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眼中的世界(芬兰印象)

芬兰对于我来说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国度。儿时就向往那里的皑皑白雪,莽莽森林及奇特的极昼极夜现象,梦想着什么时候能到那里游玩?2016年7月,梦想成真了!

芬兰的国土几乎都在北纬60度以上,面积33.81万平方公里,人口530余万,是世界上最北的国家之一。大约有1/3的国土在北极圈(北纬66.5度)内。以芬兰族为主,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我是经俄芬边境从陆路乘车进入芬兰的,公路两旁是连绵不断的郁郁葱葱的广茂森林,到城镇附近则是一片一片剪得平平整整的绿油油的草地,鲜有庄稼,也鲜有裸露的土地。天空湛蓝透明纤尘不染,空气清新,沁人心肺,湖光山色,树木葱茏,绿草茵茵,悦人耳目。果如导游所言这是个洗眼睛的国度。我就纳了闷了,这个国家不是森林就是草地要么就是湖泊,他们吃什么呢?打猎?钓鱼?芬兰的森林覆盖率是79%,湖泊众多,称为千湖之国,岂止是千湖,实际共有87000多个大小湖泊,是欧洲最大的湖区。木材资源丰富,总的森林面积接近6500万英亩(1英亩=6.07市亩),其中约有5000万英亩生产工业上或商业上有价值的木材。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顾未来需要的滥肆采伐已降至最低限度,森林的利用已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原来他们是在吃这森林!

芬兰眼中的世界(芬兰印象)(1)

入境后看到的芬兰

在前往赫尔辛基的路上,导游带我们参观了古镇波尔沃。这座古镇建于13世纪,沿波尔沃河而建,故名。小镇的古建筑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沿着波尔沃河依山而上,建有各式各样的小木屋,用油漆染成红的、白的、黄的、蓝的,耀眼而好看,路则是用石头铺成,宽处不宽,窄处倒是很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别有情趣!

芬兰眼中的世界(芬兰印象)(2)

波尔沃河

芬兰眼中的世界(芬兰印象)(3)

波尔沃古镇

在山上较大的一块平地上,有一个教堂,那种乡村教堂,简朴而不失庄重,因与小镇同时诞生而古韵犹存。在欧洲旅游,离不开教堂,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教堂,或富丽堂皇,或恢弘大气,或小巧别致,或因陋就简,或尖顶,或圆顶,处处可见教堂,常常可见信徒。人们的灵魂有了寄托,也有了安放之处,就平静、自信、安详、不浮躁。从山上下来,沿河有一片碧绿的草地,间或有树,我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观赏着静静的河水,浏览着眼前过往的游人和远处在阳光下更具魅力的古建筑,感受着大自然之美,饱览着古镇的水光山色,尽情用自己所有的思绪去编织能想到的一切浪漫,耳边仿佛徘徊着西贝柳斯的《芬兰颂》。

芬兰眼中的世界(芬兰印象)(4)

波尔沃古镇的教堂

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就是芬兰堡了!

芬兰堡位于赫尔辛基外海,是瑞典统治芬兰时为防止俄国人从海上进攻芬兰,在原有礁石的基础上,人工打造出一系列小岛,并在其上建成形状不规则的要塞堡垒群,完成于18世纪中叶,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海防军事要塞之一。岛上的炮台、城墙、工事、军营基本保存完整,还建有教堂、城门。要塞工程浩大,雄伟壮丽。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芬兰眼中的世界(芬兰印象)(5)

芬兰眼中的世界(芬兰印象)(6)

