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

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在日本战国时期可算是威名赫赫,但其实织田信长一直被认为才是战国三杰之首,另两个才是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可以说,没有织田信长就没有秀吉和家康的成就,他打破传统,藐视权威,以“天下布武”的号令完成了日本近世统一的第一步,很多人认为织田才是日本近世走向统一的先驱。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1)

如果织田信长没有死在“本能寺之变”的话,日本一定是他信长的。有人说他像中国历史上的曹操,但不尽然,由于时代的差别,信长的眼界当时已迈向世界,他建造的安土城是被传教士誉为即使是欧洲也没有的最豪华壮观的城堡。

其性格虽然开放不羁,但他在不断笼络人心。他还以时代的变革者自居,自称“第六天魔王”,无论是公家、寺院还是幕府,他都不放在眼里,他只要建立他理想中的平安乐土。

织田信长出身是尾张国(今日本名古屋一带)织田信秀的嫡长子,出生于西元1534年尾张国的那古野城,小名吉法师。西元1546年,十二岁的织田信长按照武家传统,在城进行元服礼(日本武士的成人礼),并据传统取大名为“三郎信长”。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2)

而根据武家元服礼的要求,一般武士之子在举行完仪式后,就代表着到了可以上马征战的年纪。因此仅在元服之后的第二年,织田信长便被委任为尾张国总大将,率领军队征伐三河国吉良大滨的割据势力,织田信长在战场上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军事才能。

公元1552年,信长只有18岁时,他的父亲织田信秀因中风突然过世,信长因为是嫡子所以继承了父亲的家业,成为了尾张国的年轻领主。但由于信长太年轻,平时举止也表现得有些怪异,因此被一些家臣和母亲、兄弟看不起。

现在他继承了父亲的领主职位,那些反对他的人就更加不满了。于是在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死后,信长因为失去这个支持他的外援,织田家那些不服信长的家臣们开始怂恿信长之弟织田信行起兵4000作乱。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3)

没想到信长却只是外表糊涂而心中精明的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信长带着1000多人便出城迎敌,并在一个叫做稻生的地方和叛乱的信行交战,史称“稻生合战”。因为当时信长把清洲城治理得不错,城中的农民站在支持信长的阵营。

在这些农民的支持下,信长身先士卒地冲向了叛乱分子,并以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来打击叛军。稻生合战最后以信长完胜告终,后来织田信行不得已投降,信长原谅了这个作乱的弟弟,同时也放过了那些家臣。此战信长以1000人打败了4倍于己的敌人,稻生合战上演了以少胜多的好戏。

而在对外部氏族作战中,后来信长又经过桶狭间一战,让原本实力薄弱,名望并不大的尾张国在织田信长异军突起的势力带领下,不断在征战获胜,信长又擅于陆续整合政治资源,信长的大军大有席卷并统一日本之势。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4)

天正10年(公元1582年),在织田与德川联军的追讨下,'甲斐之虎'武田信玄之子胜赖3月11日于天目山自尽,织田信长一直最忌惮的武田家走向灭亡,关东的甲斐信浓地区终于也落入信长手中。

挺过三次'信长包围网'的织田信长军势大盛,自应仁之乱以来,超过百年的战国时代此时也终于露出统一曙光。织田信长成为当时的胜利者也是实至名归,他实行枪火战术,提倡兵农分离,并且整顿交通,率先开拓了日本通往新时代的道路。

从1568年到1582年间,织田信长通过努力,终于推翻了名义上管理和整治日本的室町幕府,持续百年的日本战乱局面有所动摇。但织田信长虽然战功赫赫,成为日本战国年代最为人所知的英雄,而他最后的死亡却非常遗憾和可悲。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5)

1582年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在接到支援中国的羽柴秀吉命令后突然叛变,并率部包围了下榻于京都本能寺的织田信长,并放火,信长及织田家嫡系大部分人在这场叛变中死亡,享年49岁。此事件改变了日本战国的历史走向,但关于明智光秀叛变的根本原因至今仍是个谜:

关于明智光秀的异心,有一说是光秀认为自己未被赋予进攻四国的任务,而担心自己会不会像林秀贞、佐久间信盛一样被放逐,所以造反。另一说是,光秀以前受信长命令负责和长宗我部氏元亲的友好工作,光秀为此奔走以改善彼此关系,他还将属下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亲,但结果信长却武力讨伐长宗我部。

另外据《明智军记》所记载,因光秀准备的一次接待餐宴质量不佳,信长令其随从森兰丸敲光秀的头,光秀因此感到名誉受损、倍感屈辱。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6)

因此本能寺之变前,本来被信长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军,却突然出现在京都,并于6月2日袭击信长下榻的本能寺。当时,光秀因属下兵力对信长的信赖较深,而誓言效忠自己的人很少缘故,光秀进攻本能寺时,其实并没有告诉部下攻击的目标是信长。

当时本能寺为大火烧毁,通说是认为信长已死于寺中,但明智光秀的女婿明智秀满四处寻找,却未能找到信长的尸体,有一说是信长遗体已被仰慕信长的僧侣与部下秘密地埋葬了。人们始终无法找到织田信长的尸体,这使他的死亡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7)

而日本民间对于织田信长的死亡还有另外两种说法:第一种认为丰臣秀吉背叛织田信长之后,织田信长被困在寺庙中,几近走投无路,而此时织田信长不愿自己遭到奸人玷污,于是放了一场大火,将自己埋葬在火海中,至于织田信长到底有没有在大火中死去并没有确切的说法。

第二种认为织田信长在本能寺中遭到了围攻,而织田信长则被三人重伤,此时织田信长已经得知自己大限将至,于是退到房中,却遭到对手燃放大火,织田信长无路可走只能在大火中切腹自杀。

关于织田信长的死因之所以有诸多争议,主要是因为织田信长与本能寺之变中的大火紧密相关,而且也无从考证织田信长有没有死于火灾。在织田信长的死因中,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是自杀而亡的,从英雄气节角度而言确实很有道理,但是没有找到尸体仍然难以让世人信服。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8)

很多历史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织田信长之所以被推崇,除了传奇且悲惨的结局外,主要表现在他排除万难并首先计划统一日本,虽然这个计划最终他没能实现,而是换成了丰臣秀吉。但是却不能否认他的功劳,他还鼓励商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推动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而且织田信长作为日本战国时代的真正终结者,他虽然因为家臣的叛乱而惨遭不幸,却留下了一段遗言。关于织田信长遗言,一直都有着不同的翻译结果,不过大多翻译都是说织田信长遗言中表露出了自己一生有限,太多事情都已经无能无力了,有一种英雄末路的沧桑之感,但是同时也表现出了坦然以及大彻大悟。

曹操给后人留下四位大将(他号称是日本的曹操)(9)

通过织田信长遗言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非常中肯,他在晚年曾言“荣光显耀亦黯然”,可以看出人在面对生死的时候,无论是生前功名都将会变得十分平淡。而面对即将来临的死亡,织田信长当时再也不觉得年轻时的春秋大梦是美好,只觉得世间一切都会变成沧海桑田。

码字不易,走过路过给个关注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