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1)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节。在这一天,我们大都以“赏月”、“吃月饼”等方式庆祝,在我们56个民族中有那么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的中秋习俗稍有不同,具体有哪些不同呢,一起去瞧瞧?

云南傣族“拜月”

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英雄,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人民的爱戴。后来他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2)

鄂伦春人“打月亮”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3)

广西壮族祭月请神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4)

蒙古族“追月”

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5)

赫哲族“祭月”

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6)

德昂族“串月”

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7)

阿细族“跳月”

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8)

苗族“闹月”

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9)

高山族“赏月”

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10)

最后,向大家道一声,

中秋节,快乐!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11)

来源:青山湖社区居委会

监制:高照华

责编:刘幸海

编辑:冯丽晨、仲菁

少数民族中秋节风俗(民族团结少数民族的中秋习俗)(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