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意思是“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1)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2)

赏析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3)

这是诸葛亮劝诫子女的名言。它讲述了学习与成才的关系,人的主观努力与成就学业的关系等等,从而给人指明了学习的正确途径以及应遵循的治学方法,简约而深蕴哲理,通俗而易于接受。在这封信中他一再强调学习与志向的重要性,告诉孩子做人要有志向,不能庸庸碌碌、得过且过、随波逐流,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要有发奋吃苦的精神,应当保持恒久不变的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4)

作者简介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5)

诸葛亮

(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6)

《诫子书》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7)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8)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9)

士不可以弘毅重而道远(微言大义非学无以广才)(10)

诸葛亮告诫自己孩子的这封信里,留下了许多名句。纵观全篇,可见他着重强调“静”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养成定力,有了定力,才能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在现代社会,物质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在不其然间助长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就更需要淡泊名利,涵养心性。以浮躁的心态来为人处世,终将会一事无成。

来源:江西文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