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十四课:初中七上历史第14课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七年级历史十四课:初中七上历史第14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十四课:初中七上历史第14课

七年级历史十四课:初中七上历史第14课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汉代人把今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2、经过: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3、影响: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4、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二、丝绸之路

1、路线:

陆路: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大秦(古罗马)

海陆:东南沿海港口→中南半岛→马来半岛→马六甲海峡→孟加拉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2、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西域:丝绸、漆器、开渠、凿井、铸铁技术。

西域→汉朝: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乐器、歌舞。

3、影响: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文明的相互交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4、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新发展,积极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丝路精神: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三、对西域的管理

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新疆)正式归属于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2、东汉: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重设西域都护。

四、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比较

项目

丝绸之路

新航路开辟

时间

西汉

15世纪末

根本原因

封建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目的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殖民掠夺追求财富

性质

和平友好往来

侵略掠夺

出发地

长安

西班牙、葡萄牙

路线范围

海陆并举,陆路连接亚洲与欧洲、非洲,海陆连通印度洋和太平洋

海陆,连接全球

结果

双方受益,双向交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增加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给亚非拉带来了深重灾难。

世界意义

增加了欧亚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相同点

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都丰富了交往双方的物质文化生活;都涉及海上交通;都沟通了人类文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