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乾隆帝(半生励精图治的乾隆帝)

晚年乾隆帝(半生励精图治的乾隆帝)(1)

引子

如同生物圈的食物链一般,封建社会保持着有条不紊的等级次序,下到平民百姓,上到士族卿大夫,最顶层的位置独属于皇帝,掌握着天下生杀大权,公卿大臣的命也好,市井流民的命也罢。在那个黄沙漫天的时代,一旦坐上皇帝的宝座,就意味着你能够凌驾于任何人之上,你拥有剥夺其他人财富、荣誉、生命的权力,别人却无法干涉你的选择和干预。无论是称王称霸的草莽英雄,亦或是中规中矩的皇室天子,无一例外地都会对权力流露出炙热的渴望,他们都希望这种快感永远不会消失,故而总会紧紧握住掌管天下的权柄。

晚年乾隆帝(半生励精图治的乾隆帝)(2)

乾隆帝画像

01

这一点,乾隆皇帝尤为透彻,你是皇帝,自有一大群人前呼后拥,你不是皇帝,虽不至于冷冷清清,但总归和之前的感觉不大一样。1735年,二十五岁的爱新觉罗. 弘历,第一次穿上象征权力的五爪龙袍,神色严肃地主持着继位大典,焚香祷告过后,近千名朝廷官员行三拜九叩之礼,太监尖声尖气地喊着跪拜的口号,这时的弘历内心一定是弥漫着兴奋的快感。在此之前,除年近古稀的康熙帝之外,清朝帝王的寿命普遍维持在五十岁左右,乾隆帝并不清楚自己的寿命有多长,但从他坐上皇位的那一刻起,长命百岁便是他最殷切的期盼。乾隆帝自幼接受的是满汉两学教育,读的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圣贤书,看的是三皇五帝爱民如子,秦皇汉武图谋霸业,渴望做出政绩的乾隆帝,继位时正值青春年华,何等的意气风发!

晚年乾隆帝(半生励精图治的乾隆帝)(3)

乾隆帝画像

02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继位生涯的六十年里,乾隆帝逐渐喜欢上受群臣膜拜吹捧的感觉,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乾隆帝吃不得发涩发苦的良药,也听不得言辞犀利的忠言。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乾隆帝,那就是“天下大事千千万,唯有拍马屁得我心”,在权力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想让乾隆早早退位,安享晚年,简直是痴心妄想的存在。


1760年,天命之年(五十岁)的乾隆帝依然死死地把着玉玺印绶不放,还打着孝顺母亲的旗号来搪塞劝其退位的大臣,崇庆皇太后崩殂和乾隆帝退位就这么关联在了一起。不过为安抚群臣蠢蠢欲动的心,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些的,到了花甲之年的乾隆帝,专门下令派工匠修葺一下宁寿宫,并言之凿凿地表示,等退位后就在这里颐养天年。

晚年乾隆帝(半生励精图治的乾隆帝)(4)

乾隆帝画像

03

1772年,乾隆帝召诸位皇子入宫觐见,拉一拉家常话的同时,还不忘流露出传位之事的意思,可是说话归说话,乾隆帝在传位方面的实际行动上仍旧呈现出消极回避的情绪。五年后,崇庆皇太后走过八十多年的生涯,永远地阖上双眼,隆重肃穆的国丧仪式上,乾隆帝号啕大哭,既是哭母亲的离世,也是哭自己的挡箭牌就此失去。


这一年的乾隆帝刚满六十六岁,年纪的增长让他的身体急剧老化,关节炎、白内障等老年疾病,成了屡次光顾乾隆帝的常客,头发花白的乾隆帝曾一度抗拒走台阶,每走一步台阶,膝盖都会传来钻心的疼痛感。就连昔日引以为傲的射箭狩猎活动,乾隆帝也是能避则避,绵软无力的双腿哪还骑得了高头大马,每次走路都像踩在棉花上一样。晚年的乾隆帝患上神经衰弱的症状,度过许多辗转难安的不眠之夜后,他红肿着双眼出入早朝,殿下的大臣侃侃而谈,上面的乾隆帝昏昏欲睡

晚年乾隆帝(半生励精图治的乾隆帝)(5)

乾隆帝画像

04

或许真的是年纪到了,乾隆帝记忆力出现衰退现象,常常是早晨的事情晚上就记不住了,况且还要处理堆积如山的奏折。此时的乾隆帝已经不复精力充沛的少年,走路都要别人搀扶着,治理国事反倒成为一件有心无力的事情,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乾隆帝决定向岁月低头认输。1795年,乾隆帝熬过了六十个年月,八十五岁的他特地召集王公贵族、皇室宗亲,当众派人取出藏在乾清宫牌匾后的立储密折,宣布立十五子颙琰为皇位继承人。


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帝最早创立,经历过“九子夺嫡”的胤禛不愿子孙后代再有骨肉相残之祸,昼思夜想之后想出这么一招,在新任皇帝继位前,取出密折宣布继承人,谁也无法更改决定。有人认为乾隆帝的让位是无可奈何的决定,他自认难以和康熙帝比肩,不愿超过祖父的在位六十一年,故而特意选在六十年的时候,传位于下一代皇储。总而言之,能让乾隆帝交出皇位已是极其不易的举动,要不是病魔日复一日的折磨,指望乾隆帝乖乖传位,还不如说是天方夜谭。

晚年乾隆帝(半生励精图治的乾隆帝)(6)

乾隆帝画像

总结

1796年,又是当年举行继位大典的太和殿,乾隆帝望着物是人非的场地方,回忆起往日的时光,不由得老泪纵横。既有新人笑,也有旧人哭,当初还是精力旺盛的青年,眨眼间便是身体羸弱的耄耋老人,这是乾隆帝发出无限感慨的根源。本质上乾隆帝是不愿交出皇位的,要不然也不会发生死死抓着玉玺的闹剧,一时之间文武大臣神色尴尬,太子颙琰则显得狼狈不堪。好不容易完成递交仪式后,乾隆帝被人搀扶着搬进宁寿宫,过起最后三年的太上皇生活,这一期间他仍是牢牢地握着权柄,要求嘉庆帝每天来汇报政事一次。1799年,白莲教起义推向高潮,临终前的乾隆帝连话都说不清楚,他哆哆嗦嗦地指向南方,流露出懊恼愤怒的表情,随后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参考资料:

《清史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