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对全世界的贡献(基督教的三次颠覆性创新)

  与朋友聊天,他说他最近对基督教感兴趣,基于我大学时代看了几本宗教书,略知一二,有必要阐述我对基督教的认知。这也是兴趣使然。

  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巴比伦文明和基督教有关联吗?”

  就从这里谈起吧!

  巴比伦有一个故事:巴别塔。巴别塔即是通天塔。说的是一群工匠,为了去天堂想走捷径,于是想到造一座通天塔。当通天塔建到一半的时候,上帝知道了,说这怎么能行,天堂不能让你们这群凡人这么轻而易举的进入。于是打乱了他们的语言,使这群工匠互相不能沟通。有的说法语,有的英语,这就是外语的由来。最后的结果是这群工匠因为语言不通,无法协作建造这座通天塔而作罢!

基督教对全世界的贡献(基督教的三次颠覆性创新)(1)

小洲时间

  通过这则故事,可以看出巴比伦与基督教的渊源,它们都来自古老的中东地区。......


  基督教来自犹太教,最初称为:基督徒社团。这让我很容易的想起了一些思想流派,新柏拉图主义:宗教哲学鼻祖普罗提诺(205-270年),还有犹太教父斐洛(前30-40年)。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百科一下这两位人物。

  这两位重磅级人物奠定了虚拟的、一神论信仰的基础。当然这两位人物的思想,吸收了希腊、埃及等民族的智慧。可以说没有这两位人物就没有后来的基督宗教。......


  如果我们有意察觉一些痕迹,就会发现星期、日历、天文,都与基督教有关。


  礼拜天是太阳日,也是安息日、重生日。每年12月25日太阳南移至南十字座上,“宣布死亡”。就好像是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受难一样,耶稣象征着天上的太阳。

  12月25日之后从南回归线回归,北半球逐渐的温暖了起来,“太阳(耶稣)重生了”。......

基督教对全世界的贡献(基督教的三次颠覆性创新)(2)


基督教对全世界的贡献(基督教的三次颠覆性创新)(3)

  说这些意味着基督强大的信仰已经感染了全世界,对于中国人来说,这种若即若离的状态很迷惑。因为很多人的心目中都是无神论者,土生土长的中国“老表”,只对本土文化感冒,对于基督教这种洋教是爱恨交加。

  谁叫美国人是当下最先进的文明?......

  言归正传,洋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为什么要信神?信仰上帝?

  中国本土已经有很多神了,那些不都是迷信吗?朋友说所有宗教都是邪教,我听后乐哈哈,发笑中。

  在这里有必要对上帝这个概念加以说明,信仰上帝等于是信仰造物主。这样中国人就比较容易理解,你是爸妈生的,那么世界呢?当然就归结为造物主。

  有了造物主,就要有感情,有意义。洋人当然就往这方面编故事,否则谁愿意信一位冷冰冰的神?

  上帝爱人,牧羊人的故事,还有耶稣一夜之间从耶路撒冷来到了埃及的“神迹”。对了,水上行走。......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基督教最有创意的概念之一。

  圣父、圣子、圣灵各代表了什么呢?代表至善、含有理念的心灵、世界灵魂。他们都是一位神,最重要的一点是让你老实点,虔诚一点,谦虚一点。怎么办?原罪概念出来了。

  原罪是出生就带罪。换句话说就是:你出生是一个错误。既然是错误就需要避免错误,改邪归正。基督教要你不断的做正确的事来弥补出生这件错误的事情。

  当然故事越复杂越好,光就三位一体这个概念,就足以使你思考半天。于是中世纪经院哲学唇枪舌剑的时代开始了,其中著名的唯名论大师约翰.邓.司各脱(1265--1308),还有伟大的唯实论者托马斯.阿奎那(1225/1227--1274)把基督教中的概念升级化,是名称先存在呢?还是实体先存在呢?蔓延在欧洲各大学的论战为信仰注入了新活力和兴趣。

基督教对全世界的贡献(基督教的三次颠覆性创新)(4)

  这场看起来像学术争论的导火索,是洛色林,一位法国修士。他说:只有个别的实体存在,一般的概念无非是人们用以规定个别对象的名称和字眼。因此,丝毫没有实在的东西,同上帝这个一般名称相符合。我们应用到三位一体上的神性的概念,不过是一个名称或字眼,不是只有一个上帝实体,而是三个个别的实体或位,他们是具有民等的权利。

  这段话有点儿拗口,相信读下去的同学一定会死很多的脑细胞。对于爱好思辨、逻辑的同学来说,就喜欢这样的拧巴。接下来,便是中世纪基督教的那些修士、博士,开始挑洛色林论述的毛病。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有:坎特伯雷主教安瑟伦(约1033-1109年)、彼得·阿贝拉(1079-1142年)和索尔兹伯里的约翰(1115-1180年)。在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司各脱与阿奎那那里达到了高潮。

  知道基督教的内涵了吧?

