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

2007年4月5日,骊山脚下,春寒依旧,但对于华清人来说,这一天是属于华清旅游的“长恨歌烙印”。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2)

12个春来秋去,200余名员工的不懈努力,300多名演职人员的用心演绎,600多万观众真诚支持,迎来第3000场的完美开演。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3)

从《长恨歌》品牌的刚刚建立,到如今的全国旅游演艺标杆。12年来不断攀升,不断突破,成为“文化跨界、产业跨界”的经典,陕西的金边名片,中国实景演出的标杆作品。以《长恨歌》为蓝本编制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三项标准发布,为国家标准。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4)

历年荣誉

2008.10

荣获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优秀文化演出奖。

2009.12

荣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组委会特别奖。

2009.12

荣获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颁发陕西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2010.11

《长恨歌》被认定为陕西著名商标。

2010.12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联合推荐列入《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

2011.10

被陕西省旅游局、陕西省文物局等多部委联合评为《最值得推荐的旅游演艺项目》。

2011

获得由中外旅游文化协会和中国国际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大会联合颁发的“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旅游演出”荣誉称号。

2012.12

被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服务名牌。”

2013.7

以《长恨歌》演出管理为范本的陕西省《演出服务规范》三项标准正式发布,成为全国首个演出管理标准,填补了旅游演艺地方标准的空白。

2013

长恨歌系列纪念品在陕西省旅游局组织的“大唐西市杯”2013陕西(第三届)旅游商品大赛荣获金奖。

2014.5

荣获2013年中国旅游演出票房十强。

2014.11

《长恨歌》演出被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发布为“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

2016.7.31

“长恨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6.8

以《长恨歌》为蓝本编制的《实景演出服务规范》三项标准发布为国家标准。

2017.10

以《长恨歌》为蓝本编制的《实景演出安全与应急规范》三项标准发布为陕西省地方标准。

2017.10

《长恨歌》荣获“2017中国休闲度假5U奖”。

2018.5

全国唯一一家“中国旅游演艺国家标准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华清宫。

2018.10

在“文旅中国2018博览会”上,《长恨歌》荣获“2017年中国旅游演出实景类剧目票房十强”。

2018.10

2018第二届中国旅游目的地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大会,华清宫《长恨歌》获文旅融合创新项目奖。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5)

第3000场,一个全新的开始

当夜幕初上,寂静的九龙湖,被科技的力量,神奇的转变成一个富有激情与速度的巨大舞台。一曲传诵千年的爱情绝唱,在唐华清宫,震撼着人们所有的感官与认知。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6)

可曾想,华清宫作为一家传统的文物遗址保护单位,固有的格局给华清宫转型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掣肘,在内外环境的重重压力下, 华清人几经挫折、开拓创新。

2007年,在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的带领下,依托文化资源优势,摆脱市场困境,选择了《长恨歌》作为华清旅游的转型升级的第一步。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7)

在没有可以借鉴或者可以参考的国标情况下,华清人靠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一张白纸上,从一把螺丝刀、一个手工锯、一个灯源开始,铺叙了属于华清旅游的新篇章。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8)

《长恨歌》问世之初,她就如同待字闺中的绝艳美人,怎样才能让更多人走进夜晚的华清宫,一睹它的风采呢?

华清人以锲而不舍、不断摸索的精神,寻找机遇,力求突破。许多人为了《长恨歌》,放弃了陪伴家人,甚至缺席孩子的成长,夜以继日的工作,只为《长恨歌》精彩绽放。

没有经验可循,华清人从最原始的销售工作做起,按照“以简求真”的思维方式,确定“一点爆破”的价格策略,最终走出了一条适合《长恨歌》的“1358”渠道策略,形成了一种开放和精准的营销模式,使华清宫从单一的观光旅游目的地,一跃成为“景区 演艺”的全新旅游发展模式。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9)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2007年到2018年,在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的全力支持和指导帮助下,华清人用了12年时间,在不断“破题”的道路上孜孜以求,成功实现了第一轮转型升级,构筑起华清旅游发展的新高地。

《长恨歌》从送票推广到现今的一票难求,从《长恨歌》国家标准到中国驰名商标,荣誉的叠加,牢固树立了《长恨歌》中国演艺行业品质创新和标准规范的引领地位。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0)

这一张张醒目的成绩单,是在陕西旅游集团公司的指导下,华清人用严谨的工匠精神换取来的。

是销售人员一家一家客户拜访来的,一张一张演出票争取来的;是技术中心工作人员全年无休、日以继夜技术保障、不断改造提升维护检修打造来的。

是200多名员工不畏严寒酷暑,始终以高标准、精细化的服务标准服务游客努力来的;是300多位演职人员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精益求精的态度下,用每场演出丝丝入扣的舞蹈动作塑造来的。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1)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2)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3)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4)

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书信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随着时间流逝,也许容颜会变,心意会变,但当年用文字书写过的情书却不会变。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5)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6)

今晚,《长恨歌》迎来第3000场演出,为了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厚爱,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手信和长恨歌纪念品,感谢在人海中遇见你,更感谢你们为我们留下不变的情书。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7)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8)

名人点评

何西来:一篇长恨有风情。

康金鸿:温泉暖华清,醉态百媚生。浓情传佳话,大唐谱和声。

邓友槑:真心真景献真情。

李炳银:精彩艺术地复活历史人物,生活感情的成功实践。

周明:长恨歌一曲,此情无绝期。

连战: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刘全利 刘全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阮次山:你们的演出太精彩了!

张明敏:为历史添精彩!

