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读经典语录(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名句的诞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解读经典语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解读经典语录(论语经典名句详解)

论语解读经典语录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名句的诞生

颜渊喟然1叹曰:“仰之弥2高,钻之弥坚,瞻3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4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5;虽欲从之,末由6也已!”

——子罕·九

完全读懂名句

1.喟然:叹息的样子。2.弥:更加。3.瞻:向前看的意思。4.循循然:指循序渐进的样子。5.卓尔:挺立的样子。6.末由:不知从什么地方。

颜渊感叹说:“关于夫子的学问,愈抬头看它就愈觉得高远,愈是钻研就愈觉得坚实艰深;眼看它在前面,忽然又到后面去了。夫子循序渐进地诱导弟子,教我阅读广博的典籍来充实,教我用礼节来约束自己,使我的学习想停下来也没办法。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似乎看到夫子的道理就卓然树立在我面前,但想追随它,却又追不到。”

名句的故事

从这句名言中,我们看到颜渊对于孔子学问的推崇,然而这样的推崇之语,不只出自颜渊一人。

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称赞子贡的德学超过孔子。另一位大夫子服景伯下朝后告诉子贡这件事,子贡一点都不惊讶地说:“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人,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子张·二十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用宫室周围的墙做个譬喻,子贡的墙只有一个人的肩膀高,很容易可以看见屋子里面的全貌。而孔子的墙有好几仞,如果不从大门进去,就看不到屋子里面宗庙装饰的辉煌,文武百官的盛大。现在能够找到大门进入的人很少了!”子贡的言下之意是,因为叔孙武叔不认识孔子的真面目,所以他才会这么评论。

历久弥新说名句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司马迁在拜读孔子的著作之后,十分向往,并且前往山东去观赏夫子庙的种种。他用《诗经》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称赞孔子,以高山比喻孔子崇高的德行,令人景仰,司马迁是“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他虽然无法达到跟孔子一样的境界,但却仰慕不已。孟子更推崇孔子,说他是:“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对孟子而言,孔子的地位是空前的。

春秋时鲁哀公在孔子过世之后,于山东曲阜设立孔子庙,到唐太宗下诏州县皆设立孔子庙,孔庙遍及全国。鲁哀公时便有祭祀孔子的“释奠礼”,根据《礼记》记载:“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意即初入学的学生都必须向先圣先师,行释奠礼。释、奠这两个字都有陈设、呈献的意思,指的是释奠时要准备音乐、舞蹈、祭品。尊崇孔子的典礼共分成六段礼赞,迎神礼、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彻馔礼以及送神礼。在唐玄宗开元时期,典礼就趋于正式与隆重。台湾第一次祭孔的仪典是在台南的孔庙。台南孔庙于明朝郑成功时代兴建,每年选在春、秋两季举行祭典,以庄严肃穆的钟、鼓齐鸣开场,配合清华悠扬的丝、竹乐音,再加上六佾舞的衬托,表达对至圣先师的敬意,全程典礼约六十分钟完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