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

(“史话三国”系列,笔者致力于以正史为主、野史为辅,再以自认合理的逻辑推理,梳理出最真实化的三国。由于各人读史所得结论往往不同,逻辑推理更存主观臆断倾向,故而仅作一家之言,不敢求人人苟同。说得对的,各位雅纳;说得不好的,大家一笑哂之而已......)

汉末三国时期,琅琊诸葛氏有三兄弟,分仕魏、蜀、吴三国,被野史学家称之为“龙虎狗”。这里所说的诸葛三兄弟指: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诞,其中前两个为亲兄弟,后一个为从兄弟(按宗法:共祖父为从兄弟,即堂兄弟之意;共曾祖父为族兄弟,即本家兄弟之意),值得注意的是诸葛亮的亲弟弟诸葛均则并不在此之列(诸葛均随诸葛亮仕于蜀,官至长水校尉)。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

诸葛氏“龙虎狗”三兄弟(漫画)

诸葛瑾、诸葛亮和从弟诸葛诞,三人虽同出一氏,却分投三国。诸葛瑾投效孙权,做到东吴大将军,是虎;诸葛亮被刘备请出,做到蜀汉丞相,是龙;诸葛诞投奔曹丕,做到曹魏征东大将军,是狗。

“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载自《太平御览》

这里顺便说一下“狗”的涵义。“狗”应指“功狗”,其实是褒义词,意为有功的战将,非讽刺之意。比如,当初汉高祖刘邦鼎定天下、大封功臣时,就将诸将比作“功狗”(而功劳最高者的萧何则称“功人”)。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2)

大汉开国功臣,萧何居首(画像)

1、琅琊诸葛氏的由来

诸葛氏源出于葛氏,而葛姓则源自于夏商之际的葛国(即葛伯国,约公元前1700多年以前建立,曾经独霸一方)。

(1)古老的“葛氏”族人

葛伯(嬴姓),是皋陶之子伯益的后代。虞舜统治时期,大禹受命治水,颛顼的后裔伯益作为他的助手辅佐治水。后来,二人治水有大功,舜帝把天下禅让给了大禹。大禹晚年则把伯益定为自己的接班人,欲效尧舜禅让之例,让位给伯益。大禹去世后,伯益却谦让不就,避于箕山(有说法是被禹的儿子启夺得位置)。

夏启继位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世袭奴隶制政权夏朝。可能是心中有愧,为了不亏待元老伯益,特地将他的长子大廉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县)为葛伯,这就是葛国被封国之始。自大廉为第一任葛伯开始,后世封爵40任,葛国共立国1800年左右。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3)

伯益长子大廉,是“葛姓”始祖(画像)

商汤时期,商汤王开始灭夏战争,作为夏朝附庸国的葛国自然遭到灭亡。葛国灭亡后,葛伯的后世子孙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后来,有一支迁居到诸城(今山东诸城市),这就是“诸城葛氏”的起源。

周武王灭殷商后,又寻回葛伯后裔,再度封赐为葛国(今河南长葛市一带),为子爵。

周桓王二年(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所吞灭,葛国故地成为中原诸侯们争霸春秋的古战场。著名的宋、郑“长葛之战”和周、郑“繻葛之战”,都是在此地区发生的。

葛国第二次灭亡后,其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这就是河南葛氏的一支。

(2)诸葛氏由来的几种说法

①诸城葛氏迁居之后

东汉时期,诸城葛氏有一支迁往阳都县。但阳都原本就有姓葛的家族,为区分于当地葛氏,遂取“诸城葛氏”之字眼,改复姓称“诸葛”(即诸城迁来的葛氏)。这就是“阳都诸葛氏”的由来。

“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载自《三国志-诸葛瑾传》

②秦末农民军名将葛婴之后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领导农民军大起义,麾下有一员大将葛婴。葛婴智勇双全,为起义军屡立战功,是起义军第一名将,后来陈胜却听信谗言杀害了他。