芬兰堡

带我们的当地导游是上世纪80年代移居芬兰的上海人,她给我说,在芬兰讨生活不易,别的不说,单单就语言来说,官方语是芬兰语和瑞典语,英语在政府机构和民间运用也相当普遍,要在芬兰生活首先必须能熟练运用这三种语言。目前在芬兰的华人大约5000多人,大多集中在赫尔辛基、图尔库、坦佩雷等南部大城市。说着领我们坐船过海登上要塞,杂草丛生的小道,残垣断壁的城墙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芬兰的历史。芬兰这块土地上早就有人类居住,但一直没有成为一个国家。到1300年左右,芬兰的大部分有人定居的地方已经成为瑞典的一部分。芬兰是瑞典王国的外围边缘地区之一,芬兰在瑞典议会中有代表参加,没有人剥夺他们的自由和财产。在七个世纪中,瑞典人与芬兰人和平相处,没有战争,这是欧洲历史上少有的现象。芬兰人是名副其实的瑞典的臣民和公民。海上要塞没能挡住俄罗斯人的扩张,瑞典人做梦也没想到,1809年俄国人从陆路攻破赫尔辛基,赶走了瑞典人,芬兰被割让给俄国,成为俄国的一个公国。在沙俄统治初期,芬兰总督虽由俄国人担任,但由于历任总督均不懂瑞典语,所以他们参与政务活动比较少,权力也不大。驻军也只有4万左右,分驻各地,与当地居民很少接触。也就相安无事。直到1863年,芬兰语被规定为公国正式语言的一种,芬兰人的民族意识才逐渐觉醒,之前瑞典语是官方语言,学校教学用语均为瑞典语。俄国统治后期,加速了芬兰的俄罗斯化,俄语也成为政府的正式语言,中学的俄语课大大增加。更主要的是改革了兵役制度,将原来由芬兰人独立组成军队改为芬兰服役士兵插入俄国军队,这就意味着芬兰没有了自己的军队。并且通过1899年2月15日发的“帝国文告”几乎把芬兰立法置于俄国政府的监督之下。芬兰人不干了,这还是个国家吗?分明就是沙俄帝国直接管辖的一个从属省。于是独立斗争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1917年芬兰抓住沙俄内忧外患无心顾及芬兰的良机终于摆脱俄国的统治而独立。列宁主导的苏维埃政权承认了芬兰的独立。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当政,对外扩张的野心开始膨胀,1939年11月,苏联入侵芬兰,尽管芬兰人进行了殊死的抵抗,使苏联人吃尽了苦头,但毕竟不属一个量级,很快就失败了,1940年3月,苏芬战争结束,苏联惨胜,芬兰则割让出4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德国入侵苏联后,由于芬兰支持德国,苏芬又处于战争状态,1944年,德国败局已定,芬兰谋求脱离德国,在当年9月与苏联签订停战协议和临时和约,芬兰割让贝柴摩地区并赔款3亿美元给苏联。所幸的是没有像波罗的海沿岸三国沦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保持了国家的独立。早在一战前,自行车、缝纫机在芬兰就比较普遍了,文盲率也很低。二战后,芬兰人民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有别于现代资本主义,不同于当代社会主义的高税收、高福利的发展道路,推进了工业化,促进了社会和谐,保护了自然环境,成为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

最后一站是图尔库,是芬兰最古老的城市,这里曾是芬兰的首都,位于国境西南端海岸,奥拉约基河河口,波的尼亚湾畔,始建于1229年,曾是波罗的海重要的贸易枢纽。1811年时,这里仅有1万多居民,是芬兰当时最大的城市,现在是芬兰第二大港口,24万人。在这里游览了两个地方,一是建于1280年的图尔库城堡,古老而雄宏,它是北欧保存最完好的大型城堡之一;一是图尔库大教堂,始建于1229年,历经扩建,成为芬兰中世纪最大的教堂。距大教堂不远的河边,图尔库市民坐在草地上,有谈情说爱的,有静思的,也有带孩子玩的,宁静、和谐!芬兰人非常珍惜短暂的夏天的阳光,多出去度假、游玩、晒太阳,冬天漫漫长夜则努力工作,创造财富,尽管劳动所得的50%——60%都纳了税,但他们还是觉得值,毫无怨言。

芬兰眼中的世界(芬兰印象)(7)

图尔库悠闲的市民

我仅走了芬兰最南端的两个城市,极昼也没感受到就匆匆离开了,可谓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当晚在图尔库码头乘船横渡波罗的海前往瑞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