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诗(杜甫的一首讽刺)

骂人不带脏字,在诗词中比比皆是。

比如曹植骂曹丕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红楼梦》里,曹雪芹骂孙绍祖的“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清代诗人文映江的“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这些都是“骂人”的名作,没有一个脏字,却含义透彻。

和他们的直白不一样,杜甫有一首类似骂人的“讽刺”诗,非常婉转,婉转到什么地步?许多人误解为这是一首“夸人”的诗。

我们今天要讲的诗作就是杜甫的《赠花卿》。

杜甫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诗(杜甫的一首讽刺)(1)

《赠花卿》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写音乐的诗。

美妙悠扬的乐曲,整日地飘散在锦城上空,轻轻的荡漾在锦江波上,悠悠地升腾进白云之间。如此美妙音乐,只应神仙享用,世间的平民百姓,一生能听几回?

小七初读这首诗时,曾误解了题目,以为是杜甫赠给某个名为“花卿”的歌女的,赞扬她高超的技艺。

知道背后真相的小七,大跌眼镜。

你知道吗?花卿指的是一个叫花敬定的将军。

因为姓花,杜甫称他为花卿。

杜甫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诗(杜甫的一首讽刺)(2)

花敬定是当时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平定梓州段子璋的叛乱。

可是,花敬定居功自傲,骄傲妄为,不遵从法令,放纵士卒大掠东蜀;他还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须知,在我国古代,对礼仪制度有着严格的规定,在唐代官场,对衣服的颜色也有严格的等级标准。

三品以上穿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绯色,五品着浅绯色,六品着深绿色,七品着浅绿色,八品着深青色,九品着浅青色。

杜甫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诗(杜甫的一首讽刺)(3)

白居易的著名诗句“江州司马青衫湿”,被贬官后的诗人只有穿“青衫”的资格。

而普通平民用白色 ,而屠夫与商人只许用黑色 ,士兵穿黄色衣袍 ,任何等级都不得使用其他等级的服装颜色。

衣服有规制,音乐也有森严的等级规定。。

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

这在唐代是明文规定,一旦违背,就是大逆不道。

杜甫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诗(杜甫的一首讽刺)(4)

花敬定用了天子音乐,是非常不恰当的行为,杜甫与花敬定有过交往,于是写下此诗委婉的劝谏他。

如果此诗看作是劝谏诗,该怎么解释呢?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纷纷”写音乐既多且乱,“日纷纷”可见每日都有排场很大的音乐演奏。

这两句,写出了音乐的美妙,也透出了花敬定的豪奢柔靡。

“半入江风半入云”将抽象的乐曲化为形象的画面,令人感觉到音乐的轻盈美妙,令人心驰神往。

杜甫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诗(杜甫的一首讽刺)(5)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常用的双关语。

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

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从始至终,杜甫没有对花卿作任何明言的指责,却是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可谓忠言而不逆耳。

杜甫最大气磅礴的一首诗(杜甫的一首讽刺)(6)

一直以来,这首讽刺劝谏诗,被许多人误认为只是一首写乐曲高妙的诗。

这都是读诗读书太浅薄的原因,许多诗作背后,都有重要的背景、特殊的寓意,如果我们读诗只是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那么,这样的误解,还会再次出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