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 卢敏放(再创一个新蒙牛)

文/郑仙蓉 张利勇

蒙牛 卢敏放(再创一个新蒙牛)(1)

2021年11月6日,第十五届“一带一路”生态农业与食品安全论坛在进博会期间召开,会上,多位国内外政要和专家学者就“如何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开展合作”等主题积极献言献策。

一位中年男士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上主席台,他呼吁国内外同仁携手进行生态保护,合力推动乳业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演讲中,他独到的观点和那份发自肺腑的真诚与责任感,赢得国内外嘉宾热烈的掌声。

他是谁?是什么造就了他如此宽广的胸襟?

2015年和2016年,蒙牛营收、净利润双降,乃至出现年度亏损,跌入业绩低谷。

又是谁,力挽狂澜,带领蒙牛走出低迷期?

是他!自他加入蒙牛集团,实现了净利润V字形拐点,带领蒙牛跻身全球乳业八强,并通过全球化布局,将“蒙牛”这个中国品牌带到世界各地。

同时,他还以中国乳业代言人的身份,向全世界讲述乳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故事,提升中国乳业的全球话语权。

他,就是五年前“空降”蒙牛的集团新总裁——卢敏放。

他靠什么让蒙牛在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险中求胜,短短五年焕发新生?

进博会间隙,卢敏放在位于上海前滩中心极具现代感的办公室接受了《企业家》杂志记者的采访。

黄浦江畔长大的卢敏放温文儒雅,语气轻缓中却透着睿智与果敢。在侃侃而谈中,让人感受到他对蒙牛强大的引领力,看到他始终未曾停歇过的步履……

临危受命,大胆变革,建立企业国际化治理体系

中国人口众多,是各品牌竞相争夺的市场。改革开放后,海外乳品巨头蜂拥而至;同时,本土乳业品牌开始发展,中国乳业市场群雄逐鹿。2011年前后,两大本土乳业龙头企业蒙牛与伊利的市场份额、营收相差无几。

然而到2015年,伊利的利润是蒙牛的两倍,两者营收之间也产生了巨大差距。

面对这样的局面,蒙牛董事会开始在全球物色新总裁。

到底,谁能够担当如此大任呢?

经过认真遴选和反复研究,一个名字进入董事会视野,他就是卢敏放。

1969年出生的卢敏放,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化学系,当时任蒙牛乳业控股的雅士利集团总裁。此前,他曾担任达能早期生命营养品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一职,已服务达能、多美滋等国外乳品企业超过10年,在快消品和乳品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2016年9月,卢敏放成为蒙牛新任总裁。

“做乳业这么多年,归根结底还是想为中国乳业作些贡献!”卢敏放如此解释当初接任蒙牛总裁的初衷。

开始执掌蒙牛,卢敏放就马不停地奔赴一线调研,他的步履踏遍蒙牛各个子公司、各大牧场、所有工厂和除新疆、西藏的所有销售省份。

此前,蒙牛供应链、营销和销售职能整合在一起,结果是重大业务决定都在CEO手上,很多时候没有办法有效地做业务决策。

花了两个月进行市场走访、调研后,卢敏放决定对蒙牛管理体系进行“大变革”。他果断地把组织模式改成BU制(事业部制),让事业部负责人对前端、后端的一切负责。

2016年年底,卢敏放在年会上首次对外完整公布对蒙牛的改革措施:

一是组织架构调整和新事业部制改革。成立常温、低温、冰品、奶粉几大垂直事业部;形成以消费者及市场为导向的组织模式,“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二是聚焦优势品牌。当时蒙牛旗下有近40个品牌,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良好成长,必须要砍掉一些增长过慢、没有优势的品牌。

当年12月中旬,卢敏放启动改制,同时对总部进行30%以上的人员精简。

改制获得了组织上下的认可,蒙牛的“狼性”得到回归,员工士气大振。2017年1月,蒙牛业绩同比增长19%。

做高端奶、做鲜奶关键在奶源。为此,蒙牛接连战略投资了几家牧业公司,包括富源国际、现代牧业等,还与国外的一些大牧场签订了合作协议。

然而,这一资本举措,有些人表示不理解。因为当时原奶过剩,公司那几年的业绩并不好,收购这么多牧业公司,很可能会拖累蒙牛的发展。另一边是有做宠物食品、做饮用水等挣快钱的机会。

面对内外不同意见,是坚持还是放弃呢?

