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 用活功能区统筹

镇域经济,是中山经济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也是中山拼经济的基本盘镇域经济抓得如何,直接决定着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松山湖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 用活功能区统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松山湖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 用活功能区统筹

松山湖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 用活功能区统筹

镇域经济,是中山经济最重要的标签之一,也是中山拼经济的基本盘。镇域经济抓得如何,直接决定着中山高质量发展的成绩单。

纵观全国镇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中山镇”可以学习的榜样有很多。其中,东莞松山湖功能区统筹模式,因其与中山行政架构、产业结构的相似性,成为最值得借鉴的样本。

与中山一样,东莞也是“市直管镇”的二级行政管理模式,曾同样面对着传统专业镇模式的发展瓶颈。通过统筹机制创新,突破镇的行政界限,东莞走在了前面。

2001年,东莞市设立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2010年,松山湖升格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凭借着显著的区位条件、产业配套和城市环境等优势,松山湖园区逐渐成为深圳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

2017年,东莞市提出了园区统筹、片区联动协调发展战略,明确在不改变现有园区、镇、街道的行政架构和空间范围的前提下,将全市划分为六大片区,并谋划14个重点发展先行区。松山湖高新区(生态园)与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石排、茶山等周边六镇组成松山湖片区,为东莞市片区统筹联动组团发展拉开了帷幕。

2019年,东莞市又进一步出台《关于通过强化功能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试行)》和15份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功能区(片区)统筹管理作用,通过市一级依法赋权,做实做强功能区管理机构统筹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务服务等职能,推动管理职责向镇街下沉。同年,松山湖片区也进一步扩容,将横沥、东坑和企石三镇纳入统筹范围,形成了“一园九镇”的统筹格局。

统筹范围进一步扩大的同时,统筹力度也在不断增强。松山湖功能区逐步在发展规划、区域开发、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建设以及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等五大领域实现了对九个镇街的统筹和引领。

在这场“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中,东莞并未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也不增加管理层级。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张紧跟认为,东莞实施“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绕过了实施难度较高的行政区划调整,建立了园区和镇发展利益共享的有效分配机制,减少了改革的阻力,通过强化市级统筹力,实现核心权力“上收”,成功凝聚了镇域经济发展的合力,在行政管理、资源配置、利益平衡等方面为功能区统筹发展模式的可行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中山区域统筹发展模式落地已近两年,其中也能看到东莞松山湖功能区统筹模式的影子。如何将镇域融合发展进一步推向纵深,东莞经验仍然值得借鉴学习。

【专家观点】

袁持平:中山应强化市级统筹力,提升资源调配力

2023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探索片区统筹发展,强化镇街产业分工协作,构建若干产业鲜明、集约高效、优势互补的跨镇街经济片区,推动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袁持平认为,这与今年年初中山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开展集成式改革”方针相吻合。

“一个个镇的经济,就像一条条水流,为什么可以汹涌澎湃,要看水面下有什么。”袁持平表示,专业镇经济的发展,要充分考虑主导产业本身的发展情况与结构性需求,传统制造业一定不能被否定,但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就要在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嫁接”更多资源要素。

开展集成式改革,要以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打破镇域行政藩篱、优化营商环境为三大抓手,每一件事都与中山镇域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中山加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打破镇域行政藩篱的做法,有两个亮点:第一个亮点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更强了,第二个是专业镇发展的格局变大了。”袁持平认为,跳出专业镇看专业镇,跨镇街经济片区的打造,提升了市级的统筹力,增加了资源的调配能力,更加有利于镇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同时,中山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镇街一把手向企业公布电话号码、进厂当“服务员”。“投资环境是一个‘氛围’,需要长期坚持和营造。”袁持平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珠江口西岸城市加快与东岸城市融合发展的基础要素,必须要“久久为功”,在“一把手”的带头下,逐渐在全市上下形成服务企业的“氛围”,并坚持成为一种“习惯”,实现营商环境与服务企业风气的根本性提升。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何伟楠 廖瀚

【作者】 廖瀚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