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业主对公路设计的要求不断提高,受主线与被交路(或河流流向)斜交及邻近联跨桥梁布孔影响,桥梁支点斜向布置转为正交布置这种斜转正受力形式的桥梁必将越来越多。斜转正桥梁的设计较为可行的思路和方法有哪些?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1)

高速公路互通主线左线桥跨径组成为(28 45 28) (2×25) (2×23)m,全桥三联。第一联上跨石新大道,与被交路斜交135º。为顺适现状,1#、2#墩采用斜120º布置,其余墩台均为沿路线曲线径向布置。因此,第一联上部结构——整体现浇PC连续箱梁出现了支点斜向布置转为正交布置的复杂受力状态,给结构受力分析及构造处理带来一定的难度。

01

常用的布孔

受被交路及互通位置所限,桥位及与被交路交角均不可调,唯有根据被交路现状拟定合适的桥梁型式。在初步方案拟定时,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种可能的桥型方案:

1)斜转正跨越方案

受业主要求,跨线桥应采用斜交方式,尽量避免斜桥正做,以利桥下视觉通畅及桥下美观。根据上述指示精神,本方案被交路两侧桥墩采用斜120º布置(适当加大跨径,避免斜交角度过大使边跨最短梁肋长度与主跨跨径之比不小于0.5。);为方便后续联跨设计及施工,3#桥墩采用正交布置;考虑桥跨的对称性及桥台与路基的顺适衔接,0#桥台亦采用正交布置。该方案平、立面布置如附图: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2)

该方案上部结构采用一联整体支架现浇等截面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梁高2.5m;三柱式墩台,每墩台对应桩基位置设置盆式橡胶支座。

2)加大跨径正交跨越方案

适当加大跨径斜交正做跨越方案避免了斜桥的诸多不利因素,因而被广泛采用。为尽可能减小主跨跨径和利于桥下美观,被交路两侧的桥墩常采用上宽下窄的花瓶式墩或带长悬臂的预应力盖梁薄壁墩(桥宽较窄时多采用单幅独柱墩)。该方案平、立面布置如附: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3)

为与附近其它桥梁风格统一及简化施工,图中采用等截面预应力砼连续箱梁,梁高2.8m,如不受上述限制,采用变截面连续梁美观效果更佳。

3)全桥斜交斜做方案

除以上两种布孔方案外,设计中还常采用全桥斜交斜做方案,平面布置如附图: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4)

该方案常用于三跨分离式跨线桥,因本桥后继联跨较多,全桥斜做显然不太合适。

02

主梁预制安装施工可行性

对于中小跨径的斜转正桥梁上部结构,除采用整体现浇施工方案外,在特殊情况下,如工期紧张、无支架条件、不允许中断被交路交通等,也可以考虑采用分体预制安装施工,此时需注意边跨梁长变化很大,应按不同梁长逐根主梁进行结构验算和配筋。如图所示为分体预制先简支后连续PC小箱梁布梁方案图,可供设计参考。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5)

03

箱梁普通钢筋布置

预应力斜转正箱梁普通钢筋构造,纵向钢筋基本与正交或纯斜交桥相同,横向钢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顶、底板横向外侧主受力钢筋布置

顶板顶层和底板底层横向钢筋为主受力钢筋,布置时应首选全联整体正置方案,能极大地方便施工,且能有效避免与正置的腹板箍筋相互干扰问题,详见附图5。特殊情况可以考虑扇形渐变布置方案,详见附图6。如本桥就因按业主要求,顶板底层横向受力钢筋在梁肋位置采取了半数弯起的构造措施,为避免与斜向横梁钢筋冲突,而最终采用了扇形渐变方案。采用扇形渐变方案时,需注意控制梯形短边钢筋最小间距及长边最大钢筋间距,使满足施工及设计要求。本桥因桥面较宽,梯形长、短边相差悬殊,长边钢筋间距过大,无法满足桥面板及悬臂板受力要求,故在长边采用了短钢筋加密处理。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6)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7)

2)顶板底层和底板顶层横向钢筋布置

顶板底层横向钢筋为主受力钢筋,底板顶层横向钢筋为构造钢筋,两者均存在与斜向横梁钢筋冲突的问题,故一般需按扇形渐变布置。如施工时精心处理,能有效解决与横梁钢筋干扰问题,也可以考虑采用正置方案。

3)悬臂桥面板底面横向分布钢筋布置

不管其它横向钢筋正置还是斜置,悬臂桥面板底面横向分布钢筋均应正置,这既符合悬臂板受力特点,又不存在任何钢筋干扰问题,还能节约钢材。

4)斜向横梁钢筋布置与纯斜桥横梁钢筋一样,需注意弯起钢筋的弯起斜度应按斜置横梁计算。例如常规正置横梁的起弯角度为45º,斜度为1:1,斜30º横梁弯起钢筋的斜度则应换算为1:tan45º/cos30º=1:1.155。如外侧腹板设计为斜腹板,则横梁侧面弯起钢筋的起弯角度需同时考虑腹板斜度和横梁斜度。

5)钝角补强钢筋布置

因桥面板在支承处钝角区域受力状态复杂,内力变化剧烈,特别是连续式斜梁桥,在中间支承区域内影响是明显的[1]。补强钢筋的布置范围及方式可按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18相关规定执行。本桥钝角补强钢筋布置如附图: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8)

04

箱梁结构受力分析方法与预应力钢束布置

1)结构受力分析方法

由于本桥结构布置较特殊,给结构分析带来一定的难度,采用传统的单梁模型已无法准确模拟结构的受力情况。若采用壳单元或实体单元模型,则目前有限元程序都存在计算速度慢、无法考虑收缩徐变、预应力损失等缺点,用于工程实践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桥采用基于剪力—柔性梁格理论的梁格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能充分考虑斜、弯桥的受力特性,使梁格节点与实际结构重合的点承受相同挠度和转角,由此梁格产生的内力局部静力近似等效于结构内力,用二维的梁格模型代替单梁模型。由于实际结构和梁体系在结构特性上的差异,这种等效只是近似的,但对一般的设计,梁格法的计算精度是足够的。

2)预应力钢束布置

预应力钢束的布置和本桥施工顺序密切相关,为加快施工速度和简化施工程序,本桥预应力钢束均采用腹板束。由于边跨斜交角度的因素造成内侧腹板与外侧腹板长度差异较大(本桥最大相差8.6米),而中跨相同位置的腹板长度为等值,为保证中跨受力能满足结构要求,边跨和中跨钢束均采用通长钢束,且钢束根数相同。因此,边跨侧钢束偏多,为充分利用钢束效应,一部分钢束从箱梁顶板通过、另一部分钢束根据计算结果在边跨跨中适当向上缘移动(从左往右,按腹板长度大小,边跨各腹板F2、F3钢束高度依次上移),既保证了结构受力需要,又不至于因钢束太多而造成顶板受拉。腹板F1~F3采用17ΦS15.2mm规格,F4采用15ΦS15.2mm规格,张拉控制力分别为3297KN和2909KN,边跨和中跨钢筋束立面布置见附图8~10(中腹板钢束形状与此相似,F1、F2、F3钢束高度渐变)。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9)

第一跨左边腹板钢束立面布置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10)

中跨腹板钢束立面布置

先简支后连续箱梁怎么设计(斜交转正交现浇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设计)(11)

第三跨左边腹板钢束立面布置

注:斜转正这种结构类型的桥梁在条件适宜时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整桥利好,但因其构造相对复杂,设计和施工的难度较大,应经充分技术和经济论证可行后采用。设计过程中,应做到反复求证、大胆创新,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更多地考虑施工的方便性和可行性,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