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第二面积大县(吉林省第二面积大县)

吉林省,因清初建吉林乌拉城而得名,简称“吉”,省会长春市,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下辖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长白山管委会,包括60个县(市、区),全省总人口2753.3万人。

吉林省第二面积大县(吉林省第二面积大县)(1)

汪清县,隶属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北部,东与珲春市,西与敦化市,南与图们市、延吉市,北与黑龙江省宁安、穆棱、东宁县接壤。

汪清县境,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和生息繁衍,周秦时为肃慎氏地,西汉为沃沮人地,东汉至唐朝初为高句丽属地,唐朝为粟末靺鞨人的渤海国率宾路辖境。

渤海国被契丹灭亡后,县境先后属东丹国、东京道、曷懒路、东夏国南京路辖地。1279年,属元朝开元路宁远县辖地。明朝属阿布达哩卫辖境。清朝初,库雅拉部扭呼特氏居此,为世管佐领,驻今新兴大坎子,先后隶属于宁古塔将军、珲春副都统、延吉厅、延吉府。

宣统元年(1909年),正式成立汪清设治局,治百草沟。

民国元年(1912年),汪清设治局升为汪清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汪清县公署迁至大肚川(1954年7月始称汪清镇)。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将延吉县北部划入汪清县版图。

建国初,汪清县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区,1955年12月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后,汪清县归其所辖至今。

吉林省第二面积大县(吉林省第二面积大县)(2)

“汪清”源于满语(女真语),本音“旺钦”,意思为“堡垒”,后又改叫大肚子川,大肚子川名称的由来因这里的小平原中间宽而得名。设县之后,由于前清时音义附会,将“钦”改作“清”,又因当时奉天兴京(辽宁新宾)之东有一旺清边门,音义同此,再更“旺”为“汪”,故得今名。

汪清县总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下辖8个镇、1个乡,总人口30.1万人(2013年)。

吉林省第二面积大县(吉林省第二面积大县)(3)

汪清县素有“千年部落百年县”之称,历史上的北沃沮、高句丽、靺鞨、契丹、蒙古、女真等民族都曾在这里劳动生息。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渤海时期及辽金、元、明、清时期到近现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是图们江左岸文化代表,是北中国文化的发祥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