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1)

“珍藏的记忆”系列第十六集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不朽名篇见证胜利时刻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2)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3)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一首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主席诗词,1949年4月南京解放的消息传来,毛泽东抑制不住兴奋的心情,在香山双清别墅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篇佳作竟是从废纸篓里捡回来、沉寂了14年后才被世人所知的。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4)

一张普通的白纸,从左至右、从上到下,毛泽东主席用六行龙飞凤舞、气势磅礴的大字,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首不朽诗篇。通篇没有一处修改,由此也能看出主席当年创作这首诗的时候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这首诗的手稿原件,收藏在中央档案馆。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5)

同《七律·长征》一样,《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用诗词的形式,记录的又一件历史大事。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6)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7)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4级调研员董兵说:

从4月21日夜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千帆竞发,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瓦解。4月23日,解放军就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宣告了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8)

1949年4月25日

毛泽东在双清别墅六角亭旁阅读关于南京解放的消息

消息传来,毛泽东挥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香山公园双清别墅讲解员杨巍讲述了主席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景:

在渡江战役打响之前,到南京解放捷报传来的这三天三夜时间里,毛主席只吃了三顿饭,睡了两个多小时,消息传来,毛主席非常的兴奋,作为诗人,此时唯有诗句才能抒发他内心豪迈的情感。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9)

香山公园双清别墅讲解员杨巍

向记者讲述主席创作这首诗时的情景

这首气势磅礴的著名诗篇,为什么会被扔进废纸篓?又是怎么奇迹般的起死回生的呢?陪伴主席最后12年的生活管理员吴连登回忆说:

每天起床以后他的纸篓里头都堆的满满的,他写的觉得不满意的,他就揉了,就往纸篓里一扔。

田家英作为主席的秘书每天都会帮着主席收拾办公桌,清理废纸篓。第二天田家英发现了这个纸团。香山公园双清别墅讲解员杨巍说:

当时田家英看到这首诗觉得非常的好,但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主席会把它扔掉,就把这首诗带回自己的办公室收藏起来。

196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要出版毛泽东诗词单行本,挑选出了36首诗词,田家英把这首诗拿了出来,说主席您看看,这首诗还挺不错。田家英的女儿曾自回忆:

我父亲作为他的秘书参加了编辑的全过程。当时交给主席的时候,我父亲还附了一份简信,主席看了这个信和这首诗就哈哈一笑:噢还有这么一首诗,我都忘记了。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10)

经毛主席同意,这首诗得以发表于1963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从此广为流传。《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毛泽东一生中所写的最后一首关于战争的诗,它纪实言理,气势雄壮,是一曲抒发今胜于昔的人间正道之歌。市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4级调研员董兵认为:

特别是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句诗,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汲取历史教训,在胜利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誓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的信心和决心。人民解放军正是抱着这种信念在解放南京之后,继续向中南、西北、西南各省大进军。国民党统治集团则仓皇从大陆逃亡台湾,中国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11)

《见证初心·百集京华党史故事》

总监制:李秀磊

总策划:景兵、邢立新、李哲勇、谢先进、张延红、焦钰晖

审稿:陆健

采制:晋旭

录音:滕欢

新媒体:陆健、郭峥

片花制作:兆龙、滕欢、唐甜甜、孟孟

部分音响来自:相关纪录片

部分图片来源:记者拍摄及网络

特别鸣谢: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七律十二句(记忆第十六篇七律)(12)

听广播:AM828 FM94.5

微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