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之治第一节讲解(太康之治第六节)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将时间倒回太康二年(公元267年),这一年,是司马炎登上皇位的第二年。

皇宫中的焦点,集中在了一个八岁的孩子身上,他的名字叫司马衷。

作为当朝皇后杨艳留下的存世的长子,毫无疑问,他应当是这个王朝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按正常的剧情走下去,多年后,自然要被立为太子的司马衷应当继承司马炎的衣钵,继承大统,将这个王朝延续下去。

但司马衷有一个满朝皆知的问题:他智商比较低,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永远比一般人低上不少。数年后,侍中和峤便以十分婉转的话语点出了这一点——“皇太子有淳古之风”。

所谓淳古,说好听点就是淳厚古朴,暗地里的意思其实是:司马衷傻呵呵的,没有什么智商,更谈不上心机。

如果这样的人出生在农家,靠着肯下力气,赶上丰年好时节,也许能活到寿终正寝,不失为一个不错的人生选择。

在司马炎被立为世子之前,他的亲弟弟司马攸便是他最大的竞争对手。

尽管司马炎对弟弟的感情还不错,司马炎也仍然记得当初母亲王元姬临终前对他的嘱咐:“桃符(司马攸的小名)性情急躁,而你这个当哥哥的也不慈爱,我如果病好不了,最担心的是你这个当哥哥的容不下他。我现在把这些话告诉你,你不要忘记我的嘱托!”

但毕竟在皇位之前,血浓于水的亲情也要靠边站。司马炎考虑再三,为了皇位继承的稳定性,还是选择了司马衷担任太子。

然而,司马攸的背后隐藏着一股并不小的势力。

其中地位最为显赫的,是为担任尚书令兼侍中的贾充。

太康之治第一节讲解(太康之治第六节)(1)

对贾充,司马炎涌上一股复杂的感情。

贾充,是曹魏功臣贾逵的儿子,贾逵与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关系十分密切,贾家因此也和司马家有着很深的渊源。

司马炎想起,父亲临终前,他前往询问父亲后事的安排,父亲告诉他:“贾充能懂你。”将后事嘱托给了贾充照顾。而从辈分和关系上而言,年长接近二十岁的贾充喊一声司马炎“大侄子”也不过分,也因此,司马炎的世子地位得到了贾充的大力支持。

正因为有了才干卓著,而又善于揣度皇帝心意的贾充的帮助,初登基的司马炎即位初期在朝政上得心应手,也因此,司马炎给予了贾充极高的地位与权力。

但同样,功劳卓著的臣子也会因此被君主所猜忌,毕竟功高震主的臣子,也并不是一个君王所想看到的。

贾充同样明白这一点,在政治上,将底牌全都投入到司马炎这一注上风险也极高,他必须为自己谋求退路。

出于这样的考虑,他将长女贾褒嫁给了司马攸,次女贾裕也成为了司马攸的妃子。

他相信,得到许多朝臣心仪的司马攸,未来会成为这个政权的继承人,由此,贾家的恩宠还能延续下去。

作为尚书台和门下省两大重要行政部门的官员,再加上和皇室中声望最盛的亲王司马攸联姻,贾充的地位可以算得上是权倾朝野。

有权力的地方就会有制衡,司马炎也很懂这个道理,不会让贾充一手遮天。他给贾充安排了两个政敌: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侍中任恺与中书省的最高长官中书令庾纯。

作为权力上的制衡,中书省和门下省正是对尚书台的制约,而任恺和庾纯也是大有来头的人物。

任恺是曹魏太常任昊的儿子,可以算是曹魏功勋的二代,而他的夫人,便是魏明帝曹叡唯一健在的女儿——齐长公主。她的前夫李韬在和司马师的政争中死于司马师之手,而后齐长公主改嫁给了任恺,任恺的地位可见一斑。

