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词沁园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

最近,为了写好自己的长篇电视剧《笑傲人生》,我反复观看了《毛泽东》、《觉醒年代》、《数风流人物》、《大决战》、《伟大的转折》、《跨过鸭绿江》、《特赦1959》、《人世间》等历史长篇电视剧,深受教育和启发,深切感受到中国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故,很想从以下两个方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想和感受;

第一,对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深刻含义的略析;

第二,对中国革命成功基本经验的粗浅认识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诗词均是中国革命的著名史诗,特别是1936年2月填写、1945年11月发表的《沁园春·雪》更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曾被近现代著名诗人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词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是毛泽东于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在纠正了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之后的伟大杰作。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

此时,诗人豪情满怀、壮志凌云,虽因雪而作、以雪冠名,但却并非为雪所作,而是在借雪言情言志:

“过去的英雄人物都过去了,不管他们是‘略输文才’、‘稍逊风骚’,还是‘只识弯弓射大雕’),要看更好的英雄人物,还是在当代。”

这是诗人对历史人生所思所想的真实感情流露,是诗人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给出的恰如其分地回答。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是也!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而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当代的英雄人物”(“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呢?

笔者认为,首先,从广义上讲,“当代的英雄人物”是泛指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的人民群众”。

毛泽东在1941年3、4月份撰写《〈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一文中,曾经说过一段很重要的话:“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

几十年来,国内外很多人都在评说评价我党我军领导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特别是“淮海战役”:

斯大林称赞说:“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陈毅和许多同志都说:“华东战场上的国民党反动派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把他推倒的。”

毛泽东说:“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淮海战役中经常呈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雄伟画卷:军队打到哪里,人民群众就支援到哪里。据有关统计,为支援淮海战役,动员起来的民工累计达543万人,向前线运送1460多万吨弹药、9.6亿斤粮食等军需物资。

淮海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所具有的无穷无尽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革命战争胜利的源泉。

其次,从中义上讲,“当代的英雄人物”是指“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层次性的领袖人物)。

“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层次性的领袖人物),主要是指共产党高级组织里面的顶梁柱人物,如中央政治局委员、特别是常委;三大战役及其他重大战役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林彪、聂荣臻、刘亚楼······;淮海战役的刘伯成、陈毅、邓小平、粟裕······(乃至革命胜利后被授予的十个元帅、十个大将等)。

取得中国革命完全胜利的历史经验雄辩地证明,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依靠不行;没有“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层次性的领袖人物)作为顶梁也不行;特别是没有“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更是不行!(这就是我们下面要讲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第三层意思)

再次,从狭义上讲,“当代的英雄人物”是指“共产党的伟大领袖”。说到底,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中“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深刻含义就在于此。

毛泽东的这句词说的其实就是自己。前面列举的人物都是皇帝,现在自己已经成为共产党的领袖,有信心、有能力领导全中国走向解放,走向胜利。他借《词》勉励自己,一定要成就“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这个大业(那时候的革命形势已经一片大好,曙光就在前头)。

列宁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中国革命的实践(毛泽东由长期边缘化成为中共核心的客观事实)证明了这个真理。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建党,到1935年遵义会议选择毛泽东,经历了多少领导人?

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王明、博古……

自1922年中共二大通过决议加入共产国际,并成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后,中共要产生和更换领袖,需要经过共产国际的同意和批准。上述陈独秀等人,除博古外,其产生和废除都是共产国际决定的。

此外,产生共产党领导人,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必须通过“共产党的中坚力量”(层次性的领袖人物)的认可和选择。

1935年遵义会议对毛泽东的选择,不是山头妥协的结果,也不是利益集团平衡的结果,而是“中国共产党对胜利渴望的选择”。

十四年的斗争实践证明,只有毛泽东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道路(不是唯二,没有其他道路)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所有领导人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解决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个中国革命最根本的问题的人。

毛泽东走的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

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建立革命根据地”,“理论联系实际”,“将支部建在连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名的论断,从根本上找到了一条完全独立的道路(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的显著特点:“不是从胜利走向胜利,而是从惨败走向胜利。”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22500人,两个月后只剩800人;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20天后5000人剩1000。

秋收起义不打长沙,毛泽东把队伍拉到井冈山,探索中国革命胜利道路······其结果呢?

毛泽东被三次撤销中委,八次受到严重警告,他为什么还是坚持继续干?

因为他身上有一个弥足珍贵的特点,就是“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深刻的历史责任感”。

毛泽东终其一生,从来不相信命运的摆布,一贯主张“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贯不安于现状而要改变现状。

中共历经艰难,但是最大的幸运就是最终选择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谢谢大家!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1)

毛泽东的词沁园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