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讲堂为人处世方圆之道(育人笔谭李维东)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了这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那是1975年9月,开始上小学一年级读书的时候,出门前,母亲轻轻的告诉我的,因为话语通俗易通,又是上一年级的第一天,出门时母亲说得,就记在心里了。后来才知道这句话出自《增广贤文》,又 名《昔 时贤文》《古 今贤 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

现在正值高考金榜题名时,有很多普通家庭的有志学子以优异成绩收到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中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个故事的主人翁就是2019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林万东。

林万东出生在云南宣威市阿都乡一个山村中,这里是深度贫困地区。家里姐弟三人,姐姐在上大学,弟弟还在念高一。2019年高考以理科713分的优异成绩,赢得了清华大学的一纸捷报,辗转2300多公里,到了云南省曲靖市阿都乡的贫困考生林万东手中。那时的他,正大汗淋漓在工地打工搬砖头。

名师讲堂为人处世方圆之道(育人笔谭李维东)(1)

林万东的父亲因病不能干重体力劳动,全家的经济来源都靠母亲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砖背沙。承受着几倍于寻常家庭的压力,这个即将有两名大学生的农村家庭没有被击倒。高考结束后,林万东曾去到工地陪母亲一起打工。他在日记中默默写下:“唯有自强不息,我们才会有日后的无限可能。”

新的生活开启了林万东新的人生希望。他曾说:“清华太美,老师同学们无比亲切,我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和生活,也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贡献力量。”

深刻印象主要包括三点:

一是有志者事竟成。网上有一张说法,什么寒门难出贵子。林万东的家庭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寒门”,家庭负担那么重,但是他没有逃课,没有自卑,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抱怨父母,更没有抱怨社会,而是自我励志,在高考结束后,勇敢与母亲一起到工地打工搬砖,共同维持艰难的家庭。苦心人天不负,林万东的高考故事就是很好的印证。

二是父母的人格力量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她的父亲患病不能干重体力活,她的母亲,没有离家出走,抛下丈夫和孩子,没有让孩子辍学,而是以伟大的母爱和非凡的女性之光,下工地去出苦力搬砖,供养三个孩子读书。林万东身上有其母亲吃苦耐劳的精神印记。父母的示范作用与人格力量是孩子最要的精神食粮。

三是自发的家乡情怀令人欣慰。一个如此困难家庭的孩子,在日记中中对自己的未来美好的规划,这个规划不是自私的,不是个人的,不是索取的,而是“希望未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贡献力量。”他的心灵真美,他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的的温暖,因为他想的是家乡,想的是贡献。希望林万东沿着自己的心中理想勇敢走下去,成为祖国和家乡有益的人才。

四是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林万东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依靠谁?其一是国家提供了基本的教育资源使他可以安稳学习、发愤学习;其二是学校的老师们认真的“传道受业解惑”,使得林万东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其三是靠自己。林万东所求学过的中小学校各方面条件不会比城市中的条件更好,但是他却凭借自身的素质、能力和品格,走出了大山,走出了困苦,走出了一条出色的求学之路。就其成长的决定因素而言,毫无疑问,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内因就是林万东自己的人格素质。这正是每个学子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如何修炼?林万东的求学经历就是一个值得学习与思考的优秀案例。身陷困苦而不屈服,生活艰难而不退缩,励志求学而不动摇,心中始终保持着一份灿烂的阳光。

注:原创首发。欢迎关注。严禁抄袭。

名师讲堂为人处世方圆之道(育人笔谭李维东)(2)

名师讲堂为人处世方圆之道(育人笔谭李维东)(3)

名师讲堂为人处世方圆之道(育人笔谭李维东)(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