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宋代〕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古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古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宋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很有意思。从标题看,这是一首送别诗,可是全诗却没有一点与送别相关的文字。纯粹把这首诗看成是写景诗的话,这的确是一首绝好的诗。“接天莲叶无穷碧”,这绿的铺天盖地,绿的霸气侧漏,把绿色之满写到了极致!“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从颜色上看,夕阳下满眼绿涛中点点红花的美色参差掩映于红、黄、绿的强烈对比之间,真是美呀!

论写西湖美景这一块,这首诗堪称绝笔!然而,受我高考制度熏陶下的现代人,我天朝上民接受的教育是,写作文要中心明确、主题突出、不能跑题。高考作文如果跑题了,不管再文华如兰,分数上也必将大打折扣。如果跑偏指数太高的话,甚至可能会以零分而饮恨收场。万里大哥这首诗,如果拿给今天的作文阅师评阅,估计就要是那份饮恨考场的试卷了!

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不禁疑惑:为什么?一个文坛大家,为啥要写一篇跑题的古诗呢?

我不是杨万里。万里大哥写这首诗的情境我也不甚了了。作为局外人的我,也只能猜测一二。身为文学大家能把诗写跑题的主要原因,我猜了两种可能性:

第一,这首诗根本就没写完。杨同学的本意,可能是要写一首送别诗的,但是写完前四句的景色铺垫之后,就写不下去了。我猜,林子方可能并不是杨大哥特别要好的朋友。而且万里兄一时兴起客气一下送送林子方,顺道游游西湖。没想到看了西湖美景之后,这本来用于铺陈的四句写景诗,堪称绝笔,杨大哥自己也非常满意,但是用这么好的写景诗句作为铺垫,却没办法用来应景的抒发与林子方的什么感情。于是,作者写了四句就作罢了。或者即便后面还写有诗句,只是无法与前句之美呼应,于是万里大哥自己就把后面的诗句舍去了。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首杨万里的残诗的可能性比较大。

第二,就是后人在收集和整理杨同学诗的时候,这首诗最开始可能也是一首完整的送别诗,但是后面的铺排或许有杀风景的嫌疑,于是编排之人就将其隐去了。于是就造就了这首写景无敌却尽显跑题的古诗。

这首诗跑题的真相究竟是什么?现在也很难考证了。我也没有时间做更细致的考据。不过,硬将这明显的跑题之作,解释为“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就实在是有点“硬往古人脸上贴金”的感觉。解读古人遗作,由于场景、信息不全,今人在已有信息的基础上适当演绎,也是无奈之举!然而为了取悦古人,或者仅仅为了传承佳句,连最明显的瑕疵都看不见,就有失偏颇了!韩愈曾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化用于此,可谓:尽敬古人,不如没有古人。不管文人之家,有多大,实事求是方是我辈求学之正风!

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感

万里大哥文气豪,写首古诗主题飘。

今人只见诗画卷,牵强附会任吾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