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经典10句话值得一读再读(品读史记感受千年经典璀璨魅力)

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流铺天盖地,年轻一代已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抱着一本书细细品读了!这样的后果将是那些经历过漫长历史沉淀的经典图书一直沉睡在书架上,尽管也有很多人把它作为经典买回家里,但更多的时候它也仅仅作为摆设而已。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多读一些经典的作品,以期弥补各种庸俗的信息流冲击所带来的迷茫感和因思想麻痹带来的幸福缺失感。如果非要推荐一部具体的经典图书的话,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经典中的经典《史记》这部记载、佐证两千多年中华文明史的史学兼具文学意义的巨著吧。

立足点高,自然会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古罗马文明、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及古印度文明相对比,中华文明不仅源远流长且一脉相承,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至今,其间虽然经历了无数次改朝换代和社会变革,但每一次的变革都是一次大的民族文化融合,所以它的继承和发展从未断层断代。

我们的文明之所以被从远古时代延续至今,其中文字和书籍的记载功不可没。因为比西方文明更早发明了纸张和象形文字,这也正是我们的民族优势和自豪感所在。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由西汉时期的专管历史编纂工作的太史令司马迁历时13年(也有说14年)编纂著述完成,是一部编纂时间跨度最长的史书。

而前任太史令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早就因了国家强盛需要传承国体的本职责任和意志,酝酿编纂这部旷世巨著却被武帝冷落,因而司马迁便传承父亲遗志并继承先圣孔子《春秋》的思想着手《史记》的编攥工作。

我们都知道往往在改朝换代的一些特殊时期,有些统治者为了自身统治需求,有时难免会贬低前朝的功过来达到粉饰自身的目的,所以司马迁为了力图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与其他史学家不同的是,他不仅利用自己职务的优势博览群书,广泛搜集前朝历史记载的同时,对书中记载的一些重要的事件、典故及人物进行实地走访和考证,当然,他能以空前的成就完成这部巨著,与当时西汉强盛而安定的国家和社会基础是分不开的,如果是大的动荡年代有些短命的朝代甚至都存活不到十几年的时间,又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巨著诞生的机会。

所以司马迁的成功是与当时社会的强盛密不可分的,但有一件促成这部巨著面世的事件不得不提。当时西汉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名将李陵帅五千精兵孤军深入遭到八万多匈奴军队包围后战败,因自感无颜回去面见武帝而诈降匈奴,可李陵作为当时西汉不可多得的杰出将领和人才,司马迁才在这种不利情况下为他极力辩护,因而为自己引来了牢刑之灾。

他在狱中受宫刑而濒临死亡时曾感叹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但看看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收集来的资料,又想到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下了《周易》;孔子被困陈蔡,写下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去膝盖骨写了《孙膑兵法》;还有《诗经》等大都是古人在忧愤和郁闷的境遇中有感而发,因此,他的不幸遭遇反而成了他发奋书写《史记》精神动力。所以,今天我们品读《史记》也是在品读那些先贤们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

而通过读书成才的《史记》励志故事,当属苏秦挂六国帅印荣归故里了。苏秦早年到齐国求学拜鬼谷子为师,与张仪是同门师兄弟,但他学成归来时却弄到贫困潦倒,衣服也破旧不堪,因而遭到家人一顿尖锐的讥讽和奚落,后来就有了他刻苦读书“头悬梁锥刺股”的寓言故事。当然,还有伍子胥、公子小白、陶朱公范蠡等众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品读史记中的故事,会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历朝历代的社会变革方向,人文地理风貌,去从中汲取一些对今世之社会有用的东西。史记中的人物故事,许多都成了今天的成语故事,也有好多被拍成了影视作品,而且后世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对《史记》也颇为推崇和借鉴,因而受其影响而面世的经典作品也不胜枚举,如果说中华文明在两千年前问鼎世界是因了西汉王朝的统治,而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则因了史记中关于春秋礼乐的推崇。

纵观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若不是国人把甲骨文当做中药龙骨吃进肚里,我们的文明脉络或许将会更加清晰,

史记有还原历史的遗志却也无力复原之前的所有历史,品读经典,有时候我们不仅要有“走进去”的动力,走进去以体察还原当时真实的社会历史风貌;还要有“跳出来”的动力和能力,跳出来而开阔视野古为今用。

社会变了,人的认知能力也会相应地出现代沟,但文明的发展是需要一脉相承的,在信息流铺天盖地的今天,人们却很容易迷失了自我,继而产生一种浮躁的心态和思想,这个时候,就需要去细细地品读一下那些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因为它们是经过岁月洗礼与沉淀后的一杯老酒,是在黑暗中航行的灯塔,也是人生意义的精华所在。

史记作为中华文明史的正统和具有百科全书意义的经典巨著,流行和注译版本繁多,个人可以根据自我的理解层次不同和阅读目的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

同时我们在学习中还应善于总结和归纳书本中的知识点和知识面,这样由点到面把所学知识串联起来,比如读了史记之后,受到启发又去读了春秋和左传,再由读左传受到启发去读诸子百家的书,这样以此类推触类旁通地去读书,便会将自己的知识和思想体系扩充到一个度更深而面更广的层次上来。

当然知识是永远都学不完的,书也是永远都读不完的,所以我们还应该在多读书的同时尽量选择适合自己的好书,多读经典的书。而读书的意义还在于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切不要把自己读成一个书呆子,这样才能在品味书香的同时去不断突破自己的认知层面,让好书成为生活的助手和伴侣。

史记经典10句话值得一读再读(品读史记感受千年经典璀璨魅力)(1)

作者简介:

袁俊浩,执业药师,现任职临沂某医药连锁门店企业负责人,一向乐于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记录、关心身边小人物的命运,早年作品散见于齐鲁晚报副刊、中国医药报法治时评及一些网络平台,在齐鲁壹点发表作品亦全部来自本人原创,如需转载,敬请注明文章来源于齐鲁壹点,作者涩味。

壹点号涩味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