而出身颍川庾氏的庾纯来自于颍川士族中的新锐,在政坛中寻找着上升的空间。和贾充的政争,正好给了庾纯这样一个机会。

任恺一向和贾充在性格上不太对付,而掌握了门下省最高权力的他,在权力制衡中也没少给贾充下绊子。

作为和贾充对立的一方,任恺这边的支持者包括中书令庾纯、裴秀的堂弟散骑常侍裴楷、黄门侍郎张华、向秀、和峤,

而贾充这边也不乏支持者,其中包括中书监荀勖、太尉荀顗、左卫将军冯紞(dǎn)、王肃的儿子,王元姬的弟弟河南尹王恂等人。

对比两方的名单,可以看出一方是寻求上升的政坛新秀,另一方则是掌握朝政已久的功勋臣子。

两边的力量看起来根本不对等,但任恺和庾纯的身后,站着的是司马炎。司马炎在在两派势力中加上自己的砝码,保持着权力天平的一种动态平衡。名义上,他还是保持着宽仁的形象,劝两边应当保持和睦,共同为朝局出力,暗地里,他对这样一种权力中的制约,也保持着默许的态度。

贾充自然无法容忍在朝中有着这样一个派别出现制压着自己,他立即发动了对任恺的攻讦:“侍中任恺忠诚坚贞,气度纯正,是辅佐皇太子的合适人选。”

贾充玩的一手是明谄暗诬的手段,表面上夸奖任恺,其实是借着辅佐太子的名义让任恺调离门下省,脱离实际权力。

对于贾充的心思,司马炎非常清楚,司马炎笑了笑,同意了贾充的请求,让任恺当了太子少傅,但同时并没有解除任恺侍中的职务。

贾充的算盘打歪了,庾纯和任恺也并没有放弃反击的机会。

在一次宴会上,中书令庾纯喝多了点。

酒壮怂人胆,何况庾纯也不算怂人。

庾纯摇摇晃晃慢慢站起来指着贾充:“天下凶凶,都是你贾充作恶!”

贾充的脸色当场就不好了:“我辅佐二世,荡平巴蜀,有什么过失?”

庾纯接下来问了一个满堂皆惊的问题:“高贵乡公安在?”

眼看两个人要打起来,中护军羊琇和驸马王济(王昶的孙子、王浑的儿子)赶紧起身拉架。

酒醒来的庾纯上表谢罪,被罢免了官职。

问被弑杀的曹髦去哪了,这不光是打贾充的脸,也是打司马炎的脸。

令人惊讶的是,这个问题直指司马氏建国的合法性,但司马炎仅仅将庾纯免官了事,不久之后就恢复了庾纯的官职。

仅仅出于司马炎“宽仁”的理由远远不够。在背后,庾纯的行为其实是得到了司马炎的默许。

还是敲打敲打这位权臣吧,不要让他浪过头,说到底,他贾充也不过是一个为我司马家干脏活的人而已!

这便是司马炎真实的想法。

任恺准备将这一想法贯彻到底。

泰始七年,为乱一年的秃发树机能已经将烽火燃遍了西北,朝中正为着雍凉都督的职务商议着人选。

“陛下,雍凉都督的职位极为重要,人选必须慎之又慎,依臣看来,担任过关中都督的贾公正是最合适的人选。”任恺就此对人选表了态。

“臣附议,更何况,雍凉都督一向由宗亲重臣担任,贾公乃齐王岳丈,作为皇亲国戚,没有比贾公更合适的人选了。”庾纯进一步进言。

“齐王的岳丈”,司马炎自然理解任恺和庾纯真正的意有所指,作为晋王朝的皇帝,他必须为太子司马衷日后的继位铺平道路,这就必须打压将赌注押在司马攸这一边的贾充。因此司马炎再次站到了任恺和庾纯的一边,同意了他们的推荐。

得知消息的贾充愁眉不展,叹息不已:出任雍凉都督,意味着自己就此远离尚书台这个权力中心,而随着天下的日趋稳定,出任地方,也意味着在中央的安逸生活从此告别了自己。和邓艾不一样,贾充的内心并没有在军事上建功立业以树立功名的理想。

临出发前,公卿们在洛阳郊外的夕阳亭为贾充送行,每个人都看到了贾充心中的郁闷与不快,作为贾充的政治盟友,中书监荀勖同样和贾充感同身受,他对身边的冯紞叹息:“贾公一旦外派,我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这如何是好?”冯紞也十分郁闷。

沉思许久,同样善于揣度上意的荀勖突然明白了司马炎这一切布局的目的,他对冯紞说:“陛下这一切的安排,乃是不满贾公嫁女于齐王,看样子,陛下属意于太子。如果让贾公的女儿成为太子妃,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

