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

2022虎年春节期间,两部战争片登陆全国各大院线,它们分别是《长津湖之水门桥》,以及张艺谋导演的最新力作《狙击手》。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长津湖》系列电影的第二部,主要讲述的是水门桥阻击战的故事;而《狙击手》则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后期冷枪冷炮运动。

两部影片相比较,《长津湖之水门桥》显得热血澎湃,气势恢宏,《狙击手》则是一部较为“冷静”的战争片。

有很多人问到: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冷枪冷炮运动,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大导演张艺谋会以此为主要内容,拍出一部战争片呢?

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1)

在《狙击手》中,电影以个体视角,主要讲述志愿军某团八连五班九名战士在班长刘文武的带领下,营救一名侦察员。

敌人提前布置好陷阱,七名经验丰富的狙击手正等着五班战士们自投罗网。由于志愿军没有像美军那样一流的狙击装备,战士们就用饭勺、望远镜这些简陋的工具与敌人对峙交手。

另外,实力派男星章宇饰演的班长刘文武,利用“引蛇出洞”、“赶鸭上架”等战术,吸引敌人开火,暴露位置,带领战士们反败为胜。

影片最后,五班完成营救任务,但自身也伤亡惨重。为抢救侦察员,胖墩双手相继被敌人用子弹击碎,最后牺牲。

我方侦察员在极寒重伤之下,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吼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些场面令无数观影者潸然泪下。

简单介绍完了《狙击手》,接下来就和大家重点聊聊什么是冷枪冷炮运动?

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2)

1951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结束,此时距离首批志愿军入朝已经有八个月的时间,中美双方开始停战谈判。

但谈归谈,双方为争夺更多话语权,在局部进行零星作战,即为战略相持阶段。

敌我装备差距极大,志愿军总司令部要求各部队在谈判阶段不能主动惹事、不许私自开枪,凡事以大局为重。

很快,美国boy们发现志愿军从不放冷枪,甚至还有些避战的意思,于是胆子越来越大,在阵地上开始肆无忌惮地喝酒狂欢。

人都是有血性的,更何况交战双方都是血气方刚的大小伙子。志愿军四十军有一个名叫徐世祯的副连长,实在看不惯敌人的这种挑衅行为。

某天他脱光衣服,在身上涂满黄泥,悄悄摸到敌方阵地附近,用打冷枪的方式,一共干掉七名敌人。

回到营地后,徐世祯主动向营长作检讨,营长赶紧把情况上报。团长非但没有批评徐世祯,还安排其他连队的射击能手埋伏在前沿阵地,同时向徐世祯讨教狙击经验。

这件事情很快反馈到毛主席那里,毛主席知道后很高兴,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的战术,让志愿军集中优势兵力,不和敌人展开大规模兵团作战,采取小歼灭战,化小胜为大胜的打法。

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3)

志愿军总部在1952年1月29日发出指示:“在与敌对峙状态下,对敌之小群目标及一般目标,每日指定值班的特等射手专门寻求射击目标,这将给敌人甚大杀伤。”

同时,志愿军司令部还定期公布前线各志愿军歼敌战绩,这便是冷枪冷炮运动的开始。

根据志愿军第十二军统计,近三个月时间里,十二军全军狙击歼敌2506名,消耗5843发步枪子弹,我方伤亡11名狙击手。

仅仅在1952年5月至9月,志愿军通过冷枪冷炮运动打死1.4万多名“联合国军”,这样的战绩已经不亚于一场大规模战役歼敌总数。

随着冷枪冷炮运动的深入,战士们总结出了非常丰富的狙击经验。由于志愿军所使用的枪支精确度不够,更没有配备光学瞄准装置,打击范围不如美军那么远,于是采取了“枪炮配合,协同作战”的战略。

使作战范围扩大,覆盖敌军阵地前沿与纵深,狙击手与炮兵合力支持了一张密集的火力网。

具体点来说,志愿军当时规定500米以内的敌人用步枪击打,超过500米不满1000米的敌人用机枪打,步枪捡漏;超过500米以上的集群目标、车辆、工事,由炮手持无座力炮射击,1000米以上的目标由小口径迫击炮射击。

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4)

