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从事工作的最大收获(六年的工作经历)

一晃毕业六年了,人生也快到了而立的关口。回想自己6年来的过往,尤其是近一年来的创业经历,感觉令自己成长了很多。这种感觉具体说来,就是平素四平八稳的状态,有些问题可能不易暴露和被发现。但是创业,尤其是在这种高度竞争和诸多不确定的环境下,像我这种草根创业,其实是很容易沦为炮灰的。而我,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自认为反省能力还算可以的我,肯定不会因为这一次的不顺而全盘否定自己。一时的不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碰壁之后不知道反思甚至一错再错,那就死有余辜了。

所以,如果有和我差不多一样的小伙伴,想避免我这六年来走过的一些弯路,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可能很适合你。当然,这些文字,也是警示自己,希望自己以后也不会再次掉进河里。

一辈子从事工作的最大收获(六年的工作经历)(1)

因此,反思的第一点,就是勤于总结归纳。写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一个总结归纳的过程。但是这里想说的总结归纳,其实更多的是关于对工作的总结归纳。

这段时间,密集地看了一些关于如何做好工作的职场类书籍、思维导图、表格工具等,看了之后大脑持续不断地受到刺激不免反思,其实大多数工作,也像我们中学的数学题一样,它是有技巧的,或者说是有解题思路的。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如果我们能在具体繁杂的工作中发现其中的共性并总结归纳,导出工作技巧、工作思路、工作类型、工作流程等,那么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很大程度上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避免犯错。想一想,你曾经暗恋的那个成绩好的小红,是不是一直都有一个错题本?而你羡慕嫉妒恨的某个绩优同事,是不是每次面对工作问题或者项目时,总能拿出甘特图等类似工具,将问题或者项目很好的分解了,从而一下子令你原本觉得毫无头绪的问题突然变得豁然开朗了?如果是,那么总结归纳其实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帮助我们从更高维度思考问题并形成思维习惯。

一辈子从事工作的最大收获(六年的工作经历)(2)

说完了反思的第一点,接着说第二点,那就是筛选积累。

不得不说,在职业分工如此精细化的今天,很少有一份工作是完全靠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的。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要接触不少同事、客户、合作机构、专家、老师等。应该说,这些组织或者个人,只要是对我们工作有所帮助的,我们都应该留意积累。因为某种意义上,这些资源,其实就是我们进行工作的“生产资料”。

譬如摩拜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她在创立摩拜之前原是一家媒体的汽车记者。正是由于在做记者的那些年,她认识了不少关于汽车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轮胎供应商等资源,从而为她创立摩拜做了很好的铺垫。

其实除此之外,包括良好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对处理工作有用的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资源,我们都应该用心筛选积累。想想中美贸易战,为什么人家老是说我们剽窃他们的知识产权,因为这些东西是能实实在在产生价值的。当然,所有的积累,都要符合竞业限制的要求。

一辈子从事工作的最大收获(六年的工作经历)(3)

反思的第三点,就是要接近贤能。

这个贤能,不一定是说这个人他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而是只要他在某些方面比你专业精通,你就应该多向对方学习取经。说到这里,其实我自己自认为在这方面还是很庆幸的,尤其是刚毕业在深圳的那几年。那会儿我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几个同事老是对我耳提面命,教了我不少职场中的人际相处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还跟我说了一些PS处理和PPT制作等技巧,有的还不时跟我分享一些我当时所认为的前沿消息以及他们自己的一些工作经验、人生感悟等。

现在回想起来,这些东西直到今天我依旧在用,而且有些东西我越用越顺手,也从内心深处对他们始终保持着一种感激之情。所以在成长之中,如果有人愿意带你玩,悉心教你东西,那你真的是要好好吸收。同时,也别忘了偶尔请人家吃顿饭。当然,吃饭不是白吃,还是要向对方取点经。

一辈子从事工作的最大收获(六年的工作经历)(4)

第四,就是要慎信于人。

社会经济越发达,人与人的关系就越稀松流动,信任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当下的中国,已越来越不同于费孝通先生笔下的《乡土中国》,那时还大体是一个熟人社会。正如费老在第一章《乡土本色》中所说,“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

之所以要签字画押,是要有个凭证。然而现在,不需要凭证,其实也基本上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底细。不敢说全部,但大体是可以的。比如现在的商业工具某查查,就基本上能够了解一个人的经济底细。除了这些商业付费工具,其实还可以看看对方支付宝的信用分。据了解,马云在与《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安德鲁·索尔金谈笑风生时曾这样说道:“芝麻信用也可以做谈恋爱的资本,丈母娘对未来女婿说,你要和我女儿谈恋爱,给我看看你的芝麻信用评分。”当然,这种征信依据,目前还未被央妈认可,但对于一般的经济合作事宜,个人认为足够了。

一辈子从事工作的最大收获(六年的工作经历)(5)

第五,就是要善学善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的辩证关系,孔夫子在2500多年就告诉我们了。但是在当下,我们该具体学习哪些东西,又该如何思考以及思考哪些问题,这其实也是个很大的问题。据我自己的反思,在工作中,不论具体的工作职责是什么,基本上一些通用的职场技巧是要学习的,比如人际沟通、时间管理等。然后具体到所负责的工作,那么比如程序设计、文案写作技巧、医药招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等,也是值得学习的。

以我自己来说,虽然每年也会坚持看几本书,但是大多看的都是与工作无关的书。这些书不能说没用,但是对工作指导来说,实用性着实不强。因此,如果对工作完成的不够好,还是建议要多学习多看看有关工作方面的内容。

而善思,就是要想想工作成效还能不能改进一些,还能不能再提高一些。如果能,就继续思考在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

一辈子从事工作的最大收获(六年的工作经历)(6)

第六,持续努力。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首先它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谁都知道要努力,但怎么努力,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这个却很少有提及。就我自己而言,窃以为持续努力,具体操作就是不断刻意练习,不断行动实践,不断总结提炼。至于具体的方向,就是你自己乐意付出时间精力并能为你带来经济回报的事情。

其次,持续努力,它更现实的意义就是你需要跟懒惰、拖延等反人性的东西抗争。这个特别难,但是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如果有所松懈,可能刚开始不会有所后果,但日积月累,你就会发现,1.01的365次幂竟是0.99的365次幂的1480.66倍。所以抖音上我看到有句话,说是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这句话有时候真的是越品越有味。

以上,基本上就是自己工作六年来的一些反思和总结。不得不承认,尽管自己提出了这六点,但不代表我自己一定会把这六点做好。不过,如果这些经验总结能够帮助到有心人,也是善莫大焉了。

作者简介

鉴心斋主人,一个不似90后的90后。关注我,与你分享最真实的职场故事,最辛辣的社会评论。近10年来,累计写下百万字。专业经济学,关注职场和文学,还有一点热心思考身边的世界。创过业,打过工,自觉一路在攀升,现实告诉我原来在做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