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河流经(浏阳河继续奔流)

浏阳河流经(浏阳河继续奔流)(1)

2003年,《浏阳河》曲作者唐璧光(左),词作者徐叔华

著名歌曲《浏阳河》词作者徐叔华先生于2021年11月30日病逝,享年90岁。笔者少年时就会唱《浏阳河》,那时以为是“湖南民歌”。本世纪初和徐叔华、唐璧光两先生相遇湖南浏阳河畔,才知道他们才是《浏阳河》的词曲作者。由于和徐叔华先生相识,笔者开始对著作权问题有了较多认识。得知徐先生远行,心里非常怀念他。

1950年,19岁的徐叔华从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凭着好嗓子考入新成立的湘江文工团,随即到长沙郊区参加土改,驻地紧挨着自湘东奔流而来的浏阳河。

在农村土改工作队经常劳动,文工团的小伙子喜欢在傍晚跳进浏阳河洗澡。浏阳河水清澈柔滑,徐叔华突有领悟:“浏阳河不晓得弯了多少弯,才把这么好的水送给我们哩!”这是他对浏阳河的最初感受。

很快就秋收了,因“土改”分到土地的农民激发出强烈的种粮愿望,交公粮也积极。徐叔华打算编一个小歌舞剧“送粮路上”。

有一天晚上他很晚才回住户。天黑路窄坑坑洼洼,他一个趔趄差点儿栽到路边的水沟里。

正是这个趔趄触发他的灵感:爷爷和孙子推小车送公粮,和一位青年人比试,不小心车陷水沟。车上粮食装得多,爷孙两人力气小抬不动,请青年人帮忙。青年农民逗乐,对小孩说:你答得出我的问就帮你抬,于是引出唱词:“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的水路到湘江。江边有个什么县呐,出了个什么人世界把名扬?”

接下来的构思酣畅淋漓,徐叔华几天里写出剧本《双送粮》。领导慧眼识珠,拍板排演,马上赢得好评,于次年作为湖南省送选作品,进京参加前往世界青年联欢节的选拔。

行前还要打磨。主持者要求,主题歌曲套用京剧曲调《小放牛》不妥,要换成湖南民歌调子。

演出分队即将上火车刻不容缓,乐队指挥兼打鼓的朱立奇灵机一动,想起一年前有个湖南花鼓戏《田寡妇看瓜》,其中唱段《送瓜调》,长沙市工人文工团的唐璧光作曲,不妨选用。

朱立奇指挥演员试唱试演,认为很成功。民乐伴奏齐芝田灵感迸发,拉出欢乐过门,完成了乐曲的衔接。由此,《双送粮》主题歌的词作者为徐叔华,作曲唐璧光。朱立奇、齐芝田配器。

《双送粮》晋京演出大受欢迎。1951年5月23日关于西藏问题的和平谈判成功,在中南海签字。签字仪式后演出几个节目助兴,《双送粮》入选了,到怀仁堂为政治局委员们表演,毛泽东主席也来了。

第二天领导讲评,艺术事业管理局局长周巍峙告诉大家:昨晚毛主席看了《双送粮》,很喜欢,起立鼓掌,点头微笑。

小歌舞《双送粮》一炮打响,徐叔华从此转入编剧专业。

没想到,几年后“反右”运动来了,曲作者唐璧光和改编者朱立奇、齐芝田均被划为“右派”,开除公职。徐叔华划作“中右”,开除党籍。这使他们失去了《双送粮》主题歌的署名权。

1959年,一个友好国家艺术代表团访问湖南,提出联欢时唱一支湖南民歌,结果《双送粮》插曲入选。《双送粮》是剧名,主题歌叫什么呢?干脆以第一句歌词启首“浏阳河”三字作了歌名,就叫《浏阳河》。因作者全是“右派”,没有署名权,因此称作“湖南民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创作歌曲《浏阳河》传唱很广,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民歌”。

浏阳河流经(浏阳河继续奔流)(2)

创作《浏阳河》时的徐叔华

《浏阳河》歌词原为两段。1971年秋,身在湖南省文工团的徐叔华又奉命增写3段,成为今天《浏阳河》的定稿。

有幸的是,《浏阳河》词曲创作者、改编者看到了“文革”的终结。徐叔华继续创作,写出了大型神话剧《春哥与锦鸡》、花鼓戏《还牛》《补锅》等。其中的《补锅》推出了著名歌唱演员李谷一。

和许多出色的流行歌曲作者那样,徐叔华等人遇到过许多著作权侵权行为,经历了许多诉讼。诉讼所得很有限,但他有一个明确的意识,就是通过诉讼唤起公众对知识产权、对著作权、对独创精神的尊重。这对建设文明社会是非常需要的。

如今,徐叔华先生远行了,他的《浏阳河》继续奔流,回荡在三湘四水,是关于歌词创作和著作权保护的极好范例。(钱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