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什么看上了慈禧(慈禧为何选择了光绪)

文|马勇

光绪为什么看上了慈禧(慈禧为何选择了光绪)(1)

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18岁的小皇帝亲政。不到两年,同治十三年(1875)十二月初五,小皇帝驾崩。但因清帝国的整体利益,她迅速从个人悲伤中走出,建议为咸丰帝——而不是同治帝——选择一个新的接班人。她的理由是,天下毕竟是咸丰帝的天下,咸丰传给了他的儿子同治。同治没有儿子,现在所要选择的皇帝,只能是继承咸丰帝的祖业。但在权衡利弊后,大臣们还是接受了慈禧太后的动议,决定由两宫太后作主从与皇室血缘关系最亲近的血亲中选择皇位接班人,于是找到了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钦奉懿旨,立醇亲王奕譞之子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选择载湉是此时最合适的举措,尽管当时和后来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以夸张慈禧太后的政治野心,但当确定为咸丰选择接班人的思路确定后,载湉也就呼之欲出了。

载湉这一辈是清宗室中此时最旺的一辈。贝勒载治是道光帝长子奕纬的儿子,最有资格,但可惜载治不是奕纬亲生,而是由旁支过继,基本上可以不考虑。值得考虑的只有恭亲王奕䜣的两个儿子载澂载滢,醇亲王奕譞儿子载湉,他们三个人都是合适的候选人,都是咸丰皇帝的亲侄子。理论上载澂最合适,年龄比刚刚去世的同治帝小两岁,也是同治帝的玩伴,但是唯一不好的也是因为他是同治帝的玩伴,同治帝后来微服出宫寻花问柳,差不多都与载澂脱不了干系,而且微服出游走漏风声,让恭亲王这些长辈知道并惹出后来一系列问题,也发端于载澂口风不严,因此,只要慈禧太后做主,载澂肯定没戏。而次子载滢由于早早过继给钟郡王,也无缘问鼎。

光绪为什么看上了慈禧(慈禧为何选择了光绪)(2)

在载字辈还有一个载澍也被传为接班人,“帝自十月不豫,寻大瘳。一夕宿慧妃宫,翌晨疾大渐。军机大臣李鸿藻入见,口授遗诏,令鸿藻书之,谓国赖长君,令贝勒载澍入承大统,凡千余言。鸿藻奉诏,驰赴储秀宫中,请急对,出袖中诏以进。西太后大怒,碎其诏,叱鸿藻出宫。移时帝驾崩,时十二月初五酉时也。”(《清鉴纲目》卷十二)说得有时间有地点,很像真的。其实,这个传说最经不起推敲,因为载澍尽管属于皇统,流着爱新觉罗家的血,但其此时已属于远支宗室,远离皇权中心,根本不存在被考虑的可能性。

剩下的也就只有载湉了。载湉生于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此时满打满算四周岁。他的父亲醇亲王是道光帝第七子,是咸丰帝的亲弟弟,也就是慈禧太后婆家弟弟;载湉就是慈禧太后亲侄子。从与皇室血缘关系而论,已经没有自己孩子的慈禧太后,不可能还有比这更亲近的侄子。

而且,从慈禧太后娘家关系说,载湉的母亲为慈禧太后亲妹妹,载湉也就是她的亲外甥。双层血缘近亲是载湉被慈禧太后看中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好证实的传闻说,“载湉之母为慈禧嫡妹,辛酉政变前,居间传语,厥功甚伟。以此双重血统关系,实最合慈禧之私心矣。”(李宗侗、刘凤翰著:《李鸿藻年谱》,176页,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这也是这个动议能够很快获得高层认可的原因。据翁同龢记录,大致思路确定,“诸臣承懿旨后,即下至军机处拟旨。潘伯寅意必宣明书为文宗嗣,余意必应书为嗣皇帝,庶不负大行付托,遂参用两人说定议。核正请见,面递旨意(黄面红里),太后哭而应之,遂退。”(《翁同龢日记》,1087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