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师恩难忘(三尺讲台育桃李)

记者 秦雪丽 吕奇

匠心化春雨,耕耘育桃李!课堂上的他们,神采飞扬,幽默风趣,脑子里装满了知识的宝藏。生活中的他们,心细如发,知心如友,总能拨开迷茫指引方向……

9月10日,是我国第38个教师节,为迎接这一节日的到来,用笔触记录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故事,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采访了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的三位老师,围绕老、中、青三代教师的风采,讲述课堂背后温暖的故事,致敬那些坚守在教育一线的可爱的人。

李红:

桃李春风三十载,职业教育蝶变中

三尺讲台育桃李师恩难忘(三尺讲台育桃李)(1)

知性儒雅,是李红给人的第一印象。

李红,现任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旅行与康养管理系党支部书记、系主任。1989年,李红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1990年,满怀梦想的她,来到大海之滨的这座学校,现已任教33年。热爱讲台的她,至今仍奋斗在教育一线。

“家庭里边教师比较多,从小就喜欢这个职业。”受家庭影响,李红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老师。桃李春风三十载,李红感叹自己赶上了好时代,这也是她最为幸福的一件事。

“由一名中职老师变成一名高职老师,我见证了学院的发展,亲历了学校的四次转型升级,也见证了当代职业教育的蝶变。”李红说,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是成长者,从一名普通老师成为一个管理者,从一名青涩的青年教师到一名教授,期间的点滴故事,都让她难忘。

2022年,李红所在的旅行与康养管理系频传好消息。2011年,李红来到该系,并开启了礼仪特色教育,经过多年努力和沉淀,她主持的《“四课协同”系统构建高职院校礼仪文化育人路径的研究与实践》荣获2022年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职业教育类)二等奖。而在2022年8月,旅行与康养管理系党支部获批“第二批山东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的教育类型,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职业院校的老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李红看来,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老师,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具备四项“硬功夫”。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教育使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这就要求老师对职业教育有深度的理解。

“学生将来从事工作,不单单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拥有与领导、客户、同事沟通的能力。”李红介绍,这就要求老师要有渊博的学识,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在专业知识和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对学生起到一个引领帮助作用。同时,作为老师,还应该有仁爱之心,就是能够包容学生,要给他们成长的空间。

随着“教师节”的来临,李红许下了两个愿望,一是祝福所有的老师,教师节快乐。“另一个是,职业教育正处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学院的发展、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都离不开教师们的努力,希望老师们在保障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能够多出成果,多多成长。”

徐芳:

一次偶然的选择,成就了终身的热爱

三尺讲台育桃李师恩难忘(三尺讲台育桃李)(2)

“我们的学生让人感动,因为他们,我更热爱这份职业了。”每当谈起自己的学生,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思政课教师徐芳的话语中,满是温情。

这个曾经害怕老师的“80后”姑娘,如今已站在三尺讲台,教书育人12年,随着时间的流转,她的眼神也更加坚定。

徐芳说,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对于她来说,是个偶然。但她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因为她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职业,越来越适合这个职业。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徐芳深知肩膀的责任之重。因为专业课,可以教授学生专业技能,但是思政课,能够帮助学生走得更高更远,对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人生方向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如何把生硬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地传递给学生,徐芳从踏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在琢磨。

“我们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喜好,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去出发。”徐芳说,对思政课老师来说,除了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还要修德修身,做好人师,这也是新时代赋予好老师的一个标准。

凭借扎实的课堂基础和授课技巧,近日,在全省学校思政课比赛中,徐芳表现突出,与教研室的另一位思政老师双双获奖。

“老师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学生们的努力。”徐芳说,还记得思政课初赛时,需要录制一堂45分钟的视频课,学生们平时都很忙,录课只能选择在周六周天,“所以当时,能不能凑够这一堂课,是有难度的,我也没有把握。”

当徐芳将此事发到班级群里时,学生们的热情感动了她。“没想到大家这么踊跃地报名。”徐芳回忆道,当天录课非常辛苦,从早上八点一直持续到晚上八点,学生们全力配合,所有人没有一句怨言,“因为有他们,我也更加热爱这份职业了。”

作为教研室主任的她,除了日常管理,一周还需要上16节课,嗓子时常累得沙哑,但徐芳乐在其中。教师节来临之际,徐芳许下了三个愿望:“作为一个高职院校的新兵,我希望,我们的学校在未来的道路上蒸蒸日上,争做一流的高职院校;祝愿我的同仁们身体健康,工作顺遂;最后,我把我的祝福带给我的学生们,希望他们努力学习,在技能报国、技能成才的道路上,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邵清:

从观众到主角,让人兴奋的“第一个教师节”

三尺讲台育桃李师恩难忘(三尺讲台育桃李)(3)

今年的教师节,邵清有些激动和兴奋,因为之前他都是观众,而从今年开始,他成为了这个节日的主角。

邵清,是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现代商务系的一名辅导员,踏上教师岗位刚刚20多天。从曲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来到烟台,从一个校园到另一个校园,除了区域位置的变化,对于这个大男孩来说,更多的是角色和身份的转变。

“刚开始,我会有些不适应,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孩子,却要开始带领一大帮孩子。”邵清笑着说,挑战肯定有,但挑战可以让人更好地进步。

与普通任课老师不同,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主要围绕学生的衣食住行,包括心理等方面。“学生事,无小事”是邵清给自己立下的工作原则,只要学生有诉求,他必定有回响。

“我们感觉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天大的事,如果他们的诉求没有得到解决,心理就会受到影响,从而会影响生活和学习。”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邵清都会全力以赴,排期推进,并向学生明确回复的时间,将学生的事儿而放在心坎上。

邵清带的班级有60名学生,其中女生51人,男生9人。“作为一名男辅导员来管理这样一个班级结构,确实是一个难题。作为老师,首先要获得学生的信任,如果学生什么事都不找你的话,那这个老师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邵清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会反思,学生们喜欢什么样的老师?自己又要成为什么样的老师?

为了加强与学生们的交流,开学后的第一个班会,邵清与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并鼓励学生们聊聊自己的目标,班级气氛也活跃起来。

“同学们都在认真地思考,发自内心地规划,等他们登上讲台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个希望的种子,以及‘未来不止于此’的梦想。”邵清感触地说,学生们坚定有力的眼神,让他振奋和高兴,那是青春的力量,感觉选择这个职业是对的。

成为教师的背后,邵清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邵清说,一路走来,如果没有那么多老师的帮助,他的人生可能是另一番模样。初中时,由于叛逆,他选择了辍学,去工厂打工,由于没有知识和技术,只能干最苦的活,挣最少的钱。

“后来我哭着给我爸打了一个电话,要求回去上学。”邵清说,初中的班主任老师是他一辈子要感恩的人,重回校园后,是班主任老师一直给予他鼓励,这份力量一直支撑着他前行。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大学到研究生毕业,一路走来得益于老师们的帮助和引导。

“按照我妈当时的话,我能考上高中就很满足,上大学根本就不敢想。”邵清开玩笑地说,自己这段坎坷的经历也坚定了他当老师的信念,“没有老师的指导,也没有现在的我,我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今年是邵清的“第一个教师节”,这个教师节和中秋节也恰逢同一天,邵清专门查了查台历,发现这两个节日再相逢到同一天,需要等到2041年。

“这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邵清说,希望快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尽快成为一名独挡一面的青年教师;同时心存感恩之心,希望各位老师、学生和家长们身体健康,快快乐乐。“这个中秋节,没有办法回家陪父母了,也希望父母放心,我会好好努力,让父母今后以我为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