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白熊坪保护站图(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记录下珍稀易危鸟林沙锥孵卵行为)

新华社客户端四川频道9月9日电(张超群、孟恬甜)记者了解到,由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组织的科研工作团队近日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记录下珍稀鸟类林沙锥的孵卵行为,填补了世界上对林沙锥科学记录的相关空白。

(这是科研人员在四川平武拍摄到的林沙锥视频资料。受访者提供)

据介绍,林沙锥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易危物种,隶属于鸻形目鹬科沙锥属,是喜马拉雅山脉与横断山脉高山草甸生态系统的特有繁殖鸟类,全球已知的繁殖地仅有4处。在我国,只有四川的雅安市和绵阳市平武县是其繁殖地。

大熊猫白熊坪保护站图(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记录下珍稀易危鸟林沙锥孵卵行为)(1)

(这是科研人员在四川平武拍摄到的林沙锥照片。受访者供图)

2021年4月起,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联合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组成的科研团队在位于平武县的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开展林沙锥繁殖密度、栖息地偏好、繁殖生物学以及迁徙规律等相关研究,并先后记录到林沙锥活动场景。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林沙锥研究项目负责人阙品甲介绍,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我国关于林沙锥的资料几乎是空白,国内外相关动物志、鸟类手册中对林沙锥的描述也非常缺乏。

大熊猫白熊坪保护站图(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记录下珍稀易危鸟林沙锥孵卵行为)(2)

(这是科研人员在四川平武拍摄到的林沙锥照片。受访者供图)

“林沙锥的迁徙规律是什么,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来,冬天在哪,每年什么时候开始产卵,在什么地方营巢,每窝下几枚卵,卵长什么样……我们通过长期野外研究,收集了很多一手资料,对于林沙锥基本的生物学特性是很好地填补。”阙品甲说。

大熊猫白熊坪保护站图(科研人员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平武片区记录下珍稀易危鸟林沙锥孵卵行为)(3)

(这张拼板照片记录了科研人员在四川平武林沙锥栖息地工作的情景。受访者供图)

阙品甲和项目组的其他科研人员长期进行野外调查,在没有太多林沙锥信息的情况下,通过参考其他沙锥或者同区域分布的其他鸟类的生活习性对林沙锥进行全面研究,他们通过样线调查、安放录音机、卫星追踪等措施,基本掌握了平武县雪宝顶区域内林沙锥生存和繁衍情况。

据了解,成年林沙锥身长仅28至32厘米,有黑、白、棕三种颜色的羽毛,在丛林中其身体颜色与树枝和土壤融为一体很难被发现,在野外观察并记录下林沙锥的活动场景非常罕见。(完)

来源: 新华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