汉兴以后、论功追思,汉文帝刘恒追念葛婴反抗暴秦时的功勋和忠勇,即封葛婴之孙为诸县侯(诸县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南)。后来这一支子孙,被称之为诸葛氏(即“诸县葛氏”之意),许多史学家采纳蜀相诸葛亮即为葛婴之后。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4)

秦末义军名将葛婴,据说即诸葛亮之先祖(电视剧照)

③源于齐国姜姓

春秋时期,齐国首任国君姜太公之后中,有一支称为“有熊氏”。

有熊氏是齐国很古老的一个姓,后裔子孙中,有人改称“詹葛氏”。后来,因读音讹误为“诸葛氏”,便干脆改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载自《世本-氏姓篇》

(3)诸葛家族成名之祖

西汉元帝时期(前48-前33年),青州琅琊郡诸县诸葛氏出了一个名人---诸葛丰。诸葛丰字少季,因为通晓经术而做到本郡文学,以特别刚直而闻名。

当时,御史大夫贡禹(字少翁,前124-前44年)与诸葛丰同郡,于是任命诸葛丰为其属官,并推荐他为侍御史。后来,汉元帝提拔诸葛丰做了司隶校尉。

诸葛丰的后代,在东汉时期从诸县搬到了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定居。从此,“琅琊诸葛氏”就在阳都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5)

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漫画)

2、汉末乱世中的诸葛氏

到了东汉末年,诸葛丰的后人已经在阳都形成了一个大家族。由于家族经学,诸葛氏成为著名的士大夫之家。

(1)泰山郡丞诸葛珪

汉末时期,诸葛丰后代中,有个诸葛珪(?-188年)字君贡,担任兖州泰山郡郡丞。别看郡丞只是个小吏,但一般都由本地或附近豪族担任,由此可见此时的诸葛氏在当地已经十分有影响力了,诸葛珪更是当时国内十分有名的儒学大师。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6)

汉末泰山郡丞诸葛珪(漫画)

诸葛珪虽然一生只担任了小吏,去世也比较早,但他的儿女们却个个优秀。诸葛珪原配章氏,为其生有三子二女:长子诸葛瑾、次子诸葛亮、幼子诸葛均,长女后嫁荆州豪族蒯氏、次女也嫁予荆州另一豪族庞氏。诸葛瑾后来是东吴大将军,诸葛亮更是辉映千古成为名相,诸葛均也出任长水校尉这样的中高层官员。

一门三子二女,堪称个个优秀!

(2)豫章太守诸葛玄

诸葛玄(?-197年)是诸葛珪的从弟(堂弟),从后来史实所述来看,诸葛玄很可能和诸葛珪是共祖父的堂兄弟。最初,诸葛玄为荆州刺史刘表的属吏。

汉初平元年(190年),诸葛玄奉刘表之命出使汉廷,去传达荆州概况。还未出发,获知堂兄诸葛珪已病逝(按史料推测,诸葛珪死于188年,诸葛玄此时才得知堂兄死讯,很可能是当时交通条件十分不便所致)。于是,诸葛玄向刘表请求完成使命之后赴泰山郡照料诸葛珪的后事,刘表准许了。于是任务结束后,诸葛玄奔赴徐州老家,照顾诸葛珪的遗孀及子女。

初平四年(193)秋,曹操出兵徐州征伐陶谦。为躲避战祸,诸葛玄携带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诸葛瑾是否随行,后文详析),辗转逃往扬州庐江郡一带(当时是袁术的势力范围)。

兴平元年(194年),汉廷豫章太守周术病故,诸葛玄被袁术推荐(实为擅署),任命为豫章太守。不久,汉廷(实际为李傕)正式任命朱皓(156-195年,字文明,汉末名将朱儁次子)为豫章太守,诸葛玄被击败。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7)

汉末豫章太守诸葛玄(漫画)

