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世纪末迅速发展原因(日本早期社会七世纪以前)

日本历史已知可追溯到3万到10万年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日本19世纪末迅速发展原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日本19世纪末迅速发展原因(日本早期社会七世纪以前)

日本19世纪末迅速发展原因

日本历史已知可追溯到3万到10万年前

随后经过绳纹时代弥生时代邪马台时期以及大和国时期

1.绳纹时代

旧石器末期至新石器时代,以绳纹陶器的逐步使用为主要特征,称绳纹式文化

始于公元前12000年,于公元前300年正式结束

出土陶俑多为女性,绳纹时代是日本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2.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

公元前三世纪末,金属文化和农业技术通过朝鲜传到日本,进入金石并用时代

上承绳文时代,下启古坟时代,因最先在东京弥生町发现,称“弥生式文化

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文化,男子主导,父权制氏族公社取代母权制氏族公社

一世纪,受大陆文化影响较早的北九州地区社会发展较快

3.邪马台国

弥生时代后期,倭国各地内战,一直到卑弥呼成为邪马台国女王才结束

三世纪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进贡,得到“亲魏倭王”封号和金印

以京都为中心的地区发展开始超过北九州,部落国家大量出现

4.大和国(奴隶制国家)

三世纪中叶后,奈良平原大和国逐渐强盛,开始走向统一

四世纪时征服九州和本州大部,占领朝鲜半岛南部,以任那为据点不断侵掠

五世纪,统一基本完成

大和国在征服各地氏族、部落时,除把部分壮劳力当作奴隶带回外,一般不破坏当地氏族组织,使其仍居住在原地,以“部”集体隶属王室贵族,部民在氏族长统帅下生产劳动,缴纳年贡、服劳役

农业生产者编为田部,手工业生产者按专业分别编部,如土师部(陶工)、织锦部(织工)等

部民制社会: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产生于4世纪末,大化改新后被废除

生产力技术水平迅速提高,为大和国政权统一和统治全国奠定物质基础

部民主要在朝廷和贵族领地耕作,来源和地位复杂

近似奴隶,没有人身自由,不能随意迁徙,可任意转让,几乎一无所有

部民实际上是“日本式奴隶”,大和国国家实质是奴隶制国家

最高首脑称大王,世袭专制君主,没有绝对权力,是氏族贵族联合政权共主

中央朝廷由最有势力的氏族族长、大王亲信分掌政务

大伴氏、物部氏掌军事,苏我氏掌财政

地方设国造、县主、稻置等各级官职,由地方势力氏族长充任

官职世袭,由大王授姓,如臣、连、造(中央贵族),君、直(地方贵族)

具有世袭尊姓和世袭官位特权的氏族豪强,称氏姓贵族

贵族有氏、姓,平民有名无姓

氏表示家族血缘关系,姓表示门第尊卑

古坟时代:从公元300年开始,终于公元600年,因统治者大量营建“古坟”而得名

坟墓为巨大的穴式土堆,四周壕沟,墓制形式前方后圆,围绕黏土塑像称埴轮

大阪的大山冢,又名“仁德天皇陵”,为全世界最大的古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