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为伴日子就是好时光(与书为伴冬日不寒)

有书为伴日子就是好时光(与书为伴冬日不寒)(1)

有书为伴日子就是好时光(与书为伴冬日不寒)(2)

有书为伴日子就是好时光(与书为伴冬日不寒)(3)

有书为伴日子就是好时光(与书为伴冬日不寒)(4)

有书为伴日子就是好时光(与书为伴冬日不寒)(5)

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即将到来。大雪至,寒冬始。因为寒冷,昼短夜长,人们总觉冬日漫长。漫长的冬日最适合沉思,是阅读的好季节,西汉时期的《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春诵、夏弦、秋学礼、冬读书”的说法。屋外天寒地冻,于温暖的室内,手执书卷,跟随作家的笔触,感受冬日之乐、冬日阅读之趣,细品书中的滋味万千,心会被书所暖——

□本报记者 董子凝

元代翁森《四时读书乐·冬》中有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冬日读书的情趣可见一斑。关于冬日读书,还有“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尽炉无烟”的专注,亦有“红烛悔从长夜饮,青灯喜对小年书”的痴迷。如今,文人墨客描写冬天的书籍和篇章颇多,冬日的天气、风雪、景物、人情,乃至美食,在作家笔下彰显着不同的个性,给读者展示了除白色以外,缤纷多彩的世界和人生。

名家笔下的冬日篇章

或闲适、或有趣、或安静,名家笔下的冬天除了冷,还多了很多生趣。

在《北平的冬天》中,林语堂把北京冬天的情调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西北风把街道吹得干干净净,阳光淡淡地挂在天际,人们则被包得严严的,只露出一张脸。但冷也有冷的好处,人们呆在家中,体会合家团圆,其乐融融的温暖;一出门,被冷风一吹,又能叫人精神为之一振。”

在《初冬浴日漫感》中,丰子恺写初冬的街道透露着丝丝恬淡的意味:“把椅子靠在窗缘上,背着窗坐了看书,太阳光笼罩了我的上半身。它非但不像一两月前地使我讨厌,反使我觉得暖烘烘地快适。这一切生命之母的太阳似乎正在把一种祛病延年,起死回生的乳汁,通过了他的光线而流注到我的体中来。”

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处处散发着悠闲:“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冯骥才的《冬日絮语》有安静、纯美的味道:“窗子是房屋最迷人的镜框。节候变换着镜框里的风景。冬意最浓的那些天,屋里的热气和窗外的阳光一起努力,将冻结玻璃上的冰雪融化;它总是先从中间化开,向四边蔓延。透过这美妙的冰洞,我发现原来严冬的世界才是最明亮的。那一如人的青春的盛夏,总有荫影遮翳,葱茏却幽暗。”

汪曾祺是一位风雅独特的美食家,他笔下的冬天,少不了美食相伴,《冬天》中有这样的描述:“我的祖母在后园辟小片地,种乌青菜,经霜,菜叶边缘作紫红色,味道苦中泛甜。乌青菜与‘蟹油’同煮,滋味难比。‘蟹油’是以大螃蟹煮熟剔肉,加猪油‘炼’成的,放在大海碗里,凝成蟹冻,久贮不坏,可吃一冬。豆腐冻后,不知道为什么是蜂窝状。化开,切小块,与鲜肉、咸肉、牛肉、海米或咸菜同煮,无不佳。冻豆腐宜放辣椒、青蒜。”字字句句看似平淡,连起篇章却有“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动人之处。

浸润心灵的冬日之书

提到有关冬日的书籍,很多人能马上说出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萧红的《呼兰河传》等,其实作家写冬天的书籍颇多,大都带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味道。在冬日,阅读关于冬天的书,有一种契合感,很容易被带入到书中构筑的世界。

《冬夜》是俞平伯的第一部新诗集,在初期白话诗作者中,俞平伯是举足轻重的一位。闻一多说:“《冬夜》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音节。关于这点,当代诸作家,没有能同俞君比的。”《冬夜》由许敦谷绘制封面,俞平伯自序和朱自清作序,书中收有俞平伯从1918年到1921年创作的新诗一百零一首,既有《如醉梦的踯躅》《春天里的寂寥》《哭声》等长诗,亦有《小伴》《芦》《孤山听雨》《夜月》等抒情短诗。在“《冬夜》付印题记”中,俞平伯用诗表达了一种心情:“花影的淖约,却是银灰色的。影儿虽碍花啊,花终不愿抛撇她依依的影。”