兴平二年(195年),诸葛玄便带着诸葛亮及其姊弟4人,去荆州襄阳投靠了老长官刘表。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在襄阳去世。有的史书说:“诸葛玄被朱皓击败后,逃到西城,被叛乱的居民所杀。”但此说法与《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不同,此处暂时不取。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载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诸葛玄虽然去世也比较早,没有留下太多轰轰烈烈的大事。但他抚育诸葛亮姊弟4人长大,并且在生前将诸葛亮两位姐姐分别嫁给荆州豪族公子,完成转籍荆州的第一步骤,可以说对诸葛亮兄弟姊妹影响深远。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蒯祺,蒯家在荆州南郡中卢县,是荆州一等一的豪族。据说是西汉初年韩信谋士蒯通的后人,蒯良、蒯越当时都是刘表的重要谋士。蒯祺是蒯良之侄,后来仕魏官至房陵太守,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被刘备手下大将孟达来争夺房陵时所杀。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庞山民,庞家在荆州南郡襄阳县,也是荆州有名的豪族之一。庞山民之父庞德公是荆州有名的隐士,和诸葛亮齐名的庞统就是庞山民的堂弟。庞山民后来仕魏官至吏部郎中,其子庞焕(字世文)后仕西晋官至牂牁郡守。

(3)诸葛诞之父

琅琊诸葛氏中,诸葛珪早死、诸葛玄因避祸搬离徐州,最后诸葛瑾著籍扬州、诸葛亮著籍荆州。除此之外,诸葛氏至少另外还有一支是留在原籍的,这就是诸葛诞之父(应该是诸葛珪和诸葛玄的族弟)。

诸葛诞之父名字已不可考,只知道他带着家族一直留守原籍,是诸葛玄的族兄弟。后来,生子诸葛诞,在曹魏一度十分显赫,后文再表。

3、“龙虎狗”三兄弟

(1)首先,吴得其虎-诸葛瑾

诸葛瑾(174-241年)字子瑜,汉末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官至大将军。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8)

三国东吴大将军诸葛瑾(电视剧照)

汉光和六年(183年),诸葛瑾的生母章氏去世,守孝期间他一切合乎礼节,后来侍奉继母也恭敬谨慎、甚得人望。

这里要说明一点,关于诸葛瑾和诸葛亮、诸葛均是否均是一母所生?笔者翻阅不少史料:首先《江表传》有明确记载“诸葛瑾和诸葛亮同产”,而诸葛均是诸葛亮胞弟这个也没有疑问。其次,依据逻辑推理,《吴书》记载诸葛瑾生母早逝,而那时候他已经很懂得守孝礼节了;诸葛亮之母章氏则有明确记载死于诸葛亮3岁时(183年,古人按虚岁记岁),这一年诸葛瑾也才10岁;如果章氏是诸葛瑾的继母,那他的生母则至少比这还要早几年去世,这于理不合。

“孤(孙权自称)尝语子瑜曰:‘卿与孔明同产,且弟随兄,于义为顺,何以不留孔明?’”—载自《江表传》

故此,基本判定诸葛瑾三兄弟乃一母同胞,是没有多大疑问的。甚至,基本可以判定,诸葛均出生于183年,其母章氏很可能在生下诸葛均不久就去世了。而三兄弟的生母章氏去世后,其父诸葛珪后来又有续弦,诸葛瑾作为长子侍奉继母也很恭顺。

中平五年(188年),诸葛瑾之父诸葛珪也去世了(史载当年诸葛瑾15岁、诸葛亮8岁)。作为长兄,此时的诸葛瑾应该是担当起了家庭重担,侍奉继母、养育幼弟。初平四年(193)秋,为躲避战祸,从父诸葛玄携带诸葛亮、诸葛均及两位侄女,辗转逃往扬州庐江郡一带(当时是袁术的势力范围)。非常奇怪的是,这次避祸过程,诸葛瑾是否随行诸葛玄(最终到达豫章郡、荆州),史料不曾明载。