最后,卢敏放选择了坚持。

为了引领品类创新、打造国际品牌,卢敏放依靠高品质奶源,推出“每日鲜语”等鲜奶子品牌。随后,“每日鲜语”又推出冷萃咖啡拿铁,布局咖啡牛奶细分市场。

2019年年底,推出仅两年的蒙牛鲜奶,已进入中国鲜奶市场份额前三名、高端鲜奶第一名。

蒙牛在卢敏放的带领下,不仅持续实现高质量增长,企业国际化治理体系建设也得到持续完善。蒙牛跻身全球乳业八强,凭借世界级的品质与服务,产品相继进入2017年金砖峰会、2018年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等重要会议,成为2018年、2022年连续两届世界杯足球赛的全球官方赞助商。

2019年,卢敏放荣膺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力人物”,出任国际乳品联合会(IDF)董事。2020年,卢敏放先后被评为“年度责任人物”和金麒麟港股上市企业最具领导力企业家。2021年,蒙牛荣获中国政府最高规格慈善表彰——中华慈善奖,卢敏放连任国际乳品联合会(IDF)董事。

用“工匠精神”打造乳业“国家品牌”

改革开放后,很多知名国外乳业强势进入中国;进口奶粉一度垄断了中国奶粉市场,中国乳业难以与西方发达国家大牌乳品竞争。

面对内忧外患,中国乳业何去何从?

经过深刻反思,中国乳业界吹响了“优质发展”的号角,明确提出“优质奶产自本土”的科学理念。

“没有质量,一切都是负数”。卢敏放介绍,多年来蒙牛持续加大人力、物力、技术等全方位投入,多措并举全面提升乳品质量:

一是奶源集约化,夯实质量基础。引进高质量牧草并推动本地优质饲草料种植生产,实现原奶100%来自现代化、集约化牧场,核心指标超过欧盟标准。

二是生产数字化,强化质量保障。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深化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消费者手中的每一盒蒙牛牛奶的背后,都有大约170Mb的质量安全数据。

三是管理体系化,促进质量提升。蒙牛注重引入国际领先的质量管理理念,对标国际标准和标杆企业最佳实践,形成了业界独创的覆盖全产业链、全员、全过程的“4Q质量管理体系”。

“‘品质革命’并不是一时的热度,而是一个常态。”卢敏放介绍,从奶牛吃的饲草饲料、喝的水到产出的牛奶,蒙牛对全过程进行层层把关,使每一滴牛奶安全优质。蒙牛率全球行业之先,实现乳品“一包一码”精准追溯,创造全国第一和世界第一的记录。

卢敏放表示,近年来,中国乳制品质量飞速提升,抽检合格率持续多年保持在99.5%以上,多项核心指标已经赶超欧盟标准。

2021年,蒙牛再次入选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分股,成为唯一入选的内地食品企业。

科技创新,突破乳业“卡脖子”难题

中国的乳业现代化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中国最早一批全国性液态奶品牌才开始登上商业舞台,但市场份额、利润率与知名度始终与国际知名乳品相距甚远。

“目前,中国乳业‘卡脖子’技术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设备制造,二是菌种发酵技术。”卢敏放对记者说。

面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成熟产业优势,卢敏放认为,只有创新,才是摆脱困境、引领行业发展的唯一法宝。

“创新,是蒙牛遵循的发展逻辑。”卢敏放介绍。

蒙牛 卢敏放(再创一个新蒙牛)(2)

△ 作为唯一一家央企旗下的乳企,我们深知“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扛起了振兴中国乳业的先锋旗帜。

——卢敏放

在研发端,蒙牛在呼和浩特建成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乳品研究院暨高智能化生产基地。同时,还组建了专业的牛乳研究、微生物研究、加工工艺研究、产品开发等团队,研发资源覆盖全球60余家科研机构。

在上游奶源端,蒙牛在2019年上线了6个数字化牧场,从源头出发打造安全奶源。

在下游消费端,蒙牛创新数字化营销,深化全球消费者与蒙牛产品的互动。

互联网时代加快了产品迭代的速度,截至2020年年底,蒙牛共申请3119件研发创新专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62个。蒙牛参与的“奶及奶制品安全控制与质量提升关键技术”荣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蒙牛 卢敏放(再创一个新蒙牛)(3)

△ 现在蒙牛很多品牌的研发者,都是“80后”“90后”,他们创新意识很强,很多人已经在重要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图为获得4项国家专利、16项公司技改专业奖,20年初心不改的车间工匠王利柱

