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1)

嘿,湖南电视,听说你今年50岁了。

50岁的你,知天命了吗?

我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翻阅了关于你的书籍、史料、老照片,梳理着、梳理着,突然惊觉——

原来,湖南电视五个时代的转捩,皆在中国大时代的更迭中。

导向金不换,党的导向就是媒体的方向。

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社会才从停滞十年的阵痛中刚刚开化,生逢1970年国庆的你,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创业时代」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2)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3)

1970年湖南电视台第一条电视新闻《省会20万军民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

90年代,社会开放意识觉醒,而你,则在觉醒中的1993年启动「第一次体制改革」,第一次全省公开招募台长,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战略,迎来了「改革时代」

00年代,电视成为第一媒体,却也出现各种弊端,闲置、内耗、恶性竞争……于是,你在2002年启动「第二次自我集约改革」,频道合并、资源整合、效益最大化,创造了「整合时代」

10年代,媒体融合成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你在2014年便开始酝酿追上时代的「第三次融媒体改革」,以湖南卫视 芒果TV的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率先完成新兴主流媒体转型,挺进「融媒时代」

刚刚迈入2020,当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成为新的时代主流,而你,又开始新的一轮布局,中国广电第一个5G基站在金鹰城立起,中国广电第一个云录制浪潮在湖南卫视诞生,似乎已经开始勾勒一个新的「科技时代」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4)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浩浩荡荡的50年间,曾留下了很多时代中的疑问,也传来了很多时代中的回响:

有些问题,在这一年曾经让我们困惑,却在多年之后一目了然;

有些事件,在这一年轰动一时,但实则在多年之前已经埋下种子。

10日之前,笔者一篇《湖南卫视十大未解之谜》以2万阅读量创下传媒1号2020年至今最高纪录,于是,笔者决定再推出一篇姐妹篇。

只是,这次提问的对象,从23年湖南卫视变成了50年的湖南电视。这次,我想问问,那些藏在年岁之中,少为人深知的故事。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5)

请回答1974:为什么是你,能把「扁担精神」延续了40年?

因为「霸蛮」(湖南方言:坚决、执拗)。

时间回到1974年,一位名叫梅绍武的湖南记者,挑着扁担,跋山涉水,一个人完成了一个8分钟的电视新闻专题片。

后来,在乡亲们的口口相传中,这个故事被传为佳话,这个精神被叫做「扁担精神」,而这位「扁担记者」也被特邀参加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被作为典型推介。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6)

「扁担记者」梅绍武

从此,「扁担精神」传遍全国。

从此,「扁担精神」也在湖南广电生根发芽。

1983年,《晚间新闻》开播,成为全国最早开办的一档晚间节目;1986年,《湖南新闻》改版升级《湖南新闻联播》;1989年,《焦点’89》开播,成为全国最早一档电视焦点节目;1995年的《乡村发现》、《经视新闻》……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7)

1989年《焦点’89》

在「扁担精神」下,一浪又一浪的当年创新、如今经典的新闻栏目不断涌现,形成了名噪一时的「湖南电视新闻现象」,成为传媒学术界争相报道与研究的热点,成为传媒业内争相赴湘取经的风潮。龚政文说,「变革新闻模式、探访模式、话题模式,摒弃官话、套话,归回新闻的本质」,而这种关于新闻的思考,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电视新闻。

「扁担精神」的第一层意义,就是在前线、在现场,不计一切代价地走到人民中间,它也更集中体现在每一次的社会重大新闻——

2008年的冰灾,这个「新扁担」是直升机,航拍抗冰救灾;2008的汶川地震、2010年的玉树地震,每次都有上百位「新扁担记者」奔赴灾区、支援救援;

而在50年后的2020,这份「新扁担精神」不但体现在所有一线记者,而是全台上下,全员皆兵:

在疫情防控宣传战中,做到了第一个调整综艺节目编排、第一个在黄金时段开辟疫情防控新闻专栏、第一个创制公益宣传片和主题MV、第一个举办抗疫主题晚会的「四个第一」;

在全国两会宣传战中,以前所未有的新技术应用和最原始办法的混合,完成原创稿件近3600 条,新媒体推送3000多条;

在脱贫攻坚宣传战中,构建「芒果扶贫云超市」公益助农平台,带动21亿农产品销量,推出《出手吧,兄弟!芒果扶贫云超市大直播》,卖空全省15个县。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8)

「扁担精神」的第二层意义,则是「为党立言,为人民发声」——

在广电总局的指导下,推出电视理论节目《思想的田野》「湖南篇」《精准扶贫 改变中国》;在省委宣传部指导下,播出《社会主义有点潮》《长江黄河如此奔腾》等重大题材作品;同时,自主策划制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部曲」、《我的青春在丝路》《冰河忠诚》《时光的旋律》《我爱你,中国》《战旗美如画》《中国出了个毛泽东》《翻开这一页》等「芒果主流大片」。

在这种精神下,近8年来,湖南广电捧回23个中国新闻奖,其中包括《绝对忠诚》《为了人民》《十八洞村这五年》《我的青春在丝路》等4个节目获得一等奖,《新闻大求真》栏目荣获一等奖。

穿越近50年,是湖南人独有的「霸蛮劲儿」,让他们把这种「扁担精神」一坚持就是半个世纪。

请回答1993:为什么是你,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产业」?