  这只是一部分,其实最早争论三位一体概念的是利比亚教区主教阿利乌(250-336)。这位大师是导致教会分裂的罪魁祸首。由于好辩的原因,使越来越多的文化人加入进来,加上本身就编织出来的无数精彩故事。基督教就像点燃的宇宙一样,爆炸了。

  聂斯托利(386-451年)的二位二性说,一性论派与二性论派,基督的意志问题,好戏接踵上演。

  有可能你会问,阿利乌与洛色林的区别在哪儿呢?

  前者探讨的是纯神学问题,点燃了教会分裂的引线。后者讨论的是神学里的概念,将概念抽绎成哲学,是一场头脑风暴、世界观。

  这些是神学?还是哲学?说白了这些即是神学也是哲学,特点是把哲学关在“上帝”这个概念之中争论不休。

  特别是基督教像生长的树枝一样,分叉出越来越多的树枝。这导致基督教急剧的膨胀、外溢。当然还有分裂,因为见解不同,不可调和的观点。

  基督教里有一个著名的职业,叫传教士。说到传教士,不得不说分裂的教会与稀缺的土壤。

  利比亚教区主教阿利乌打开了教会分裂的魔盒,最先出走的是聂斯托利派基督教。顾名思义,聂斯托利派的领袖正是倡导二位二性说的聂斯托利大师,这个教派被主流教会定为异端,遭到放逐。结果是聂斯托利派基督教徒为了寻找生存的土壤,在中国新疆、蒙古西部生了根。大航海时代的欧洲人为了找的神秘地远在东方的约翰长老,这位约翰长老正是信奉聂斯托利派基督教的蒙古乃蛮部太阳汗,传说欧洲人希望与约翰长老联合起来共同夹击他们的敌人:伊斯兰教。

  自从公元1054年东西方教会分裂,双方就向不同的区域派遣传教士扩张土地。他们有了自己神圣的称呼:罗马天主教(西方教会),首领教皇。和希腊正教,又名东正教(东方教会),首领普世牧首。


  这是一场争论的结果。

基督教对全世界的贡献(基督教的三次颠覆性创新)(5)

▲ 东西方教会大分裂

  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希腊正教因为新罗马(拜占庭)抵抗不了奥斯曼人的入侵,被迫迁往俄罗斯境内,成立俄罗斯正教。这也是为什么俄罗斯信仰东正教的原因。

  也同样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压迫,迫使西欧去寻找新土地,开启了大航海时代。那些海盗都是传教士,为了扩充教皇的地盘而走上了“不归路”。

  这些是基督教内部的变化,岁月变迁的历史。在一个中国人看来,它一直在兴盛、强大,没有一蹶不振的迹象。这与他的创新有关。

  说到创新,不得不说科学。当我回想起最古老的基督徒社团的时候,我看到的是普罗提诺大师和斐洛的影子。还有埃及神荷鲁斯是基督教中的撒旦。荷鲁斯,狼头人身形象还被用在游戏之中作为强大的怪物存在。

  还有希腊的各种流派思潮,正是因为基督徒社团的崛起,埋葬了希腊哲学。为什么能埋葬强大的希腊哲学呢?因为它有普罗提诺和斐洛毁灭性的打击。

  上帝的流溢说,便是颠覆性的创新之一。所有希腊流派都被“上帝”这个概念一锤子“砸死”,因为,它是造物主。


  基督教另一个强大的力量是不断分裂出来的概念,不惜分裂自己,教会在快要被外部环境窒息的时候凭借着创新性的概念不惜分裂,来获得新生,“科学”这个概念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颠覆性的创新。

  “科学”本质上是教派信仰,一种创新式求存的“新生”。当我回想起唯名论与唯实论无休止的辩论,还有教父肆意谈论基督与上帝的性质与意志有几种时,已经埋下了科学信仰的种子。我被那些概念与勇气所折服,无休止的争论使某些聪明的头脑回到古希腊的文献中去“挖矿”,发明出“科学”这一概念,使在座的经院哲学家都傻了眼。基督教因此有了新生儿:新教。


  新教本质上信仰的是:科学。

  说了那么多,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吧!

  我所认知的基督教:

  1、基督徒社团:吸收新柏拉图主义、犹太教大师斐洛的思想,击败了希腊各种流派,和罗马本土宗教。第一次创新。


  2、罗马天主教(西方教会)、希腊正教(东方教会、东正教)、聂斯托利派基督教(中国称:景教):因为阿利乌的言论引起教会文化阶层此起彼伏的大辩论,各地主教聚集起来开会,最终导致分裂。第二次创新。

  3、新教:奥斯曼伊斯兰带来的压力,几百年经院哲学、神学争议的结果是锻炼了教父们的逻辑能力,爱思考是会发酵出意想不到的东西。“科学”这一概念使天主教内部“哗变”,成立了让教皇彻夜难寐的新教,并占领了欧洲。新教逼迫天主教开启了大航海,东正教被迫转移至俄罗斯境内,然而,天主教与东正教都没能逃过新土地再次被新教兼并。新教可以说是有颠覆性的概念做支撑。第三次创新。

  突然明白,原来科学是信仰!


  也突然明白基督教的威力是那么的强!

  记住,除了基督徒社团是原始的基督教,后来的那些都是教派。

  关于教派的解释:核心内涵是信仰一神上帝,还可以有次级信仰,便是天主教、东正教、聂斯托利派与新教的内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