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三大堡(句容茅山差点儿出了个南明的)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占领北京后,崇祯皇帝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下上了吊,大明王朝基本上就算玩完了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明代三大堡?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代三大堡(句容茅山差点儿出了个南明的)

明代三大堡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占领北京后,崇祯皇帝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下上了吊,大明王朝基本上就算玩完了。随后清兵入关,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大多逃亡南方,此时淮河以南名义上仍属明朝。同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

  随后清军快速南下,不久南京陷落,弘光帝被俘,还被押入北京凌迟处死。

  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采取了联寇抗清政策,还发动了短暂的北伐,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

  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桂王朱由榔在肇庆称帝,改元永历。后在局势危机的情况下与大西军余部联合起来。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也乘势崛起,东西两面打击清军,抗清局面出现了高潮。但是随着三王内讧和清军加大进攻,明军滇黔防线被清军迅速击破。永历十五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缅王莽白将永历帝执送清军。次年,永历帝在昆明被杀,南明政权最终灭亡。

  以上这些短命的小朝廷,合在一起,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南明”。

  南明时,也有一些宗室成员虽有称帝之心,但因并非明成祖的嫡系后代,不但自身号召力不够,也不太敢过于招摇,于是便自立为王,或自称为“监国”。

  什么叫“监国”呢?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是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时,由他人代理朝政。

  话说宜兴有个名人叫卢象观 (?--1645),字幼哲,此人是崇祯朝兵部尚书卢象升的弟弟,他自幼天资聪颖,15岁就中了秀才,曾于崇祯十五年在乡试(省级考试)中获得第一名,崇祯十六年又中了进士,被授为江西金溪的知县,但未去任职,改被任命为中书舍人。这一官职,可能相当于现在国务院总理的秘书。

正当卢象观欲在人生的道路上一展宏图时,大明政权却灭亡了!于是他不得不逃离京都。

一天,卢象观正在杭州西湖岸边思想着复国大计,忽然遇见了朱氏宗室成员朱盛沥。二人原本也许并不相识,却因深感亡国之痛而抱头痛哭。

  朱盛沥(在“朱氏宗族网”上被写为“朱议沥”)是什么来头呢?他是明太祖的第10代孙,也就是朱元璋第十七个庶出之子、“宁藩王”朱权的后代。朱权的第五代嫡孙朱宸濠欲夺弘治皇帝的龙位,兵败后被处死了,故宁藩王的世系也就到此为止了。

  一直到了万历年间,朱权的第九代庶孙朱统镮终于又被封为“宁藩建安王”。此后,朱统镮于弘光元年南京城陷时不屈战死。而朱盛沥正是他的儿子。

  话说回来,随后,卢象观与朱盛沥两人进入名臣于谦的祠堂中,在于谦的塑像前,对天盟誓,一定要兴义兵,抗清军。

  于是,卢象观带着朱盛沥“潜行至茅山匿”,并在那里招募勇士,组建义军。据《金陵通纪》载,这是顺治一年(1644年)九月的事。

  卢象观为什么特地将朱盛沥带至茅山来起兵?史书上并无一字提及。但据我揣摸,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茅山离南京较近,又便于藏匿,有利于采取军事行动;二是与朱盛沥的先祖朱权好道有关。

  朱权在父亲朱元璋死后,被明成祖朱棣将其的封地从辽东强移至江西南昌。

  朱权被改封南昌后,为避灭门之祸,即拜龙虎山的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友为师,研习道典,弘扬道教义理。他还于南昌郊外构筑精庐,并曾于西山缑岭创建道观与陵墓,被成祖朱棣赐额“南极长生宫”。他所撰的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八卷,也被收入《续道藏》……

  我们都知道,茅山与江西龙虎山的渊源极深,两山都是道教正一派的中流砥柱,卢象观与朱盛沥同选茅山起事,似也不乏求神仙庇护之意。

  朱盛沥在茅山招兵买马的工作进行得颇为顺利,共招集周遭的乡勇达2万人。成军之后,南明的永历皇帝朱由榔立即封他为“宁藩瑞昌王”,朱盛沥则自称为“监国”。正所谓“天高皇帝远”,反正朱由榔也管不到他。

  卢象观已故的哥哥卢象升生前有个部下,名叫陈坦公,朱盛沥便任命他为前锋,出山跟清军作战。由于卢象观准备充分,陈坦公又富有作战经验,因此,这支义军接连打了好几个胜仗,据说连溧阳都给攻下了。于是军心大振,大家计划接下来就直接进攻南京。

  其时,一个名叫朱君兆的谋士献计说:“南京城深,不易攻取,并且城内有满洲八旗兵驻守,贸然发动进攻,肯定会失败的。若想成功,必须得有内应。南京城中的豪杰壮士,大都与我相识。我愿混入城中,联络他们,作为内应。到时候,我在城中以放火为信号,咱们里应外合,必能成功。”

  卢象观和其他人都认为此计甚好,就派朱君兆进城去联络反清义士。

  过了一段时间,卢象观派一个和尚进城去见朱君兆,以便约定攻城的日期。

  谁知这个贼秃驴和尚一进城,就直接去了清军大营,向清军告发了此事。其时明朝的叛将洪承畴,已当上了清军的督师,他先捕杀了江宁城内的义军内应,又将计就计,在城中放火,欺骗义军前来进攻。

  一见城门火起,朱盛沥、卢象观等人以为朱君兆已在城中得手,就立即率领义军冲向南京太平门。不料想,城门内非但没有内应的反清义士,反而杀出了大队清兵。义军将士措手不及,损失惨重,大败而回。

  朱盛沥的兵马溃败后,洪承畴又派出快马进行追击,并在茅山抓获朱盛沥。卢象观率军苦战冲出包围,狼狈退至太湖西山(江苏吴县境),与当地的明将王期升会合,共同设防筑营以防清军来犯。

  清派水师将领吴兆胜从水路进攻,用火炮袭击王期升的船只,王期升不战而败,带兵逃往福建。卢象观率船队正欲前往救援,却不料中途被清军拦截,卢象观战死,余部被清军镇压。

  历史没有如果。但如果朱盛沥攻战友南京成功的话,他肯定会当上南明的另一个皇帝,而茅山肯定也会成为他的发迹的圣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