推测起来,原因可能有三:第一、诸葛瑾很可能要留在原籍侍奉继母,一直就没有跟随诸葛玄。第二、诸葛瑾最开始可能跟随诸葛玄逃难,但未到达庐江郡即不幸离散。第三、诸葛玄受袁术举荐为豫章太守,诸葛瑾可能作为留质家属,被袁术扣留在庐江郡。

笔者以为,第一种可能性最大。首先,诸葛瑾性情至孝,兵荒马乱之际不愿舍却老家、不顾继母。第二,这一年诸葛瑾已到弱冠之年(20岁),很可能已经分家独立;叔父诸葛玄抚育诸葛亮姊弟4人已殊为不易,自己不可能再跟随。最后,诸葛氏为不可能全部离家避祸了,作为当地有名的豪族,总得有人留守,很可能诸葛诞之父和诸葛瑾他们这部分族人是仍然留守的。

总之不管什么原因,诸葛瑾未随行诸葛玄到达荆州,而这中间诸葛瑾的记载也是一片空白,直到7年后。

建安五年(200年),诸葛瑾因躲避中原战乱,而辗转到达江东,被弘咨(孙权的姐夫)所遇。弘咨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诸葛瑾,于是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暂时居住招待所的宾客)。

建安六年(201年),诸葛瑾与同州俊才步骘、严畯三人一起游历吴中,逐渐声名显赫。随后,他担任了海盐县(今浙江海盐县)长,又入孙权讨逆将军府中为长史,开始出仕。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孙抗曹,终于在赤壁击败曹操,奠定三足鼎立局面。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遣诸葛瑾为使,会见刘备索讨荆州,最终双方议定平分荆州。据说出使期间,诸葛瑾与其弟诸葛亮都仅在公馆见面,却始终未谈及私事(可能也未有私见)。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9)

诸葛兄弟分仕二主,有公无私(电视剧照)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东吴统帅吕蒙在夺得荆州不久后就病故,诸葛瑾遂以绥南将军代其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今湖北公安县)。这是诸葛瑾以文臣之资,为军事武将的开始,从此在吴国军界一路升迁。

吴黄武元年(222年),诸葛瑾被拜为左将军、封宛陵侯。黄武五年(227年),升任为骠骑将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升任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虚领)。赤乌四年(241年) 四月,吴魏“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战”后不久,诸葛瑾病故,享年68岁。

诸葛瑾仕吴最终官至大将军,成为当时吴国军阶第二人(第一人为上大将军陆逊),然而其军事能力着实不敢恭维。黄武二年(223年),吴魏“江陵之战”;黄武五年(226年),吴魏的“襄阳之战”;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北征的“襄阳之战”;赤乌四年(241年) ,吴魏“芍陂之战”;诸葛瑾均无建树,甚至损兵折将。

史载,诸葛瑾仪表堂堂又温文大方,时人都很佩服其高雅气质。吴主孙权也对他甚为看重,每当有大事时,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十分信重。其实不难看出,这是个德高望重的名士长者形象,并不见得是一个允文允武的干才。

(2)接着,蜀得其龙-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汉末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和文学家。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0)

三国西蜀丞相诸葛亮(电视剧照)

关于卧龙先生,笔者就不过多浪费点墨去介绍了,所谓蜀得其龙,名符其实!

(3)最后,魏得其狗-诸葛诞

诸葛诞(约203-258年)字公休,诸葛亮族弟,汉末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名将,官至征东大将军、司空(三公之一)。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1)

三国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电视剧照)

诸葛诞最初以士族子弟,被征辟入朝为尚书郎,后任荥阳县令。后来,诸葛诞升任御史中丞、尚书,并与夏侯玄、邓飏等人交好。但,魏明帝曹叡厌恶夏侯玄和诸葛诞等人沽名钓誉、追求浮华,因而被免官。

魏景初三年(239年),魏齐王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夏侯玄的表哥)辅政专权,于是夏侯玄等人被任用,诸葛诞也得以复职,并出任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嘉平三年(251年),太尉王凌计划起兵推翻司马懿,司马懿领兵讨伐并迅速镇压下来。战前,司马懿任命诸葛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封山阳亭侯,这个很明显是司马懿对诸葛诞的羁縻之策。因为诸葛诞次女嫁予王凌长子王广,双方乃是姻亲;当然,诸葛诞的长女嫁予司马懿第三子司马伷,也是同等的姻亲。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2)

