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

有句古话叫“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这跟成语“伤春悲秋”,差不多是同一个意思。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春天和秋天好像总是让人思绪蹁跹,尤其是在诗人的笔下。那春与秋,到底与我们的生命有着什么特别的呼应呢?

这篇先说春天吧。春天有什么?春草、春柳、春啼......这每一样,都会给诗人带来无限春思。

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1)

春草萋萋

冬去春来,草长莺飞,春满人间的时候,春风染绿了萋萋春草。李白在灞陵边送别朋友,“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你看,连李白这样乐观豁达的人,都给春草冠上了“伤心”二字。

霸陵是汉孝文帝刘恒的陵寝,位于西安东郊,因为靠近灞河,因此又叫灞陵。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送别亲友,常常是在这里分手。因为不忍分别,李白上下顾盼,看见古树枯而无花,好像对春天的到来没有什么反应,再看地上的青草,却已经开得缭乱。古树无情,让人有沧桑之感;而春草的多情,此时更加让人感伤——春草多情,人也多情,可此时不得不面对离别,能不平添感伤嘛。

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2)

还有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是一首写送别的诗。诗的前四句我们都很熟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写的是野草旺盛的生命力。而后四句写别恨离愁,“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时,旺盛的春草又都寄托着诗人的萋萋别情了,草越多、越茂盛,离愁也就越浓厚。

南唐后主李煜的一首《清平乐》,也写到了春草,他说得更直接:"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鸿雁飞回却没有衔来音信,故国路远迢迢,想回去的梦恐怕难成。满眼唯有春草远远近近,愁绪如织。人走多远,草就有多远,愁有多悠长,它就有多繁盛。

春草,让人有离别之愁、离别之恨,它不强烈,也不汹涌,但是它缠绕在身上,牵绊在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3)

春柳依依

春天多启程,春天多送别。而古人送别时,有折柳枝相送的风俗,所以春柳也总是出现在送别诗、或者思乡诗里。

王之涣来到长安东门送别友人,“杨柳东门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最近攀折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可能是因为离别的人太多了吧。

王翰的《凉州词之二》中写道:“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边关的夜晚万籁俱寂,胡笳声响起让战士辗转难眠,这笳声吹奏的偏偏又是让人伤怀别离的《折杨柳》曲,让战士的思乡之情更加浓厚了。

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4)

“折柳相送”的情节,最早出现在《乐府诗集》的《折杨柳歌辞》中:“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为什么是折柳相送,而不是折其它东西呢?有人说,是因为“柳”与“留”同音,让亲友感到你挽留他的一片深情。但这样的解释似乎有些单薄,折柳相送能成为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能解释清楚的。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诗经·小雅·采薇》中有一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里的“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眷恋家乡的离愁别绪,大概就是这句诗,为后来的“折柳相送”奠定了文化基础吧。

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5)

可是李商隐却反其道而行,他的《离亭赋得折杨柳》写了两首咏柳的诗,第二首里说“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烟雾中茂密的柳条,依依地恋着人心,千条万绪都在夕阳落晖中变得朦胧。那就不要把它都折断了吧,让它留在这儿,一半送行客,一半迎归人。别人是折柳相送,李商隐却希望大家不要攀折,他把那一点归来的寄托,也寄寓在了柳丝之上。

虽然都带着离别的愁思,但我总觉得春柳与春草是不同的。春草夹杂了更多伤感和无奈,而春柳仿佛多了一层希望,希望亲友归来,希望亲情和友情常在。

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6)

春啼呖呖

春天,也是杜鹃的季节。

杜鹃,俗称布谷鸟,又叫子规。人们常说“杜鹃啼血”,相传蜀国望帝杜宇死后化为杜鹃,它的口舌都是红的,一开口啼鸣,就被人以为满口啼血,是心有不甘。而这种鸟恰恰又在春夏季节不停啼鸣,叫声仿佛是“不如归去”,所以常常唤起人们的思归之情。

“住进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是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四句,作此诗时,正值白居易被贬谪到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做江州司马。浔阳偏僻,很难听到丝竹管弦之声,早晚能听到的,只有杜鹃啼血、猿哀鸣。

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7)

秦观写《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园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人在楼台之上,但楼台消失在浓雾之中;远望渡口,但渡口被朦胧月色笼罩。在这样一个天地茫茫、托身无所的时刻,诗人客途羁旅,不胜春寒,蓦然看见夕阳已在杜鹃啼声中落下。此情此景,怎会不让人想家?

杜鹃啼叫的,其实也正是诗人的心思,人有多少情浓,杜鹃啼血就有多少惆怅。人在天涯的时候,每每听到杜鹃啼鸣,都愿托付给它一点点使命,让它为自己去完成一点点心愿。

我总在春天想起你励志吗(人为何会伤春)(8)

春思辗转

有人说,现实的烦恼已经那么多,古人为何还要在诗词里给人平添愁绪呢?难道诗词不是为人解忧的吗?我想,诗人们由春草、春柳、春啼而发的忧愁,与现实的烦恼是不同的。那些春愁更多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人看见自然流光带走自然中有价值的东西时深深地悲叹,是对弱者的同情和相助。这种春愁不是人人都有,它需要一颗柔软的心,能珍惜流逝的时光,也能在时光流逝中,不断唤醒自己的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