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第二十一期 童年啊童年

儿时伙伴之岭、坡

前面说班里男生曾主要分成两个帮派,但还有一些人是中间派和两面派。两面派的典型代表就是岭了。在村里五年的小学时光里,岭是不能不提、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之一。岭的外号叫“老二”,因为他在家排行老二,虽然他并不喜欢这个绰号,可大家都这么叫,也就默认了。岭是一个特别幽默风趣的人,首先长的就很有喜剧性,小小的眼睛,高高的鼻梁,尖尖的下巴,瘦瘦的脸庞,还有长长的脖子,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想笑。说话也特别的逗,小时候岭有些口吃,一着急说话就更结巴了,所以大家都爱和他逗嘴。但岭的脑子却很灵活,反应也很快,就是说不上来,所以常常急的脸红脖子粗的,好不容易憋出来一句,却好像充满气的气球系口的绳子突然被解开,惹的大家哈哈大笑。

童年第二十一期 童年啊童年(1)

岭的鬼主意很多,有着一肚子的鬼点子,不管什么事,到他那里总能玩出别的新花样来。还是丢沙包的事,前面说过的那些特别细、特别严的一些乱七八糟、超折磨人的规定,就是他想出来的,而且在游戏中经常不分青红皂白就打断,谁也不许动,检查站姿、位置什么的,稍有不符合当场罚下,有时还随意改规则,并且必须按他的要求来,不然谁也甭想玩好。还有在庙里办的那些坏事、在班里经常搞的一些小破坏,多半都是他的主意。可惜的是,他这么好的脑子却不用到正事上,学习成绩真不怎么样,汤老师实际上是他的本家姐姐,对他也是格外的照顾,甚至对他进行过专门的辅导,无奈他就是不上心,所以只勉强上了个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

小时候我和岭的关系时好时坏,主要是经常打架,有时甚至打的鼻子出血,但用岭的话说,我们是不打不成交,铁哥们儿都是打出来的。打归打,好归好,从来没有隔夜仇的,有时上午还打的不可开交,下午却又有说有笑了,搞的同学们很是莫名其妙,闹不清两个人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其实不仅和我,岭和谁都的关系都是如此,时好时坏,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成为两面派的原因。当然,说他是两面派并不是说他这个人不能共事,实际上岭是一个非常热心、非常仗义的人,不管谁有什么事求着他,他都会尽力去帮助,岭的厨艺不错,小时候我们只要聚餐,他肯定是忙前忙后,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直到现在也是。

童年第二十一期 童年啊童年(2)

坡则是中间派的典型代表了。坡也有个外号,叫“老郑”,因为他姓郑,长得比较黑,使得面相看起来比较老,故得此绰号。但为这绰号也闹过笑话,有时我们去他家里找他玩耍,进门就喊“老郑”,其结果是经常把他父亲给喊了出来,后来在他家里就不再这么叫了。坡在班里属于学习十分刻苦的一类,开始的时候坡的成绩在班里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但到了四、五年级,由于他的刻苦,成绩有了大幅提高,六年级升快班时,我记得好像是以全班第二名的成绩考上的。

坡比较老实,没有参加过我们的很多破坏、捣乱活动,但往往老实人偶尔幽默一次,更让人捧腹。坡在班里最出风头的一次应该是五年级的时候在六一联欢会上演的那个小品,当时我和昆受陈佩斯、朱时茂小品《卖羊肉串》的启发,联合创作了小品《卖冰糕》,坡在小品里扮演一个卖不合格冰糕的小商贩。他一上台用老家方言高呼的那句“卖冰糕类”,激起了强烈的笑果,给大家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实坡还真是一个非常有搞笑天赋的人,特别是六年级快班的时候,因为乡里小学离家约六里路,平常我们每天上下学都是骑自行车,那时候电视里正在热播各类武侠电视剧,因此在上下学的路上,免不了谈论这些,往往是我们几个在前面边骑着自行车边闲聊,可一会儿就看不见坡了,回头一看,只见他一个人在后面一手掌把,一手操练着电视里的各种武侠拳,嘴里还“哼!哈!”的配着音,特滑稽,把我们给笑的都直不起腰了。

有一段时间我、昆和坡的关系非常好,每天放学回家,谁先吃过晚饭准去另外两个人的家里玩耍,因为事先没商量,三个人常常走岔路,我到昆家、昆到坡家、坡到我家,结果全都扑空了。后来坡突然不再来找我和昆,我们问他为什么不找我们了,坡说:“你们两个脑子太快了,我跟不上,想冷静一下。”后来坡也上了高中,在一起的机会就更少了。再后来坡考上了燕山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北京工作,已经很多年没见过面了。

童年第二十一期 童年啊童年(3)

(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