。相比只有肉丁或碎肉的战争年代,和平时期的下馆子毕竟能让更多人吃到整块肉。但哪怕是最好的餐馆,服务员也不会询问牛排需要几分熟。多数成品都裹上厚厚的面包屑或浓稠酱汁,以便让食客分不出自己吃的是什么肉。哪怕食材有可能过期变质,也不影响人们大快朵颐。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8)

1937年就出现的莫斯科肉饼配面包 售价仅有50戈比

米高扬肉饼的优势,不在于质量,而是非常亲民的价格。起初每块只卖50戈比,在币值改革后也不过3-6戈比之间,堪称是无产阶级的美食。连1964年的《纽约时报》都称赞:少量戈比就可以买到最便宜、最受欢迎、最受推崇的肉饼。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9)

抵制麦当劳诱惑的苏联海报

米高扬肉饼的影响力,也一直保持到麦当劳进入苏联之前。在俄罗斯联邦成立初期,人们仍然能在市场上看到其身影。

马斯卡彭干酪是做什么的(前苏联国民食品)(10)

1990年 麦当劳终于进入苏联

纵观汉堡传入俄罗斯的过程,不得不说是历史和人类开了玩笑。当初正式俄罗斯人,将蒙古西征军的鞑靼牛排引入欧洲,促成汉堡肉与汉堡包的发明。但苏联还是要从美国进口设备,才能吃上真正的食品,颇有出口转内销的恶趣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