冯紞也顿时明白了一切问题的根源,两人一起向贾充提出了建议。

经过提点的贾充恍然大悟,突然想起数月前所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和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

贾充的原配夫人原本是李丰的女儿李婉,在嘉平六年的那场政争中,李丰被司马师所杀,李婉也被流放。好在贾充和李婉的两个女儿贾褒和贾裕并没有受到牵连,而贾褒,多年便嫁给了司马攸。

之后,贾充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成为司马师的幕僚,也迎娶了太原郭氏的名族郭淮的女儿郭槐。

郭槐是一个很强势的女人,更直白一点,是一个嫉妒心很强的女人。嫉妒到让贾充都失去了儿子。

在贾充儿子还很小的时候,她怀疑儿子的乳母勾引贾充,于是将乳母活活打死,气焰之大,连贾充也不敢招惹,而目睹了这一切的贾充的儿子,受惊吓过度,没几天就吓死了。

同样,在她对李婉的态度上,嫉妒心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司马炎对昔日的政敌采取宽厚的政策,大多给予了赦免,漂泊多年的李婉也不例外。从更深的层次而言,司马炎明白郭槐善妒的性格,他希望李婉能给郭槐一些特别的压力。

回到京城的李婉果然面临尴尬的局面:现任的夫人郭槐不允许李婉进门。

司马炎暗中又使了一把力:允许贾充纳两位正室夫人。得知消息的郭槐勃然大怒:“皇帝管天管地,管不到我的家事!贾家立下的大功我也有份,哪里轮的上李婉!”

没办法,迫于妻子的淫威,贾充只得谢绝了司马炎的心意。

然而司马炎真正的目标是让郭槐明白:李婉的地位,是她的两个女儿贾褒和贾裕所给予的,而郭槐要取得和李婉同样的地位,就必须找到比齐王司马攸更值得依仗的靠山。

在皇亲中,能比齐王更大的靠山,自然只有太子

郭槐并不蠢,她也明白这个道理,于是,她开始在运作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太子的事宜。

贾充一开始没明白司马炎所采取的手段,经过荀勖和冯紞的提点,联想到这件事,他终于明白:司马炎所给予他的一切负担,都是因为他将女儿嫁给了齐王而忽略了太子。

太康之治第一节讲解(太康之治第六节)(2)

既然明白了道理,贾充开始了自己的运作,希望能让自己的女儿成为太子妃。

但司马炎此时已经开始给太子寻找别的靠山,毕竟他不想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贾充身上,贾充能支持太子固然不错,但只要在立嗣之中保持中立,齐王司马攸便少了一个牢固的支持。而只要太子的帮手足够强力,在和齐王的竞争中便不至于落于下风。

司马炎为太子所找的帮手,是在朝中也颇有地位的卫瓘。他准备让卫瓘的女儿担当太子妃。

太康之治第一节讲解(太康之治第六节)(3)

如果卫瓘的女儿当上太子妃,贾充仍然要出任雍凉都督,在朝中的地位也自然大不如前,贾充和郭槐都并不想看到这个结果。于是,在郭槐的运作下,一位重量级人物开始帮忙了。

这个人便是司马炎的皇后,司马衷的亲生母亲,出身弘农杨氏的杨艳。

“朕听说卫瓘的女儿才貌出众,身材高挑,皮肤白皙。卫家也出身良好,生下的儿子也多。相反,贾充的女儿性格嫉妒,身材短小,相貌丑陋,皮肤发黑,并且贾家也没有儿子传嗣。相比之下,卫瓘的女儿实在是更好的人选啊!”司马炎如此对皇后表态。