曹魏太尉王凌,发动“淮南一叛”(电视剧照)

嘉平四年(252年),诸葛诞见东吴营建新的东兴大堤,修筑两城并留兵戍守,认为是入侵魏国的行为,提议分兵攻吴。最后却被东吴太傅诸葛恪(诸葛瑾长子,此时却需和族父诸葛诞为敌)驰援东兴、大败魏军。

正元二年(255年),魏镇东大将军毋丘俭(此时诸葛诞已改任镇南大将军)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起兵,反对司马师专权,并联络诸葛诞。诸葛诞本身与文钦不睦,便斩杀使者、率兵助司马师;及后文钦兵败、毋丘俭逃亡,诸葛诞率先进占寿春,被改任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不久,又派部将蒋班击败前来支援毋丘俭的吴军、斩杀吴将留赞;战后诸葛诞获封高平侯、升任征东大将军(按汉制:四征将军大于四镇将军)。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3)

寿春古城遗址(现状)

甘露元年(256年),诸葛诞以东吴有意进攻为由,向朝廷要求增兵十万。甘露二年(257年),察觉到诸葛诞有反迹的司马昭下诏升他为司空,要求入朝,诸葛诞不敢受诏、于是发动叛变。尽管他征集淮南将士和一年粮食据守寿春、杀扬州刺史乐綝(魏名将乐进之子),又派长史吴纲领幼子诸葛靓到东吴请援。但最终还是在甘露三年(258年)正月,粮竭不支,诸葛诞拼死突围不得、更因往日嫌隙杀死文钦;文钦二子文鸯、文虎反向司马昭投降,寿春军民的反抗之心迅速被瓦解。二月,寿春城破,诸葛诞率兵出逃,被魏将胡奋手下士兵所杀,继而被诛三族(除了他入质于吴的儿子诸葛靓)。

据说:诸葛诞麾下还有数百人于寿春被俘、坚决不降,都说:“为诸葛公死,不恨”。行刑时排成一列,每斩一人都招降下一人,但始终无人投降,可见诸葛诞还是很得淮南人心的。这样一代名将,终究还是因为自己好几次的失误,落得惨死灭族,引人叹息!

4、后话:诸葛氏的后嗣们

“龙虎狗”三兄弟,在魏、蜀、吴三国都曾经叱咤风云,却最终都走向没落,三人在三国后期都进入了一段悲惨的历程。

(1)首先,诸葛瑾差点绝嗣

诸葛瑾有三子一女:

长子诸葛恪(203-253年)字元逊,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成人后拜骑都尉,为太子孙登的左辅都尉。孙权病逝前(252年)被任为托孤大臣之首,少帝孙亮即位后受封太傅,始掌吴国军政大权。执政初期革新政治,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民望,并因功升丞相、晋爵阳都侯。随后,他就轻敌冒进、大举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后,为掩饰过错而更加独断专权。吴建兴二年(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联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杀于宫中,时年51岁。诸葛恪有三子:长子诸葛绰,封骑都尉,因与鲁王孙霸密谋夺嫡事泄,被诸葛恪以毒酒鸩杀;次子诸葛竦(他多次劝谏父亲、均被拒绝,常忧心祸至),官至长水校尉,其父死后,与母亲出逃魏国途中,被孙峻手下刘承追杀于白都;三子诸葛建(据《嘉靖岑山县志》所载:诸葛建,字起岑),官至步兵校尉,其父死后,与母亲、哥哥出逃魏国途中,过了长江十余里,但仍被追上捕杀。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4)

东吴丞相诸葛恪(电视剧照)

