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竹海大熊猫(南汇东滩迎来稀客)

又是一年候鸟迁徙季,作为鸟儿热门“度假地”和“中转站”,南汇东滩迎来一批远道而来的客人:凤头潜鸭、罗纹鸭、红头潜鸭……群鸟云集,让冬日顿添生机,也吸引一批观鸟达人齐聚于此。近日,有人惊喜地发现,堪称“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也来南汇东滩做客了,而且还不止一只!

宜兴竹海大熊猫(南汇东滩迎来稀客)(1)

观鸟爱好者在南汇东滩拍到青头潜鸭。陈妙春 摄

守沪“千分之一的遇见”

体圆,头大,颈黑色,具有绿色光泽,眼白色。乍一看,青头潜鸭与其他水鸟似乎无异,外行人不懂门道,可能会误以为是普通的野鸭。但对于观鸟爱好者来说,拍到青头潜鸭是极为幸运的事儿,每看到一只,就是“千分之一的遇见”。

青头潜鸭是罕见的季节性候鸟,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亚和中国东北部,每年10月中旬至11月初陆续从北往南迁徙,寻找温暖的越冬地。早在2012年,青头潜鸭就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极危”是名录中野生种群受威胁的最高等级。据了解,目前全球只有1000多只青头潜鸭。2021年2月,青头潜鸭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宜兴竹海大熊猫(南汇东滩迎来稀客)(2)

青头潜鸭。陈妙春 摄

“第一次看见青头潜鸭,特别激动。” 00后王怡成观鸟时间不长,但谈起鸟类滔滔不绝。偶然间,他加入南汇观鸟爱好者的微信群,便爱上了这一活动。几乎每周,他都会乘坐地铁17号线来海边观鸟,享受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几天前,微信群里突然有“鸟友”分享了拍摄到的青头潜鸭的照片,引起热议。为了一睹它的“芳容”,王怡成和朋友相约一起来观鸟,几经寻觅,都没有发现青头潜鸭的身影。天色渐暗,只好匆匆拍了几张图,悻悻而归。不成想,回家整理照片,却惊喜地发现,竟然拍到了青头潜鸭。“它混在鸟群中不好辨认,当时又是逆光拍摄,我在现场没看清楚,回来却发现,自己已经和青头潜鸭相遇了。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怡成感慨道。

南汇东滩成为“鸟的天堂”

阚红莉也是一名观鸟爱好者,就住在南汇新城,这次“闻鸟而动”,群里一看到消息就赶往三三公路附近的池塘寻找青头潜鸭。幸运的是,没花太大功夫,她就成功找到了。阚红莉的本职工作是一名中学教师,她坦言最初受邀参加观鸟活动并不理解,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但参加了一次就“啪啪打脸”,从此“入坑”,成为一大爱好。

观鸟究竟有何魅力,能让爱好者们在寒风中驻足多时,只为拍到一个珍贵的画面?阚红莉说,每当看到波光粼粼的水面上,鸟群掠过,浩浩荡荡,千百只振翅齐飞,震撼至极,大自然令人敬畏,也治愈人心。

南汇东滩因水草丰美,食物种类多,历年都是野鸟喜欢停留的地方。今年年初,浦东新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站临港工作人员在南汇东滩单日监测到的雁鸭类峰值就接近6万只,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超过500只,还首次记录到长尾鸭、翘鼻麻鸭、赤麻鸭等14种鸭科鸟类。

宜兴竹海大熊猫(南汇东滩迎来稀客)(3)

南汇东滩候鸟

为何这里会成为“鸟的天堂”?上海自然博物馆副研究员何鑫表示,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的临港,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径上,本来就是候鸟集结南迁北往的必经场所。近年来,随着上海不断“加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以及野生动物保护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鸟类栖息环境逐渐向好,出现“禽鸟翩跹水云间”的冬日美景不足为奇。

保护濒危物种意义深远

观鸟爱好者们看惯了大场面,为何会因为青头潜鸭的到来雀跃不已?这和它的稀有性有关。三十多年前,青头潜鸭还是一个非常大的种群,量级有数以百万计。但是由于北方栖息环境的改变,近年来,青头潜鸭的种群减少非常快,目前全球仅剩一千余只。

青头潜鸭是一种水鸟,非常依赖水环境,这些年,青头潜鸭的栖息地开始南迁,南汇东滩的湿地环境成了它们的落脚点。多位观鸟爱好者在这里发现了青头潜鸭的身影。

不过,王怡成提醒,这不是一件值得祝贺的“喜事”,更应引起反思。“青头潜鸭之所以少,就是因为生存环境遭到了破坏。可迁徙、逗留的空间越来越少,我们才会在南汇东滩看到它。”据了解,青头潜鸭主要栖息在山区森林地带多水草的小型湖泊、水塘和沼泽地带,对栖息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堪称环境质量好坏的“指标生物”。繁殖期筑巢于浅水或高于水线的挺水植被中,高温天气、洪涝、强降水和人类活动都有可能导致青头潜鸭繁殖失败。“南汇东滩是候鸟迁徙必经之路,保护好这里的生态资源,为鸟儿留一片净土至关重要。” 王怡成呼吁。

宜兴竹海大熊猫(南汇东滩迎来稀客)(4)

南汇东滩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路

何鑫也强调,保护濒危物种,其实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人类是离不开整个生态环境的。任何一个物种都是生态链上的重要一环,如果消失,必然引起连锁反应。所以,保护青头潜鸭这一极度濒危物种,具有重要意义。”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杨欢

编辑 | 顾莹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