因为敢为。

在《追梦:湖南电视40年》一书中,欧阳常林写道,「1993年之前,全国媒体领域,没人敢提『文化产业』的概念。」

然而,这一年,湖南广电却第一次提出了「大广播、大电视、大宣传、大产业」的战略构想,一举突围了体制的僵化和创新的困局。接着,1997年湖南卫视上星了,《快乐大本营》一炮而红了,1999年「中华传媒第一股」电广传媒挂牌了……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9)

1997年《快乐大本营》

第一次改革后,湖南广电一战成名,激活的不仅是湖南广电,还是整个媒体领域。电视,终于从发展缓慢的70、80年代,逐步形成90年代有了独立艺术形式、专业管理的「文化产业」。

然而,这个敢为,是基于审时度势的。恰如魏文彬所说,「那样一个改革的年代,那么一个激情澎湃的环境,应该是大有作为的」,因为时代是敢为的时代,才有在时代中敢为的英雄。

这,是值得我们铭记的、睿智的「敢为之道」。

请回答1997:为什么是你,让《快乐大本营》一炮而红?

因为耻感。

1997,是湖南卫视上星的那一年,也是《快乐大本营》开播的那一年。

刚刚上星即出代表作,难道只是因为那个时代文娱匮乏?

即使有影响,但绝非主因。历史的事实是,在《快本》首播前,整整筹备了一年时间,被时任台长的魏文彬毙了三期样片。然而,他之所以会对内容这么严格,因为他有媒体人的「知耻」。90年代,电视文艺尚不完善,一次下乡,当他看到几百号乡民围着一台电视,看着却是质量不高的湖南电视台节目,感到羞愧难当。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10)

《快乐大本营》第一任制片人汪炳文和他的「快乐团队」

在内部会议中,他拍着桌子,吼出一句终生难忘的话,「同志们,我们撒向人间的都是沙啊」,如果一个民族因文化消费产品短缺、匮乏、苍白而感到精神空虚,「其实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失职和耻辱!」

知耻而后勇。这个反复被灌输、反复被洗脑的「耻感文化」,从90年代开始在一代一代的湖南电视人中传承。

所以,如果有人问,为什么湖南卫视能超过20年保持绝对内容领军能力?从1997的《快本》到2004的《超女》再到近年的《歌手》《爸爸去哪儿》《声入人心》《声临其境》《舞蹈风暴》……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11)

2005年《超级女声》

我的回答是,因为他们有这个「耻感文化」,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敢为的就是「做不好内容,对不起观众」。

请回答2002:为什么是你,狠得下心壮士断腕?

因为狠劲。

如果说,1993年第一次改革,改的是旧体制的革;那么,2002年第二次改革,改的却是第一次改革的革。

第一次改革带来了行业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相应的新生困境——

快速发展时期,形成大量冗余。大量设备闲置、内部恶性竞争,看似烈火烹油、实则风雨将至。

于是,2001年,湖南广电果断启动「整合降耗」的第二轮改制,2002年,确定「锁定娱乐、锁定年轻、锁定全国」的频道战略,确定「快乐中国」的品牌定位,确定「节目、营销、编排、覆盖」四轮驱动的频道运营策略。

在整合与推新中,也有流血、也有牺牲,一下裁员252人、一下完成多个频道合并,可谓破釜沉舟、壮士断腕。

然而,时间证明,这个牺牲是有价值的。广告收入,从2002年到2010年,增长了整整22倍;行业排名,从2006年到2020年,持续省级卫视第一。

敢对自己狠的人,都是狼人;敢对自己狠的团队,那就是狼群。

这是一个「狼性媒体」。

请回答2014:为什么是你,放弃天价版权费不要?

