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乌德甘丹寺: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位于包头市东部,黄河北岸。在该旗美岱召镇有一座“城寺结合,人佛共居”的喇嘛庙,名为美岱召。“美岱”,蒙古语,意为弥勒。美岱召距今已有446年的历史,是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建成的第一座城寺,也是内蒙古草原上第一座黄教寺院,取名灵觉寺、寿灵寺,又称迈达里庙,朝廷赐名福化城。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美岱召距包头市区约78千米,距土默特右旗城区18千米。

美岱召依山傍水,仿中原汉式,融合蒙藏风格而建,总体平面布局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南北长195米,东西宽185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其四周筑有高厚的城墙,城墙四角置重檐角楼,在南侧设有唯一的城门,名泰和门。墙体用黄土夯筑,内外表层砌以石块,高5米,底宽4米,顶宽2米。召内殿宇楼阁,富丽堂皇,雄伟壮观。主要有大雄宝殿、达赖庙、太后庙、琉璃殿、八角庙、西万佛殿等。此外还有明代古井、古树、大钟和石雕塑像。召外增建占地6万平方米的广场、山门和博物馆,山上建有宝丰塔。

美岱召内的大雄宝殿门匾额题有“皇图巩固,帝道咸宁,万民乐业,四海澄清”之句,落款为“大明金国”。殿内南厅经堂、北厅佛殿,保存着四百多年前的壁画;太后庙(三娘子庙),内有明代绘制的壁画,画面中蒙古服饰人物像中,有传说为阿拉坦汗汗及三娘子的画像,为内蒙古召庙壁画中独有。太后庙是三娘子的灵堂。殿内原有高1米的覆钵式檀香木塔,1966年被拆除,拆除时发现塔下有地宫,地宫内藏有人骨灰1包及随葬物品。殿内还珍藏着三娘子的腰刀、盔甲、头饰、靴帽等文物;琉璃殿为歇山式三层楼阁,全汉式殿堂,面阔三间。是阿拉坦汗金国的议事厅,也是俺答汗及三娘子居住和接受朝拜之所,后改为三佛殿。

文中提到的阿拉坦汗金国和大明金国,其实二者是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存在80年(1547-1627年),都城就是美岱召。阿拉坦汗及三娘子在城中“治国”,西藏迈达里胡图克图在此传教。大明金国的疆域北至戈壁沙漠,南至长城,西至河套,是一个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十分发达的汗国。这个国家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是北元的属国,北元汗廷册封阿拉坦汗为“土谢图汗”,又受大明帝国的“封号”。1571年3月,明朝穆宗皇帝下诏,封阿拉坦汗为“顺义王”。阿拉坦汗接受这一称号,奉明朝为正朔,国名也改为“大明金国”。关于“大明金国”这个词的含义,其实并不是归顺明朝的意思。蒙古上层人士多喜欢用“大明”一词。在蒙古人眼中,“大明”的含义是“伟大”之义。也有学者认为“大明”一词源于阿拉坦汗,因为他的尊号为“格根汗”,格根的汉译就是“光明”“大明”之意。所以大明金国的“大明”,明朝人理解为“大明帝国”,而大明金国人也可能利用了这一“错觉”。使明朝认为尊崇明朝的意思,其实更多的则是他们自己的理解。

蒙古国乌德甘丹寺: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1)

蒙古国乌德甘丹寺: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2)

蒙古国乌德甘丹寺:蒙古草原上的黄教第一寺(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