围绕消费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的升级,近年来蒙牛陆续推出富含植物蛋白的植朴磨坊、在37摄氏度下保持菌群强活性的优益C新品、专为乳糖不耐受人群研发的新养道零乳糖牛奶、最快48小时从牧场到餐桌的高端互联网牛奶“嗨Milk”等创新产品。

“中国人的‘奶瓶子’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是利国利民利企的伟大事业。卢敏放自豪地对记者说:“现在,蒙牛酸奶的菌种,很多都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菌种。”

让“天生要强”“正直诚信”成为蒙牛永恒底色

“蒙牛要做一家为人称道的正直企业,正直诚信是蒙牛的永恒底色。”

卢敏放解释:“所谓诚信,就是表里如一、勇担责任。作为一家食品企业,尽全力保障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就是最大的正直。”

为了有效推进和实现高品质愿景,蒙牛制订了“质量方针”:“T信赖、O卓越、P首选”,并以此作为蒙牛人质量安全工作的方向。蒙牛还发布《诚信手册》,让质量意识在公司上下形成共识。

对员工,“严管是最大的厚爱”。在蒙牛的企业文化中,将“公平公正、说到做到”视作对员工的最大诚信。

帮助合作伙伴稳定经营,蒙牛树立了全产业链诚信典范。多年来,蒙牛以“保收购、保供应、保运力、保资金、保运营”五大保障举措维护牧场等合作伙伴的稳定经营。

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蒙牛企业文化中对社会的最大诚信,并对行业的发展也起到了引领作用。

卢敏放坦言:“我们的工作绝不仅仅是赚更多的钱,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让健康和快乐代代相传,用营养助力更多人的幸福!”

发挥产业优势扶贫济困,做负责任企业表率

从1999年创业之初,蒙牛就确立了“每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和“强乳兴农”的初心。2009年加入中粮集团之后,蒙牛融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大格局。

卢敏放介绍:“作为唯一一家央企旗下的乳企,我们深知‘国家队’的使命与担当,扛起了振兴中国乳业的先锋旗帜。”

多年来,他将社会责任融入集团发展战略,以实际行动推动产业扶贫、营养扶贫、定点扶贫、社会公益救助:

公益捐赠凸显乳业大义,双责并重勇做乳业“战疫”先锋 。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乳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正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卢敏放立即指示公司管理团队启动应急预案,做出了“要将最关键的物资与帮助送到最需要的一线”“不拒收一滴合格奶”“紧急守护产业链”的决策。在9天内,蒙牛将7.4亿元款物送到一线医务人员手中,并捐建了中华慈善总会武汉物资中心。

蒙牛 卢敏放(再创一个新蒙牛)(4)

△ 疫情关键时刻,卢敏放深入车间、超市、新建基地慰问一线员工。在他的部署与号召下,蒙牛四万余名员工做到了“战疫”“复工”两不误。图为卢敏放在蒙牛工厂生产车间视察

营养扶贫关爱留守儿童 ,学生奶助力“少年强”。多年来,蒙牛持续关注中国青少年儿童的营养健康,并于2017年推出“蒙牛营养普惠计划”。2017-2020年间,蒙牛“营养普惠计划”活动共覆盖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累计捐赠2088万盒学生奶,惠及学生80余万人。

发挥产业优势扶贫,树立社会责任履行表率。围绕“以奶带农”方针,蒙牛以“产业扶贫 营养扶贫 定点扶贫 多元帮扶”的“3 X”精准扶贫模式带动农牧民技能提升、就业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出了中国乳业的力量。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海外履责,为世界乳业承担中国责任。近年来,蒙牛坚定践行“一带一路”政策,不仅整合全球乳业资源,把海外优质乳品引入中国市场,更把中国乳业品牌带到世界舞台、送上了海外消费者的餐桌。

2020年11月,蒙牛获颁“责任金牛奖——责任战疫奖”、蝉联中国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指数第二名、乳品行业社会责任第一。

今年10月,在云南昆明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一阶段会议,卢敏放在会上分享了对乳业生态建设与促进全球粮食安全方面的思考,向世界传达中国的声音。

“再创一个新蒙牛”,打造“消费者至爱”品牌

“我第一天到蒙牛的时候,抱有的是一份行业情怀,但是5年后,我觉得这是一家让我想为之奋斗的企业,这是我最大的收获!”卢敏放深情地说:“五年后,我对蒙牛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感情。”