次子诸葛乔(204-228年)字仲慎,与胞兄诸葛恪在东吴名声颇大。因二叔诸葛亮早年无嗣,被过继为嗣,改字伯松。入蜀初任驸马都尉,跟诸葛亮一起去了汉中,学习参赞军务,被重点栽培,官至翊武将军。蜀后主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乔英年早逝,年仅25岁。诸葛乔仅一子:名诸葛攀,初任行护军,继父职为翊武将军;后因诸葛恪在吴国满门被诛,为延续诸葛瑾一脉,恢复为诸葛瑾之后,亦早卒。

幼子诸葛融(?-253年)字叔长,因父功拜骑都尉,官至奋威将军,为人特别奢侈好玩,是个典型的公子哥。其兄诸葛恪遭诛后,孙峻遣无难督施宽和将军施绩、孙壹、全熙等收取诸葛融;融听说兵至、惶惧犹豫,最终饮药而死,其三子(名不详)均被施绩等诛杀。

女儿诸葛氏,嫁予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张承(178-244年,字仲嗣,少即知名,官至奋威将军,封都乡侯)。张承与诸葛氏有一子二女:子张震,因是诸葛恪外甥,后与其舅一同被诛,夷灭三族;长女是孙权三子孙和(孙权第二任太子)的太子妃,后与孙和一起自杀;次女是陆逊次子陆抗之妻,诸葛恪被诛后,陆抗不得已休妻自保。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5)

诸葛瑾与辅吴将军张昭联姻(电视剧照)

诸葛瑾家族三代仕吴,起于诸葛瑾、盛于诸葛恪,与当地士族陆家(陆抗)、外流士族张家(张承)都有联姻,俨然成为江东新崛起的大士族。然而,诸葛恪生动的为我们演绎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家族在他手里进入顶盛,却也迅速在他手上凋零。其实,吴主孙权早就说:“恪刚愎自用。”算是对他非常中肯的评价。其叔诸葛亮也写信给诸葛瑾说:“恪性疏,今使典主粮谷,粮谷军之要最,仆虽在远,窃用不安。”与孙权看法大致一样,并不看好诸葛恪的未来,尤其是顶门立户。其父诸葛瑾更是直言:“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应该说“知子莫如父”,诸葛恪处处视人以小聪明、缺乏大智慧的特点,最终害死了自己、更害得家族毁灭。

(2)其次,诸葛亮后裔与国共存

诸葛亮有一亲子:

亲子诸葛瞻(227-263年),字思远,诸葛亮到46岁才得的亲子。诸葛瞻17岁即迎娶公主为妻,授骑都尉、袭父爵武乡侯。景耀四年(261年),诸葛瞻任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掌尚书台政、统领国事;时宦官黄皓弄权,朝中大臣都迁就他,没人敢出来纠正弊端(诸葛瞻也有心无力、无能为之)。炎兴元年(263年)冬,魏将邓艾伐蜀,诸葛瞻率长子诸葛尚和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今四川德阳市);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坐失兵机,最终父子都兵败被杀,蜀汉灭亡。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6)

西蜀卫将军诸葛瞻(电视剧照)

同诸葛瑾对诸葛恪的评价一样,应该说诸葛亮对自己的儿子也是最了解的。早在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出兵伐魏其间,就曾写信给哥哥诸葛谨称“诸葛瞻如今已经八岁,十分聪明可爱。只是怕他过早成熟,将来成不了大器”,又在临终前作《诫子书》与诸葛瞻。

果然,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诸葛瞻确实才能平庸,做个太平高官有余、做乱世重臣则明显差强人意。《三国志》作者陈寿,将蜀汉灭亡的事情在归恶于黄皓的同时,也归恶于诸葛瞻的“无能匡矫”。虽然《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为诸葛瞻辩解(可能也是因为崇拜诸葛亮),说:“向西蜀长老考证,听说陈寿曾经在诸葛瞻手下任职时受辱,故此归恶于诸葛瞻”。其实,我认为陈寿作为良史,评价诸葛瞻“无能匡矫”四个字,确实精恰。诸葛瞻若真有力挽狂澜的能力,也不至于在绵竹的决策一误再误,根本不像个有能耐的人该干出来的事。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7)