因为忧患。

2014年5月8日,湖南卫视官微正式发布消息,官宣独播战略。

这一操作,别说其他平台,甚至湖南卫视内部的很多人,都不理解。要知道,那个时期是电视版权的黄金时代,一个节目版权可以卖到1个亿、2个亿,完全可以过着非常舒坦、非常安乐的好日子。

然而,台长吕焕斌却坐不住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警觉地意识到,那些看似松快挣得的快钱,其实早已暗中标好了价码。这分明是,广电系统在透支明天给视频网站的今天输血,注定反噬。

而另一边,中央也在提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方针。于是,上有指引,内有忧患,湖南广电正式启动第三轮融媒改革浪潮,在芒果TV发展初期,以独播的大剧、综艺持续输血。

接着,2017年,芒果TV跻身视频行业第四,以净利润4.89亿率先成为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中第一个实现盈利的平台;

再接着,2018年,芒果TV连同芒果互娱、天娱传媒等几家广电旗下公司,经资产重组后,成功注入快乐购,「芒果超媒」应运而生;

又接着,2020年,芒果超媒成为国内文化传媒领域中唯一一个千亿市值公司。

湖南卫视与芒果TV,在吕焕斌与张华立两任湖南电视领军人物的推动下,用了7年时间,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双轮驱动」的芒果融媒格局,让湖南广电从2012年首次入选「亚洲品牌500强」后,持续保持亚洲广电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央电视台)。

因为忧患,所以警惕;因为警惕,所以思考;因为思考,所以前瞻;因为前瞻,所以进退有据,舍得有方。

你说,不挣快钱,挣未来。

我说,你生产快乐,却常忧患。不妨称之,「忧患式改革家」。

请回答2018:为什么是你,这一年打响了「南有马栏山」?

因为传承。

罗马非一日建成,马栏山亦是如此。

2018年,「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这个名号,响了。然而,这座「城」上,是几代湖南广电人的青春——

1994年破土动工,从100亩作为起点,把湖南广电全都集中上了马栏山;

2000年初成气候,「长」出了3000亩的影视文化城;

2017年正式开园,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挂牌成立。

两年内,注册企业已超过500家,22万平米的「七彩芒果盒子」已初具雏形,国家广电总局5G实验室正式落户,「中国V谷」呼之欲出,「北有中关村,南有马栏山」的格局由此成型。

回望「建城」的这26年,有人付出青春,有人甚至付出生命,如果不是读过相关文献,我们很难感同身受属于媒体人的「视死如归」。他们说,「为了后人,我们豁出去了」;他们说,「我们建的不仅仅一座城,我们铸造的,是电视湘军的一种精神」。

一片土地本身并不神圣,神圣的是一代又一代广电人的理想主义,赋予那块土地别样的意义,由此,又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马栏山传承人」。

请回答2020:为什么是你,打开了中国电视的局面?

因为顽强。

疫情之下,全球文娱停摆。然而,中国电视人却忙得左右开弓,一边用电视筑成抗疫舆论战线,一边又在疫情之中创造新的文娱范式。

湖南广电率先出击,开展5G应用、创造云综艺、上档大直播,生生在危局之中打开生面。

原本,沿着中国广电发展脉络,云、5G、直播、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新基建都将成为下一个行业时代潮流。从某种角度来说,疫情非但没有阻碍中国广电发展的进程,而是「反促遇之」

湖南广电这种「打不死」的生命力、越难越强的超能力,源于红色之乡的战斗精神,源于创台之初的「油毛毡精神」。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12)

那时候,没有专业的设备、没有专业机房,第一代的湖南电视人,就在省水电厅的油毛毡房子里「土法」上马开播,上一天班仿佛蒸一天桑拿。如今有了好的技术,好的环境,问题解决的能力只该有增无减。

前人困难胜今朝,今朝何由言困难?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13)

翻阅50年湖南广电资料之时,很多话感动了笔者,文至最后,很想跟读者分享——

「我们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是不能没有理想」,有这么一种人,终其一生都很富有;

「一个人把生命都看轻了,还有什么迈不过的坎?」,有这么一种人,把电视的理想看得高于生命;

「不服输、不信邪,舍我其谁;豁出去、拼上命,敢作敢为」,有这么一种人,让电视成为自己的戎马一生;

50年间,湖南广电出了很多这样的人。

湖南卫视我们是否还年轻(请回答湖南电视50年)(14)

参考资料:

湖南人民出版社:《追梦:湖南电视40年》(欧阳常林 / 张华立 / 刘一平著)

中信出版集团:《媒体融合的芒果实践报告》(吕焕斌主编)

广电视讯:《“芒果”进化史:广电湘军的变革一直在路上》

湖南广播电视台办公室:《扁担立经纬 毛毡见风骨 创业精神代代传 | 芒果日志》

湖南广播电视台办公室:《「激荡五十载 芒果正青春」之湖南电视新闻人:心脏为党和祖国跳动|芒果日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