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的红色资源(红色土地富门开)

宜章的红色资源(红色土地富门开)(1)

而今迈步从头越

中共宜章县委员会 宜章县人民政府

宜章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尽锐出战、务求精准,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宜章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宜章县委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场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的硬仗。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我们将牢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打造湘赣边区乡村振兴示范县。

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动态监测、精准帮扶、兜底保障机制,坚决落实过渡期“三大任务”, 确保群众脱贫后不返贫、能发展、可持续。

坚持抓产业强支撑。加快创建全国无障碍环境县和莽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动乡村休闲旅游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抓好园区产业强链补链,打造氟化工、光电、特色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等四个百亿产业集群。深化产业发展“四员”帮扶,完善利益联结,让广大农民在产业发展中增收致富。

夯实筑牢乡村治理基石。深化党建引领“五站合一”平台,探索建立乡村振兴村民自治委员会,推行村级“网格化 户积分”管理。依托“好人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培树好家风、好村风、好民风。用好湘南起义首义地等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振兴乡村精气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将把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组织动员、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考核督导等政策举措和机制办法,运用到乡村振兴上来,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奋力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我们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为建设富饶、活力、美丽、文明、幸福的新宜章而团结奋斗!

红色土地富门开

——宜章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宜章的红色资源(红色土地富门开)(2)

宜章莽山瑶族乡跳石子村村民在采茶。邓加亮 摄

宜章的红色资源(红色土地富门开)(3)

城西万亩生态农业示范园,村民在采摘脐橙。邓加亮 摄

宜章的红色资源(红色土地富门开)(4)

杨梅山镇鸡公坦村,村民在晒制红薯干。邓加亮 摄

宜章的红色资源(红色土地富门开)(5)

导读

地处湘南边陲的宜章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县,也是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8年来,该县积极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学有所成”帮扶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家门口就业扶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工程等,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74户贫困户75382人全部脱贫,群众满意度达98.16%。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徽

通讯员 吕继勇 唐琦南

谷雨时节,宜章县农业产业园脐橙种植基地,一棵棵郁郁葱葱的脐橙树在山间蔓延,村民整地、施肥,忙个不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宜章县迎春镇顺意玩具厂的产业扶贫车间里,程广辉在忙着为玩具配色、调色。虽然早已脱了贫,但他干活的劲头一点没有减:“还得加油干,更好的日子在后头呢。”

宜章这片红色土地上,一张张幸福笑脸不断呈现,汇成精彩脱贫故事。

截至2020年,宜章县8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274户贫困户75382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群众满意度达98.16%。

2019年3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宜章县脱贫摘帽。同年,宜章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今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宜章县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1.尽锐出战,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种地为肚圆,养猪为过年,种菜只为换点油盐钱。”曾是当地广为流传的一句顺口溜。

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宜章县委书记王建球说,在这片革命热土上工作,如果不能让百姓过上幸福日子,怎么对得起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

2014年,宜章县建档立卡、录入信息,精准识别出贫困村80个、20274户贫困户75382人。

随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率先实现精准脱贫工作的意见》和教育、交通等行业扶贫方案“1 N”,以及《宜章县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陆续出台。

19个乡镇、22个行业扶贫单位明确58名扶贫专职领导、140名乡镇扶贫专干,县、乡、村签订责任状,216支帮扶工作队奔赴脱贫一线,237名优秀干部到各村担任第一书记。

在全县所有行政村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1 4”工作站,以村党支部为龙头建立党群连心站,并将好人工作站、金融扶贫服务站、农村电商服务站、助农取款服务点融合在一起,调动各方力量服务群众,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上,积极推动各项扶贫措施落实落地。

2018年10月21日23时许,瑶岗仙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肖志勇忙完工作回到家中,突感身体不适,不幸去世,年仅40岁。