诸葛瞻与长子诸葛尚,为蜀汉尽忠(电视剧照)

但,不管怎么样,诸葛瞻作为功臣子弟,在国难之际、携长子慷慨赴死,这种与国共存的士大夫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3)最后,诸葛诞惨遭灭族

诸葛诞有数子二女(见诸记载的只有一子二女):

长女诸葛氏(?-301年),嫁司马懿第三子琅琊(武)王司马伷(227-283年,字子将)为正妃,生琅琊(恭)王司马觐(256-290年,字思祖)、武陵王司马澹(?-311,字思弘,性不孝其母)、东安王司马繇(?-304年,字思玄)。其中长子司马觐之长子司马睿(276-323年,字景文)即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三子司马繇后来记外祖父之仇、构陷名将文鸳(文钦次子)致死。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8)

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是诸葛诞的重外孙(画像)

次女诸葛氏,嫁王凌长子尚书王广(?-251年,字公渊,著名哲学家)为妻。

幼子诸葛靓字仲思,性格方正、颇有才名。史书记载这是幼子,大概是其兄长们都在诸葛诞被诛时一同遭诛,而没有留下姓名。魏甘露二年(257年),其父诸葛诞发动叛乱时,诸葛靓入质于东吴。父亲兵败被杀后,诸葛靓投留孙吴,后来出任右将军,最终升任大司马。晋灭吴之战后,虽被迫降晋,但念及父仇、终身不仕晋朝。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19)

诸葛靓念及父仇,终身不见晋武帝、不仕西晋(电视剧照)

诸葛诞在淮南,虽然深得士民之心,但笔者看来他也是个浮华不实、志大才疏的人。毋丘俭兵败后,他这才想起好友邓飏、夏侯玄等先后被杀而心不自安。在王凌和毋丘俭“淮南两叛”后被夷灭三族,他才不满司马氏兄弟擅权。到了此时,他才在当地大肆收买人心、蓄养死士,以求自保,何太迟也?所以,他的失败,不是早已注定的吗?

5、结语:“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斩”!

《红楼梦》里有一句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汉末诸葛家三兄弟分仕三国,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他们是不是家族中“机关算尽”的有意谋划,但最终三兄弟的的确确的“误了家族性命”。三兄弟最终各自只侥幸剩下一位血脉,分别是:诸葛攀(诸葛瑾之孙,因在蜀汉而得免灭族)、诸葛京(字行宗,诸葛亮次孙,父诸葛瞻和长兄诸葛尚战死绵竹,只剩他得继武侯之后)、诸葛靓(诸葛诞幼子,因质于吴而得免,后终身未仕西晋)。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20)

据说是诸葛亮后人聚居的,浙江兰溪诸葛村

诸葛攀早逝,其子诸葛显和从父诸葛京,在蜀汉灭亡后的晋咸熙元年(264年)迁移河东郡居住。因晋武帝司马炎念在“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启用诸葛京任郿县令,后任江州刺史。诸葛显,则和他的名字相反,再未见“显于天下”。

诸葛靓虽终身不仕西晋,但其二子都显赫于东晋:长子诸葛颐(?-?)字道回,少有名气,得晋元帝司马睿(二人乃姑舅表兄弟)信任,初任琅琊相,官至太常卿;次子诸葛恢(284-345年),字道明,年少知名,南渡江东时效力于表兄琅琊王司马睿,官至尚书令。

由于诸葛靓的后嗣们在东晋初期十分显赫,使得诸葛氏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大士族,部分恢复了祖辈们昔日的荣光。此后,再无“诸葛氏三兄弟”后裔的任何正史记载,这个曾今显赫无比的家族,终于湮没在浩瀚的历史太空中!

孟子云:“君子之泽,三世而衰,五世而斩”。先贤之言,终是不虚!

三国五虎怎么配战法(史话三国6左右骑墙)(21)

伟大的先贤-亚圣孟子(画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