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有波澜壮阔的成长历史和独特的味觉记忆。闽东是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地,畲族人民自称“山哈”,依山而居,繁衍生息。千百年来,畲族人民不仅创造了多彩多姿的畲族文化,也制作出各种珍馐美味。其中,畲家人仅以糯米为食材,就能制作出令人称道的“美食三宝”。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1)

畲族美食三宝

畲族“美食三宝”的第一宝,

非“乌米饭”莫属

每年的三月三,

是畲族的乌饭节。

在这一天,

畲族人便出门踏青

采集乌稔叶,

蒸制乌米饭,

世代相沿,衍成风俗。

春季,

正是乌稔树枝繁叶茂之际,

满山青翠。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2)

乌米饭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3)

乌米饭制作

采来的乌稔叶

要先去除杂质,

切碎后再置于石臼内捣烂。

等汁水充分溶解后,

经过过滤,

就成了糯米的天然染色剂。

按照一斤嫩叶三斤糯米的比例,

将糯米泡浸其中

四到五个小时,

接着放在木甑里蒸四十分钟。

畲家人说:

“一家蒸饭十家香。”

蒸熟的乌米饭色泽

蓝绿乌黑并带油光,

米粒如同一颗颗黑色的珍珠,

植物的清香与糯米的软糯完美结合。

唐朝大诗人杜甫曾写诗赞道: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后人认为,

“青精饭”指的就是畲族的乌米饭。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4)

乌米饭

与乌米饭齐名的另一道畲族美食——菅叶粽

畲族人过端午,

粽子是少不了的一道美食。

畲族粽子,

不同于汉族用竹叶裹成三角锥形,

而是用菅草的叶子包成枕头管状,

再用龙草捆扎五节。

畲族语把“菅”念“甘” ,

所以粽子通称“甘粽”,

又称枕头粽、五节粽。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5)

菅叶粽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6)

菅叶粽制作

在制作菅叶粽之前,

需要将黄碱柴烧成灰,

再用热水浇淋,

纱布过滤,

静置沉淀数小时后

制成黄色碱水。

天然的食用碱

能够起到软化纤维、

去除酸味的作用,

为糯米带来齐全的

色、香、味体验。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7)

糯米

包好的菅叶粽需用文火慢煮,

当蒸汽弥散,

空气中一时浸润着

菅叶特有的甜香。

十多小时后,菅叶粽熟透,

糯米为浅黄色,口感粘糯。

畲族菅叶粽,

是几代畲家人记忆里最初的美食。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8)

在闽东,

还有第三种

令人称道的畲族美食——糍粑

加上白糖、红糖粉、碎花生等蘸料,

既是主食,也是风味小吃。

离溪塔村仅一河之隔的虎头村,

刘木英正在为制作糍粑做着准备。

畲族的祖辈游耕游居,

糍粑是年节的必备品。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9)

软糯可口的糍粑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10)

美食

软糯可口的糍粑,

吃起来美味,

制作却不简单。

将糯米放入冷水中

浸泡一天后滤干,

再放入木甑蒸40分钟左右。

当浓浓的米香

开始不断地从厨房飘出,

就准备要起锅了。

打糍粑是一项力气活,

往往需要多个男人共同完成。

每到过年时,

这样的场景

就会在畲族村寨里上演,

年复一年,周而复始。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11)

糍粑制作

奉新山区客家手工特色美食(畲家美食三宝)(12)

糍粑分享

糍粑越打越黏,

日子越过越甜。

畲族人用勤劳和坚韧的双手

从土地中获取食物,

将单调的食材变幻出丰富的口感。

“心如糯米,越黏越紧;

情如粽叶,越煮越香。”

畲族人的美食

就像是畲族人的待客之道一样,

实实在在,发自内心,

没有太多虚假华丽的修饰。

他们珍惜每一颗粮食,

善待每一种食材,

将对土地的眷恋与感恩,

对先祖的敬仰之情渗入其中,

并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