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成语典故全集(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涸辙之鲋“涸辙之鲋”这一成语中的“涸”即干的意思,指水干涸了;“辙”即车轮碾过的痕迹;鲋:鲫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商丘成语典故全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商丘成语典故全集(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商丘成语典故全集

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这一成语中的“涸”即干的意思,指水干涸了;“辙”即车轮碾过的痕迹;鲋:鲫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语出战国时都于睢阳的宋国人庄周的著作《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 、 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这一故事是说:庄子家里贫穷,传说当时父母又生病,家中断炊,庄子无可奈何,不得不出外借粮。他与宋国的监河侯是熟人,监河侯以往不断找他讨教学问上的事,觉得监河侯是可求之人,于是他就去监河侯家去借粮米。监河侯虽然富有,却很吝啬,听了庄子的来意,觉得直接说不借给的话不体面,便说:“可以啊。我马上要收到租金(统治者在自己的领地里向老百姓收取税赋、租金等收入)了,等我收了租金,我借给你三百两金子,好吗?”庄子听了很生气,脸都变了色,回应说:“我昨天来,在路上听到了呼喊的声音。我环顾四周,看见干涸的车辙中有一条鲫鱼。我便问它,说,‘鲫鱼啊,你这是做什么的呢?’鲫鱼回答说:‘我原本是东海海神的臣子,没想到落到了这一地步,到了干涸的路辙里,眼看就要没命了。你救救我好吗?有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救我活命呢。你能不能救我呀?’我说‘可以啊,我去南方游说吴、越的国王,引西江的水接你,可以吗?’鲫鱼生气地说:‘我失去了平常所需用的水,现在没有可生存的地方了,我只要得到一升半斗水就可以活,可你竟然说这样的话。这不是白说吗?你还不如及早到干鱼店里去找我!’”

庄子说罢就气冲冲地离开了监河侯。庄子写书总爱以寓言的形式,后来他就把这一实际发生的故事写进了书里,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与看法。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地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人家,决不能只说大话、开空头支票令人伤心,更不要幸灾乐祸。同时也讽刺世间有些人不从实际出发,做些无效的事。鲋鱼的回答也可以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来概括。

庄子是一个大学问家,他的著作多被后世视为经典,影响极其深远,后来的人们有的便以他书中的道理为遵奉,他书里的故事往往发人深省,对人们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由于《庄子·外物》中的这一故事,后来人们在比喻极度贫困、急待救济的人时,就用“涸辙之鲋”来形容。

“涸辙之鲋”也叫“车辙鲋鱼”,或简作“涸辙”“涸鲋”。同源的典故还有:涸辙枯鱼、涸辙之鲋、涸辙鱼、涸辙鲋、涸鱼、涸鳞、涸鳞去辙、穷辙、穷辙鲋、穷鳞、索枯鱼、肆鳞、卧辙、辙中枯、辙中鱼、辙中鳞、辙鲋、辙鲋忧、辙鲋涸等。

在请求借钱援助时,有人就用“斗升之水”这样的词儿;感谢救了穷困之急,就说是“幸苏涸辙”。后来的诗人和作家在诗文中常用这些典故,如: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一诗中有“涸辙思流水,浮云失旧居”,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有“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宋朝司马光的《西台诗二十四韵》中有“涸辙犹蒙润,寒灰免附炎”,明朝张煌言的《长鲸行》中有“跳梁宁复昔睚眦,涸辙应怜旧饕餮”,当代作家叶圣陶的《穷愁》中有“岂久处涸辙,贪鄙渐萌,乃欲为此一掷,以冀非分耶?”等。(8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