《雪》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第7本小说。本书的故事就是从一场大雪中的枪声开始的。小说一直在雪中进行着,帕慕克让自己的故事诞生并蔓延在雪里,也许,只有雪,才能无限地接近想象里的遥远和荒诞,深邃以及阴谋。小说的主人公卡在德国流亡多年,已经4年没有写诗,回到卡尔斯,遇到雪,他又感到了诗的存在和呼唤,感到了幸福。卡似乎因雪而幸福,他的忧伤也同样来自雪。帕慕克在卡那里寻找自己、他人、自己与他人以及自己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青年作家李娟的《冬牧场》,为冬牧场最后的宁静时刻、最后的游牧景观、最深处最沉默的生存,做了见证式的留影。2010年冬天,李娟跟随一家哈萨克牧民家庭,进入冬牧场,进入游牧生活的荒寒与核心处,生活了近四个月。这是哈萨克游牧民族最后的转场——随着牧民定居工程的推进,曾经顺天应地、自律慎微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正在慢慢消失。不久的将来,这块古老、贫瘠又广阔的牧场,终将被放弃。然而,戈壁在那里,羊道在那里,亘古不变的季节更迭在那里,深沉古老的天人关系在那里,它们并不因现代文明的彻底改造而消失。

七名演员来到一栋民宿,排练一部没有剧本的舞台剧,为期四天。他们要假装被大雪困在与世隔绝的山庄里,只要与外界联络就会失去参演资格。第一晚,女演员温子失踪。第二晚,女演员由梨江失踪。大家只当是导演的安排,却发现了本不该出现的沾血的花瓶,随即阵脚大乱:难道这根本不是演戏,而是有人真的要杀他们?众人开始互相猜疑、激烈争吵,有人扮演侦探,有人联手制造不在场证明,还有人趁乱对意中人表白。就在空气中充满警惕和怀疑时,又一个人失踪了……这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大雪中的山庄》中讲述的故事,这是一出没有剧本的舞台剧,何以让七个演员赌上全部人生?大概只有作者能编写这出巧妙诡计。

读一本好书温暖过冬

钱钟书曾说:“你没法把今天的温度加在昨天的上面,好等明天积成个和暖的春日。”在等待春天来临之前,有一些书,虽然不以冬日为主题,但让人读起来像一杯暖乎乎的茶,捧着暖手,读着暖心。

沈复的《浮生六记》算是冬日暖书之一,无数读者被沈复和妻子的情谊感动着。书中,沈复以“全是人工,却归于天然”的散文,道出人在世上生活的真面目。记闺房之乐,宛如一对情侣就在面前,把酒观月,品诗论画,比翼双飞携手同游人间;写闲时雅趣,栽植花木,游历山水,春夏秋冬皆有情致;叙坎坷人生,满心期望布衣菜饭可乐终身,却不得已颠沛流离,命运曲折。“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他追求日常生活情趣和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被后世追慕。书中有一处细节,他们已是老夫老妻的时候,在自家走廊里相遇,也忍不住要悄悄执手一握,低语相问——夫妻间的恩爱展露无遗。

伊坂幸太郎的《余生皆假期》,光是书名就令人神往。然而书里的故事可能跟设想的悠闲舒适的“假期”不同。因父亲出轨而散伙的一家三口在即将分道扬镳时收到一条交友短信,发信人是打算从黑道退出的小混混冈田——去交一个朋友,完成这项任务,他才能成功脱身。于是,失败的父亲、神秘的母亲和青春期女儿坐上了“前黑道人士”的车,四个人要一同奔向人生的新篇章。余生皆假期的梦想能实现吗?书籍结尾处的排版恰到好处,寻着大结局翻了过去,却出乎意料……

《给孩子的科幻》由刘慈欣、韩松选编,全书共涵盖15个中外短篇科幻故事,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科幻黄金时代阿瑟·克拉克的《太阳风》,到早期中国科幻作家童恩正的《雪山魔笛》、王晋康的《水星播种》、刘慈欣的《微纪元》、韩松的《宇宙墓碑》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横跨至今,均是两位科幻作家挑选出来的佳作。书中充满科幻的诗意,展现广阔宏伟的科幻世界,旨在引领孩子们走进科技想象的圣殿,让人生和未来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与美食有关的书籍,大都让人愉悦,《鱼翅与花椒》是其中一本。在另一本书中,作者扶霞·邓洛普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她在成都生活一段时间后,吃了很多美味的川菜,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本书除了骇人但有趣的中餐食材的寻找、准备和制作过程,除了去中国各地寻找当地的美味,还在一些章节后面附上这一章里讲到的某种美食的做法。这些做法都是扶霞多年的积累所得,据说即使是从来没做过中餐的外国人,按照她的方法也能做出地道的中国菜。从四川热闹的市场到甘肃北部荒僻的风景,从福建的深山到迷人的扬州古城,书中呈现了中式料理让人难忘的美妙滋味,也深刻描绘出中西饮食文化差异,且兼具人文观察与幽默趣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