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经典译制片(那个年代的译制片)

·沉淀在记忆中的岁月·系列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国引进了许多外国影片。例如,《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追捕》、《佐罗》、《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冷酷的心》以及电视系列剧《加里森敢死队》等。这些影片的引进,为国人打开了认识世界的窗口,也领略了不一样的文化。当然,我们之所以能够看懂这些影片,当然是因为在我们看到时已经是全中文配音的,被称为“译制片”。

三大经典译制片(那个年代的译制片)(1)

说到电影配音,我们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孙老师的台词功底极其深厚,他曾为《基督山伯爵》的主人公埃德蒙配音,给这部影片增添了浓重的色彩;他还为改编自莎士比亚名作《哈姆雷特》的电影《王子复仇记》的哈姆雷特配音,用声音演绎了一个深埋仇恨的复仇者的形象。

三大经典译制片(那个年代的译制片)(2)

当年,这些译制片大多出自北影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而配音演员语言功力深厚,他们的配音恰当地诠释了角色的性格特点,仿佛就是影片中的“原场声”。如,我们在看《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时,怎办也没有想到影片中那个女叛徒米尔娜(代号肖特)是由著名电影艺术表演家于蓝老师配音的;而那个死有余辜的假瓦尔特的声音出自《小兵张嘎》老鬼子的扮演者、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葛存壮老师;而在《白毛女》中扮演大春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李百万老师则给火车站那个普通的德国兵埃德勒这一小角色配了音。

三大经典译制片(那个年代的译制片)(3)

如果要问哪个厂的配音最出色,很多人当然会将上译厂作为首选。是的,上译厂的配音的确出色,为中国观众奉献了一部部精彩的外国电影,并且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电影配音艺术家,如在日本电影《追捕》中为杜丘配音的毕克、为矢村警长配音的杨成纯、为堂塔大夫配音的邱岳峰、为真由美配音的丁建华等;声音华丽、潇洒的童自荣老师在法国西班牙影片《佐罗》中为佐罗和假总督两个人物的配音,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而他在《加里森敢死队》中为加里森中尉的配音,又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勇敢、机智的美军军官形象;还有同在这部系列剧中为“戏子”配音的乔楱老师,以深沉的声音,表现了一个老成持重、且善于扮演各种角色的人物形象;还有在法国电影《巴黎圣母院》中为爱丝美拉达配音的李梓老师、在日本电影《望乡》中为栗原小卷扮演的记者配音的刘广宁老师等,还有尚华、苏秀、富润生、于鼎、杨文元等艺术家,用声音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令我们这些五○后、六○后至今难忘……

反观现在的译制片的配音,与老艺术家相比,觉得还是差了点什么。

注:本文图片选自网络。侵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