卢燕:中华文化,万古长存

郭涛:大唐文明,始于长安。

傅天虹:不朽的爱情主题

路羽:长相忆,千古恨

肖震山:爱心永恒

李光义:盛世华章,古为今用

王若冰:梦回大唐

杨振宁:声光化电,娱乐之极

巴拉圭众议院第一副议长阿玛多·弗洛伦丁:非常感谢你们热情的招待!中国历史古迹保存的现状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非常高兴能有机会了解中国的历史。(翻译)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19)

观众的支持

这颗橘子有点酸:

长恨歌表演简直惊艳。演员很敬业,舞美、灯光、音响都很完美。现场的每个人都被震撼到了。感觉这个票价真是太值了。晚上入场之前有安检,然后按照提示走就可以,感觉晚上的华清池比白天漂亮多了,路两旁的路灯都亮起,像电视剧中的皇宫中的宫灯,很特别。

一小口的甜甜圈儿:

很不错的演出,在国内的室外演出里面算顶级的了。可以和美国环球影院的水世界演出媲美,场景布置很漂亮,灯光音响优秀的演绎,在水中曼格曼舞,给观众惊喜不断。

叁十一言:

震撼!唯美!逼真!让全场观众忍不住集体“哇!!!”逼真到什么程度,一是演出本身就在骊山脚下,华清池畔,舞美融合实景演出,二是体验逼真,贵妃沐浴的时候观众都能闻到沐浴的香味,安史之乱能感受到战火的烤灼,最后贵妃香消玉殒,观众都能感觉有丝丝小雨飘过来。总体来说,这次观看演出超出预期,值得一看。最后提醒下,一定要提前订票,现场去买很可能就卖完了,因为这个实在是太火了,座无虚席!

背着女儿去旅行:

中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以巍峨骊山为布景,以华清宫为舞台,真山真水真历史,用70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一段唐明皇与杨玉环之间的千年之恋。情到深处,不禁令人潸然泪下。难怪有人会专程“打飞的”来西安,只为了看一场《长恨歌》。

3你家小兔子:

每个女孩心中都渴望着一个李隆基,用心演绎,方出精品,小姐姐们真是辛苦了,16度脚踩在水里舞蹈,很荣幸在旺季的最后看了这么精彩的演出,惊艳得我头皮发麻,不枉此行。——长恨歌·舞台剧

夕辰说他要当导演

我觉得,三百元的门票特别值!卦不敢算尽,恐天道无常,情不敢至深,恐大梦一场。我在两千年后,看着那一篇盛世华章,白居易用血泪心酸写着《长恨歌》,唐明皇用思念成疾念着《羽裳曲》,历史总是把错误归咎于女人,所谓红颜祸水,也不过如此。开场的时候,我会饱含热泪,一遍遍念叨着,这就是盛世大唐,一次次感动这,这就是极尽奢华。

sooobear

斯山为大幕,斯水做舞台。斯地真历史,借我入戏来。一曲《长恨歌》,方知什么是震撼,什么是遗憾。(来西安一定要看!太美太美了!哭)

同程网友

这个表演真是不能更赞了。主要是唐玄宗李隆基跟杨贵妃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从七夕相会到贵妃醉酒,再到最后安史之乱马嵬坡的贵妃之死。演绎的淋漓尽致,甚至也可以说尽善尽美。华清宫没看,直接看的晚上的长恨歌。实景效果很赞,特效也十分棒,绝对超值!十二万分推荐!

陕西城事儿

今晚终于把说了几年要看都没看的《长恨歌》看了。直接被震撼到,整个表演可以说是场面宏大、场景唯美、演员专业、特效惊艳、剧情感人,真的非常值得观赏。不愧是我大西安的旅游名片,给一百分个赞不过分,外地来西安游玩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一佳one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经过设备和艺术升级的2018版《长恨歌》昨天首演了,这是一部说自己是“第二”几乎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舞台剧(这句话是我说的)。穿越重回大唐,几张黑白版的《长恨歌》,感受下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故事

呼没出息呀

淋了四个小时雨就为了看这一场演出,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最为惊叹是整体舞台设计,山水相融。开场时背景是漫山的星光,一缕青烟袅袅而上漫进月牙里,贵妃醉酒时山体上投映的是巨大的类似星光的眩晕,一个个迷幻的旋转,安史之乱两侧的狼烟和战火从水面突的往上继而火光又在水上翻滚蔓延,最后的鹊桥从水下徐徐升起贵妃和帝王终于在梦里相见,投影在山上旋起青光,数十只鲜活的白鸽从舞台飞出。演员们也特别敬业,雨越下越大还是一直在努力演出。哪一天我们的舞台也有这样我做梦都会笑出声。唏嘘的还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吧,所谓琴瑟和鸣高山流水,大概如此。我想如果他不是在帝王之家,他们的爱情会不会有一个更好的结局?但是如果不是在帝王之家又怎么会流传千古惊世动人?里面的爱情当是互相欣赏,永不放弃,何其有幸。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20)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21)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22)

时光流转,《长恨歌》已经演出了3000场,它所传达的华清人的“精益求精”,也随着时间不断发酵,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古代诗词的美好,感受历史文化的厚重,感受在真山真水的皇家园林中的大唐盛景,感受到生命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坚持,值得坚持!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23)

在第3000场这个全新的起点,《长恨歌》所有的工作人员,将带着这份精益求精的精神,奔赴新的远方!

长恨歌演出经典(12年3000场演出600万观众)(24)

把 美 好 的 东 西 坚 持 到 底 ,下一个,3 0 0 0 场 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