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喀秋莎,是一首经典的二战时苏联歌曲。于1938年由马特维·勃兰切尔作曲,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作词,由知名民谣歌手丽基雅·鲁斯兰诺娃(Лидия Русланова)首次演唱。在我们的父辈中经常有人吟唱它,也是一首传颂很广的曲目。

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1)

丽基雅·鲁斯兰诺娃

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2)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最近观看了一部俄国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故事是由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真实事件改编,以前看过同名小说,但将故事搬上银幕,故事更有画面感也更震撼人心。

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3)

一如多数战争片一样,广袤的森林、宁静的村庄、勤劳的村民,然而这个村庄所有的年轻男人都上了前线甚至是战死沙场。准尉瓦斯科夫不满手下的士兵酗酒不务正业,请求上级换派一批品行良好的士兵来,等来的却是一众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兵。女兵们打趣逗闹,青春洋溢,让人感受生活的美好,她们也有着各自的记忆和憧憬,有悸动有苦涩有痛苦,充斥着少女们对爱的追求对亲人的思念,欢声笑语中埋藏了各自的哀伤......一场准尉还没来得及加入的战斗中,姑娘们勇敢镇定地解决了来犯的德军军机。

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4)

这场战斗除了战斗的酣畅,更充满了女兵的内心的痛苦和悲哀。女兵班长丽塔本有个幸福的家庭,恩爱的丈夫,天真可爱的孩子,当亲眼目睹爱人在一场战斗中被炮弹炸死,国仇家恨让原本柔弱的丽塔义无反顾地扛起枪走上战场。

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5)

孩子寄养在城里母亲家,只能在空闲时间偷偷跑去看孩子,然而悲壮部分就此开始。在一次去看孩子回来的路上发现了德军。准尉带着五名女战士进入森林侦察,她在前往报信的途中被沼泽地吞没;为了帮准尉拿他心爱的烟袋,倒在敌人无情的刺刀下,惊慌中奔跑躲避却还是被敌军击毙。

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6)

为了掩护战友,她高唱歌儿引开敌人,最后在弹雨中掉下悬崖,身负重伤却不想连累准尉,在托孤准尉后壮烈自尽。愤怒的准尉想要手刃敌人为她报仇,但国家大义还是让他保留理智,留下了三个投降的敌人,身负重伤的瓦斯科夫在押送俘虏即将倒下的时刻终于等来了援军。

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7)

花样少女和失意大叔;战争中的压抑和欲望的波澜;静谧的森林和无处不在的杀机......这部影片没有刻意去凸显英雄主义,甚至没有歌颂英雄主义,却用少女的鲜血浇筑的史诗,它以一种让美丽生命破碎的形式,展现战争的残酷,让人在感叹生命的脆弱和沉重的同时,对战争深感愤怒。保家卫国的英勇,对祖国的热爱并愿意为国牺牲的精神自然流露出来。

再听《喀秋莎》,心里更多了一丝悲壮。

苏联拍摄的二战电影(从喀秋莎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8)

电影中有句台词“熬过战争的人 才有妈妈”让我潸然泪下。我们生活在美好的时代,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希望有朝一日世界再无战争,大家都能在妈妈的怀抱里安然入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