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数学梯形的定义 上海数学八年级-梯形专题

梯形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八下数学梯形的定义 上海数学八年级-梯形专题?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下数学梯形的定义 上海数学八年级-梯形专题

八下数学梯形的定义 上海数学八年级-梯形专题

梯形

1、知道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的有关概念,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2、运用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

3、增强主动探索意识,体会逻辑思维训练在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1.直角梯形

梯形: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边:有一条腰与底边垂直,另一条腰不垂直.

角: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过不是直角的一个顶点作梯形的高,则把直角梯形分割成一个____和________.这是常用的一种作辅助线的方法.

2.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性质: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经过上下底的____的直线;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由等腰梯形的性质可知,如果过上底的两个顶点分别作下底的两条高,可把等腰梯形分成____和两个全等的________,因此可知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而一般的梯形不具备这个性质.

3.等腰梯形的判定

(1)利用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判定一个梯形是否为等腰梯形,主要判断梯形的同一底上的两个角是否_____,可以通过添加辅助线把梯形底上的两个角平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来证明角的关系.

注意: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这个判定方法不可以直接应用.

4.梯形中位线定理

(1)中位线定义:连接梯形两腰_____的线段叫做梯形的中位线.

(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梯形面积与中位线的关系:

梯形中位线的2倍乘高再除以2就等于梯形的面积,即

梯形的面积=中位线的长×高

(4)中位线在关于梯形的各种题型中都是一条得天独厚的辅助线.

5.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实质上就是________.

(2)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对于折叠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实际操作图形的折叠,这样便于找到图形间的关系.

首先清楚折叠和轴对称能够提供给我们隐含的并且可利用的条件.解题时,我们常常设要求的线段长为x,然后根据折叠和轴对称的性质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其他线段的长度,选择适当的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求出答案.我们运用方程解决时,应认真审题,设出正确的未知数.

6.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1)平移变换与坐标变化

①向右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 a,y)

①向左平移a个单位,坐标P(x,y)⇒P(x﹣a,y)

①向上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 b)

①向下平移b个单位,坐标P(x,y)⇒P(x,y﹣b)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上(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整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即:横坐标,右移___,左移___;纵坐标,上移___,下移___.)

1. 等腰梯形的性质.

【例1】(2014•湖北十堰六中期末)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DC=3,AD=5,∠C=60°,则下底BC的长为(  )

A.8 B.9 C.10 D.11

练1. 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的底角∠B=45°,高AE=1,上底AD=1,则其面积为(  )

A.4 B.

C.1 D.2

练2. 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AC与BD相交于点O,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ABC≌△DCB B.△AOD≌△COB C.△ABO≌△DCO D.△ADB≌△DAC

2. 等腰梯形的性质;梯形中位线定理.

【例2】(2015•河北邯郸实验中学月考)如图,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D=3,梯形中位线EF与对角线BD相交于点M,且BD⊥CD,则MF的长为(  )

A.1.5 B.3 C.3.5 D.4.5

练3. 如图,等腰梯形ABCD的对角线长为13,点E、F、G、H分别是边AB、BC、CD、DA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的周长是(  )

A.13 B.26 C.36 D.39

3. 直角梯形.

【例3】(2014•韶关第一中学期中)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把梯形分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以BC为底的等腰三角形.若梯形上底为5,则连接△DBC两腰中点的线段的长为  

练4. 如图,∠AOB=45°,过射线OA上到点O的距离分别为1,3,5,7,9,11,…的点作OA的垂线与OB相交,得到并标出一组黑色梯形,它们的面积分别 为S1,S2,S3,S4,….观察图中的规律,第n(n为正整数)个黑色梯形的面积是Sn=  

练5. 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C=90°,∠A=120°,AD=2,BD平分∠ABC,则梯形ABCD的周长是  

4.等腰梯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例4】(2014•锦州一中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连结AC、BD.在平面内将△DBC沿BC翻折得到△EBC.

(1)四边形ABEC一定是什么四边形?

(2)证明你在(1)中所得出的结论.

练6. 如下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D=45°,AB=1,CD=3,BE∥AD交CD于E,则△BCE的周长l为    

5.等腰梯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例5】(2014秋•张家港市校级期末统考)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DC,线段AG,BG分别交CD于点E,F,DE=CF.

求证:△GAB是等腰三角形.

练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分别以AB,CD为边向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BE和等边三角形DCF,连接AF,DE.

(1)求证:AF=DE;

(2)若∠BAD=45°,AB=a,△ABE和△DCF的面积之和等于梯形ABCD的面积,求BC的长.

1.菱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对角线互相垂直

2.如图,在菱形ABCD中,AC与BD相交于点O,AC=8,BD=6,则菱形的边长AB等于(  )

A.10 B.

C.6 D.5

3.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则AE的长是(  )

A.2

B.3

C.5 D.6

4.菱形ABCD的对角线AC=6cm,BD=4cm,以AC为边作正方形ACEF,则BF长为  

5.已知:如图,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点P是腰DC上的一个动点(P与D、C不重合), 点E、F、G分别是线段BC、PC、BP的中点.

(1)试探索四边形EFP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120°,AD=2,DC=4,当PC为何值时,四边形EFPG是矩形并加以证明.

6.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BCD=60°,AD∥BC,且AD=DC,E、F分别在AD、DC的延长线上,且DE=CF,AF、BE于点P.

(1)求证:AF=BE;

(2)请你猜测∠BPF的度数,并证明你的结论.

1.如图,若该图案是由8个全等的等腰梯形拼成的,则图中的∠1=      

2.如图,等腰梯形ABCD的周长为16,BC=4,CD=3,则AB=      

3.如图,等腰梯形ABCD,AD∥BC,BD平分∠ABC,∠A=120°.若梯形的周长为10,则AD的长为      

4.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DC,AC⊥BD.若AD=4,BC=6,则梯形ABCD的面积

      

5.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若AD=2,BC=8,梯形的高是3,则∠B的度数是      

6.如图,五边形ABCDE中,AB⊥BC,AE∥CD,∠A=∠E=120°,AB=CD=1,AE=2,则五边形ABCDE的面积等于      

7.如图①,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E、F是边AB上的两点,且AE=BF,DE与CF相交于梯形ABDC内一点O.

(1)求证:OE=OF;

(2)如图②,当EF=CD时,请你连接DF、CE,判断四边形DCEF是什么样的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8.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B∥CD,CE∥DA,已知AB=8,DC=5,DA=6,求△CEB的周长.

9.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CD,∠B=60°,AD=10,BC=18,求梯形ABCD的周长.

10.如图梯形ABCD中,AD∥BC,AB=AD=CD,BD⊥CD,求∠C的度数.

11.如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点E为梯形外一点,且AE=DE.

求证:BE=C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