2021年,面对新发展阶段,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是蒙牛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卢敏放带领团队经过半年广泛讨论与深入思考,正式确定了“再创一个新蒙牛”的下一个五年发展战略:从今年到2025年,蒙牛要用更高质量、更有价值的发展达到新的业绩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实现方法、模式、生态上的焕然一新。

卢敏放向记者介绍“再创一个新蒙牛”的2025蒙牛FIRST画像。

一是First-Choice,成为消费者至爱的蒙牛。未来,蒙牛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让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认可蒙牛的产品和品牌,认同蒙牛的价值主张。

二是Technology,成为数智化的蒙牛。实现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实现各环节的供需智能调控,让产业链与消费者紧密连接;推动商业模式转型,将蒙牛转型为平台化、生态化企业,打造乳业的“特斯拉”。

三是International,成为国际化的蒙牛。标准、品质、品牌、资源、治理赶超国际一流乳企水平;夯实全球供应链、编织全球价值网,让“全球乳业共同体”从理想走向现实,让蒙牛成为一家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巨头。

四是Spirit,成为拥有强大文化基因的蒙牛。20多年的辉煌历程,浸透着蒙牛人的汗水,也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多年后的今天,蒙牛人将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新征程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五是Responsibility,成为更具责任感的蒙牛。打造负责任供应链、构建绿色产业链,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蒙牛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营养的产品,为中国实现“双碳”宏伟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卢敏放憧憬:“蒙牛将不断提升品质、做强品牌,让中国消费者喝上‘世界品质的放心奶’,让全球消费者爱上‘乳品中国造’。”

提出“全球乳业共同体”,推动中国乳业更好融入世界

进博会不仅是海外企业走向中国市场的舞台,也是国内企业展现国际化成果的机会。

今年,蒙牛携旗下的新西兰雅士利国际、澳大利亚贝拉米以及合作伙伴丹麦Arla,以552平方米的展台总面积为各界参展者献上豪华产品阵容,彰显出蒙牛“汇聚全球资源”的中国乳企硬核实力。

“无论是技术创新、模式优化,还是食品安全等方面蒙牛都已走在世界前列!”卢敏放自豪地说。

作为中国乳业领军企业负责人,自2016年担任蒙牛总裁以来,卢敏放就肩负起推动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中国乳业走向世界的使命——在全球消费品论坛(CGF)中国董事会、全球乳业论坛组织(GDP)、世界经济论坛工商理事会(WEF-IBC)等重量级国际组织当选高级别成员并先后担任重要职务,代表中国乳企参与全球乳业治理;以中国乳业代言人的身份,向全世界讲述中国乳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

那么,中国乳企怎样保持创新活力、争夺国际话语权呢?

卢敏放指出,经过几十年发展,如今,中国乳企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创新速度,都走在世界前列,但最大的困难在于品牌国际化。

他认为,中国乳企要想实现品牌国际化,就必须“走出去”,要进行全球化布局。

“目前,蒙牛除了在国内建立了41个生产基地,在新西兰、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建有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总数达68个,年产能合计超1000万吨。在大洋洲、欧洲,蒙牛先后收购贝拉米等优质企业和高端研发机构。”卢敏放介绍蒙牛“国际化”的举措。

蒙牛不仅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还加入了由全球乳业论坛组织发起的“乳业净零之路”倡议。

近年来,蒙牛通过与环球影城、迪士尼、中国航天等国际国内顶级品牌合作,创新性地将牛奶与运动、娱乐、高科技等领域相结合,从而收获了更多消费者的青睐,促进品牌合作和中国文化输出。

蒙牛 卢敏放(再创一个新蒙牛)(5)

△ 近年来,蒙牛创新性地将牛奶与运动、娱乐、高科技等领域相结合,促进中国品牌和中国文化输出。图为2017年3月24日,蒙牛集团宣布与北京环球度假区成为战略伙伴

卢敏放展望,未来五年,蒙牛将发生很多变化,变的是格局、生态、模式,但不变的是“点滴营养,绽放每个生命”的使命,是“强壮中国人”的初心。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全球乳业何去何从?

早在2017年,在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第23次年会上,卢敏放首次提出构建“全球乳业共同体”设想,指出各国政府和企业应当携手为提升乳制品标准、消除市场壁垒、优化资源与资本配置而努力。

“未来,蒙牛将坚定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与世界各国伙伴携手共建‘全球乳业共同体’,汇聚全球资源,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乳品,让中国乳业引领全球乳业可持续发展。”卢敏放信心满满。

本文发表于《企业家》杂志2020年11月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