“长得漂亮有什么用呢?”杨艳否决了司马炎的观点:“更重要的是,请陛下想想,贾充和卫瓘,谁的势力更强呢?”杨艳一边说,一边向司马炎展示着最新送上来的奏章。

这些奏章无一例外是向司马炎推荐贾充的女儿相貌出众,有才有德,适合当太子妃的意见,而上面的署名分别是:太尉荀顗、中书监荀勖、左卫将军冯紞等人

杨艳的话语提醒了司马炎,他所做的一切,无非是想给太子寻找一个足够强大的靠山,而既然贾充能主动站到太子这一边,太子的这一边的力量无疑大大得到了加强。

想到这里,司马炎默许了贾充的女儿成为太子妃的选择,自然,贾充也不用远赴雍凉就任,而是继续留在了中央做官。

根据《晋书》的记载,贾充的女儿成为太子妃的过程更像是一场闹剧。

贾充和郭槐有两个女儿,大的叫作贾南风,小的叫作贾午。

一开始,贾充是准备让贾午嫁给司马衷的,毕竟年仅十二岁的贾午比司马衷小一岁,相对容貌更为丑陋的贾南风来说,贾午至少长得没有那么令人厌恶。

但就在婚礼进行的过程中,贾午穿上的太子妃礼服却显得极其宽大,看起来十分滑稽。

要就这么出嫁,皇室和贾家的脸也就别要了,于是仓促之间,贾充让十四岁的贾南风穿上礼服试一试。

礼服在贾南风身上显得十分合身,仿佛是为她订做的一般。没奈何下,贾充决定临时改变计划,将贾南风作为太子妃嫁出去。

太康之治第一节讲解(太康之治第六节)(4)

反正谁也没见过姐妹俩到底长啥样,只要是贾充的女儿,便没有问题。

就这样,贾南风成为了太子妃。

所有人都不会想到,这个十四岁的女孩,在未来掀起了多大的风浪。

朝堂上的注意力,继续集中到了斗争之中。得到以皇后为首的外戚弘农杨氏的贾充,获得了司空兼侍中、尚书令的官职,权倾朝野的他开始着手反戈一击。

“任恺尽忠职守,担任侍中长时间未能晋升,臣举荐任恺担任吏部尚书。”贾充暗暗玩了一手。

侍中的官职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却能亲近皇帝,这也是任恺能得到司马炎信任的原因之一,而担任吏部尚书,就要归于尚书台的贾充领导。

贾充的心思,司马炎自然非常清楚,但既然他已经成为太子的靠山,在这个问题上,司马炎选择了抛弃任恺,答应了贾充的奏请。

没多久,贾充便指使荀勖和冯紞弹劾任恺奢靡无度,僭越使用御用器皿,有大逆不道之罪。

任恺十分生气:这些器皿本就是妻子齐长公主出嫁时候的嫁妆,人所尽知,这居然也能成为贾充攻讦自己的理由?

虽然有关部门查实了确如任恺所言,但灰心的任恺从此大肆抨击朝政,这让司马炎和他更加疏远。

灰心的任恺从此为了发泄郁闷,每天消耗万金来满足口腹之欲。之前任恺弹劾何曾的儿子何劭一顿饭花费奢侈,如今他也踏上了和何劭一样的道路。对他而言,朝中的一切已如浮云。

过后,郁郁不得志的任恺一病不起,郁郁而终。

任恺的盟友中书令庾纯也过的不如意。

一天,西晋的两位重量级大臣何曾和荀顗以“不孝”的罪名弹劾庾纯不赡养八十岁的老父亲。

按西晋的规矩,如果家里有八十以上的老人,且仅有一个儿子,则老人的儿子不能出来做官,需要在家赡养父母。而如果父母年过九十,则所有的儿子都不能出来做官。何曾和荀顗正是以这样的理由来弹劾庾纯的。

但齐王司马攸发现了其中的问题:庾纯有六个兄弟,其中三人没有出来做官,是符合规定的。司马攸据理力争,为庾纯出了这个头。

司马炎也并不想把事情做绝,认为司马攸说的有道理。并没有处罚庾纯。

贾充并不死心,仍然继续发动出身颍川荀氏的荀畈弹劾庾纯不孝。

司马炎明白,自己如果不明确表态,贾充是不会死心的。

他也并不想让权力极大的贾充过于嚣张,罢免了荀畈的官职。

“谁再提这件事,一并免官!”

贾充最终还是放过了庾纯:此时的庾纯已经没没有力量和贾充进行抗衡了。贾充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暗潮仍然在流动,水流的声音,贯穿着这个政权的方方面面。

太康之治第一节讲解(太康之治第六节)(5)


参考资料:

[1]陈寿. 三国志

[2]房玄龄. 晋书

[3]司马光. 资治通鉴

[4]仇鹿鸣.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