工作中,肖志勇圆了脱贫户一个又一个新房梦,但是直到他去世,村民们才知道,肖志勇70多岁的父母,居住条件还比不上一些脱贫户。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正是因为有肖志勇这样一批实字当头、以干为先的党员干部坚守岗位、默默付出,村民们奔小康的步伐才迈得更稳、更坚实。

2.发展产业,探索脱贫致富新门路

脱贫攻坚,产业是根基。

杨梅山镇鸡公坦村村民杨名高,一个人既要拉扯儿子,还要照顾长期患病的父母,日子过得紧巴巴。2014年,他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当时在外打工的儿子带女朋友回家,女孩看到我家房子破旧不堪,扭头就走了。”杨名高说,此时他铁了心要脱贫,“这贫困户的帽子,我再也不想戴了。”

2015年,杨名高通过小额扶贫贷款贷到了5万元,买来5头黄牛,发展肉牛养殖,并积极参加养殖培训,掌握养殖技术。

大牛生小牛,不到3年,杨名高的黄牛从5头变成了23头。同时,他还种了5亩红薯、玉米、水稻,年收入达到5万元。

“去年还清了建房借的钱,今年还有了存款,日子越过越红火。”灿烂的笑容在杨名高的脸上舒展开来。

用活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围绕产业精准发力,是宜章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2015年,宜章县启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将小额信贷与产业扶贫深度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宜章模式”。截至2020年12月,全县累计发放扶贫贷款5.88亿元,贫困户获得率达64.5%。

县里还通过建立跟踪帮扶机制,为贫困户实施全程保姆式服务。目前,全县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自主创业或抱团发展的脱贫户达6222户,户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龙头”带着干,产业扶贫更稳当。

在天塘镇和宜红茶基地,连片开发的3000亩茶园新叶萌发,绿意盎然。

基地老板名叫刘东亮,广东人,2014年来到宜章成立和宜农业公司,将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采取股份分红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目前,公司联结带动贫困户5710人,其中委托帮扶脱贫2810人。

近年来,宜章县依托脐橙、茶叶、烤烟、油茶等优势产业,遴选112家优质带贫主体和46个重点扶贫产业,与2万余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累计带动贫困户增收1.63亿元。

3.兜底保障,精准识别实现应保尽保

为防止返贫,宜章县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学有所成”帮扶工程、健康扶贫工程、家门口就业扶贫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及危房改造工程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就业有保障。在全省率先建立“易就业”管理服务平台,实现就业信息“一网汇集”,求职用工“一键匹配”,走访帮扶“一线跟踪”;在乡镇、村建立扶贫车间,引导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统筹安排生态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目前,全县33222名贫困劳动力已就业31486人,就业率94.77%。

看病不再难。对县域内个人实际住院报销比例未达85%的贫困患者,由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兜底保障;搭建“一站式”结算平台,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机制及住院报账扶贫政策补贴明细单,实现健康扶贫“一揽子政策保障、一张卡看病就医、一站式即时结算、一张单明示待遇”。积极推进“扶贫特惠保”,累计交保费964万元。

上学不犯愁。全县不仅减免了义务教育和普高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教辅费、教材费,还发放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补助1.2亿元,惠及学生22.67万人次;落实高中、中职贫困学生教育资助5216.85万元,惠及学生51779人次。

住上安全房。完成6个集中安置点及分散安置点建设,搬迁1299户4740人,安排后续帮扶资金574.41万元。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8596户,其中贫困户7210户、非贫困户11386户。

宜章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开展脱贫创新实践。成立于2016年的宜章县好人协会,现设乡镇、企业、学校、医院等分会30个,村级好人工作站460个,发展各行各业会员4.6万多人。

近年来,好人协会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3000余万元,引导近10万人积极开展助学、访贫、解困活动,累计捐助贫困学生680人次,发起大病救助众筹6900多人次,成为脱贫攻坚一大助力。