为防止敌人报复,志愿军炮兵配合工兵修建伪装工事,利用草人消耗敌人弹药,趁其不备,则突施冷箭。还在伪装工事里烧柴火冒烟,消耗敌人的注意力。

为了抢夺战场有利地形,志愿军甚至敢在半夜组织2-3人为一组的小分队去偷袭美军。

美军虽有空中和炮火支援,但因为地形复杂,且双方阵地距离非常近,重火力一时无用武之地。

冷枪冷炮运动开展起来,我军涌现出了诸如张桃芳、邹习祥、唐章洪、彭良义、庞子龙等优秀的狙击手和炮手。

其中,庞子龙原本是六十八军一名普通的炊事班战士,负责给前线战友送水送饭。某次,庞子龙将饭送到前线阵地后,一时手痒,用步枪进行狙击作战。

没想到,庞子龙刚打两枪,就击毙两名敌人。到最后,庞子龙被调入一线部队成为一名狙击手,三个月时间里,庞子龙毙敌54名,成为志愿军有名的战斗英雄。

除了“放冷枪”之外,“打冷炮”同样给敌人造成极大的杀伤。

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5)

仗着有飞机大炮的封锁,美军士兵十分猖狂。113师炮团的山炮五连七班利用手头一门小口径山炮,在不到100天的时间里,炸死145名敌军。

到最后,敌人只能躲在暗无天日的地堡里,用棍子将毯子扔在壕沟外面晒干,再小心翼翼地挑回去。这些目空一切的美国大兵,没有了往日的傲气。

为了保证杀伤效果,节约弹药,根据各种火炮的射程和性能,志愿军充分做好了战略规划。

比如500-1000米距离内的工事和敌军,由无后坐力炮负责打击;1000-1500米范围内的目标,由60毫米和81毫米迫击炮负责;1500米-3000米范围内的目标,由75毫米山炮,76.2毫米加农炮负责。

而在3000-5000米的范围内,则由122毫米榴弹炮负责。这样无论是前沿还是后方,敌军始终处在我军的炮火打击范围之内。

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6)

从字面意思来看,冷枪冷炮既为“放冷枪”、“打冷炮”,属于偷袭和小规模作战。历朝历代,凡是有些名气的军队对于这种战术都带有几分轻视。

在固有思维中,只知道放冷枪的军队,其正面作战实力或许较为低下。再者说,这种小规模突袭战术无法从根本上影响战争走向,还有可能暴露自身目标,给对方留下可乘之机。

然而,伟大领袖毛主席却主动提出志愿军对美军要采取“零敲牛皮糖”的战术,一个营、一个营的消灭敌军。

因为经过前五次战役的较量,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形成了对峙局面。由于志愿军在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虽然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面对美军的密集炮火轰击,我军在人员、装备和后勤物资等方面也损失巨大。

鉴于这种情况,毛主席在北京听取了彭总和其他军首长对战场实际情况的汇报后,对第五次战役的深刻教训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对敌打小歼灭战的思想,还形象地比喻为“零敲牛皮糖”。

这一战略思想为志愿军开展“冷枪冷炮”运动提供了战略指导方针。

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7)

截至1953年7月,志愿军冷枪冷炮运动一共击毙、击伤敌人5.2万人(美韩等联合国军),狠狠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志愿军士气,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战斗英雄的带动下,每支前线部队都涌现出相当数量的神枪手、神炮手,打出了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狙击作战。

一个向我军投诚的南朝鲜兵交代:“我是新兵,老兵告诉我,没事不要露头,就乖乖蹲在工事里,别到外面乱跑,志愿军的冷枪厉害,说打你的头就不会打在你脖子上,我们有时候甚至连厕所都不敢上。”

冷枪冷炮运动最大的成果是:在相持阶段打出了惊人的杀伤比,让美军只能想办法停战。是继续打下去还是乖乖谈谈?牢牢地将主动权掌握在我方手中。

换句话来说,志愿军和美军相持阶段,冷枪冷炮运动从根本意义上影响了战争走向。

《狙击手》主体展现的不是我方主动设伏,而是被打急眼的美军反其道而行之,设好口袋等我方自投罗网,是一部非常典型的“以小见大”的作品,反映出志愿军战士的智慧和勇猛善战。

正因如此,张艺谋导演没有将镜头过分集中于大兵团作战,而是花了极大篇幅刻画志愿军战士的战术智慧。与张艺谋导演以往的影视作品相比,《狙击手》说了一个很完整的故事。

五大狙击手与他们的枪(狙击手背后的冷枪冷炮运动)(8)

不过广大网友反映,《狙击手》没有体现志愿军战士“为何而战”的思想。可是从该片细节来看,张艺谋已经留下足够多的细切口。

保家卫国根本不需要多么复杂的思想和主旨内容,《狙击手》深刻地展示出志愿军战士们钢铁般的意志与坚韧不拔的品格,它也是近些年来不可多得的一部国产战争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