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位置性眩晕与耳石症的区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前半规管型 BPPV 极少见,我们对其病理机制则是知之甚少。其特点是眼震不明显,常表现为轻微的旋转性眼震,眼动快相朝患侧。当病人出现这种眼震,应考虑中枢损伤,虽然中枢病灶很难发现。

良性位置性眩晕与耳石症的区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

前半规管管内结石症

A、反复发作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可由平躺动作或仰卧位水平翻身诱发;

B、持续时间<1min;

C、Dix-Hallpike手法复位或患者处于仰卧位,同时头位垂直时,即刻或间隔数秒内可引出眼震,持续时间<1min,多为向地性垂直眼震。

D、除外其他可能的疾病。

上半规管耳石症复位法

深悬头位法

主要用于垂直半规管(上半规管)耳石症的复位治疗。由于临床上垂直半规管耳石症的发病率很低,约占BPPV发病率的1-2%左右;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具体操作如下:

良性位置性眩晕与耳石症的区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

1.患者平坐于检查床, 快速后仰悬头,使头与水平面呈45°;

2.快速坐起至半卧位,使头与床水平面保持30°~45°;

3.待头晕及眼震消失后,坐起回复于直立位。

4.上述每个体位待眼震消失后保持1min。

良性位置性眩晕与耳石症的区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

对于临床上典型的耳石症患者,在明确耳石症的发病侧别及受累的半规管后,通过上述复位治疗,90%以上的患者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应注意,有些耳石症患者可表现为不典型的症状和体征,如在行双侧Dix-Hallpike或Roll试验时均出现眩晕及眼震;在反复行Dix-Hallpike或Roll试验时均无眩晕及眼震出现,但平卧起床时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