脱贫故事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徽

通讯员 钟华诚

4月17日,雨后的宜章县杨梅山镇李家塘村新绿如洗。村民欧继雄正在打扫自家猪栏,30多只小猪仔直叫唤。

“等年底这批猪仔卖出去,加上养鸡赚的钱,今年收入估计能达到10万元。”欧继雄一边拌饲料,一边算起了账。

曾经,欧继雄家底子薄,妻子身体不好,两个孩子要上学,日子过得紧巴巴。

2015年7月,大儿子欧阳鑫因车祸致残,医药费花了40多万元,欧继雄家因此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扶贫政策支持下,欧继雄通过住院一站式结算、残疾人两项补贴、扶贫产业项目分红,儿子住院、康复的开销得到缓解。同时,县教育局聘请欧继雄的妻子罗爱红到李家塘村小学务工,让家里多了份收入。

欧继雄没有满足现状,在帮扶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帮助下,他申请7万元小额信贷,建起了鸡栏,走上养鸡脱贫致富路。

听说欧继雄养鸡,宜章县畜牧水产局、好人协会先后送来2000只鸡苗,并提供技术支持。

“欧继雄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快、好学,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强。”宜章县畜牧水产局的同志说,现在欧继雄对鸡的疾病预防等技术样样精通。

经过3个月悉心呵护,欧继雄养的第一批500只鸡出栏了,一下子净赚2万多元。

2020年,欧继雄对养殖越来越有信心,拿着养鸡赚来的钱建起了200平方米的猪栏,养了4头母猪、30头小猪。

如今,欧继雄成了村里的养殖能手,村民们在养鸡、养猪时遇到难题,都会找他请教,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欧继雄说,今年想把养猪规模扩大到100头,争取收入再翻一番。

帮扶故事

村里变好了, 回家说话底气足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罗徽

4月16日,宜章县莽山东大门景区游人如织。

山脚下,关溪乡东源村东之仙民宿迎来一批广东游客,民宿负责人范清洪忙着备餐、安排房间。

“每到周末,50多个床位都住满了来莽山旅游的客人。”范清洪说,感谢驻村帮扶工作队帮助村里发展民宿,他和众多乡亲实现脱贫致富。

东源村曾是省级贫困村,有村民639户287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62户704人。

2018年3月,湖南中烟公司帮扶工作队进驻东源村,曹兴洪任队长。村子给他的第一印象是山路闭塞、垃圾遍地、土坯房散落在山坳。当时,村集体账户上仅有2万元。

“没有路,其他无从谈起。”摸清情况后,曹兴洪跑遍县扶贫办、交通局等多个部门,并动员全体村民参与修路。近两年,新修道路18条,总长23公里。打通了东源村到莽山东大门景区的“致富之路”。

“我家的小洋楼刚建好,工作队要我按民宿要求进行装修。”33岁的范仰宽是东源村养鹅专业户,年出栏鹅1000多只,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他还打算筹资修建新房,开办民宿。

范仰宽的母亲患精神疾病,不能外出务工,一家人曾经生活拮据。在曹兴洪帮助下,范仰宽学习养鹅,生活逐渐好转,成功摘掉贫困帽。

驻村期间,曹兴洪按照“两茶(茶叶、油茶)、一叶(烟叶) 互联网 旅游”的思路,带领村民发展茶叶、烟叶、旅游民宿等产业。

同时,组织村民学习电商知识,鼓励大家开设网店,把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出去。去年5月12日,宜章电商第三期涉农短视频直播大赛在东源村举行,共吸引50多万人次观看,线上成交5000余单,成交额达60余万元。

农产品走出山门,村民的腰包鼓起来。2018年底,东源村退出贫困村序列。2019年,村里162户贫困户704人全部脱贫,还被评为“全省文化旅游示范村”。

“我姐姐、妹妹都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一家人坐在一起就比扶贫成效,现在村里变好了,我回家说话底气也足!”曹兴洪满意地说道。

[责编:唐煜斯]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