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

2016年的10月,在中国大陆上映了一部影片——《何去何从》,该片由关晶指导,漆子美(饰演 凤莲)、李婳(饰演 樱子——石桥贤太郎的妻子)等出演。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1)

《何去何从》海报

或许并没有多少人能记得、甚至知道这部影片。这部影片的角度和素材都非常独特,本来是一部非常让人期待的作品,但最后还是被拍烂了,并没有留下任何可记忆的点。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2)

樱子(李婳 饰)和石桥

独特的角度和素材

作品的素材和角度还是非常独特的。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3)

情节改编自一本日记本,而这本日记本的主人是一位日本士兵。2005年在我国的河北迁西发现了当年侵华日军“石桥”在昭和七年至昭和八年间(即,1932年至1933年)所写的《满洲出征日记》,在该本日记中非常详实地记录了该期间日本方面攻打河北喜峰口的这一段残忍侵略史。也借由这本日记本,我们能从一个日本士兵的视角、从不同角度地认识到那段历史。同时这部日记本也是日本侵华的有力证据。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4)

《满洲出征日记》

而关晶执导的这部《何去何从》中的主人公“石桥贤太郎”(中泉英雄 饰)以及其中的一些情节便是由此改编而来。这也是我国为数不多以日本士兵为主角,以侵略者的视角来拍摄的一部电影。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5)

石桥贤太郎(中泉英雄 饰)

所以,无论是素材的选取还是角度选择都是非常不错且值得期待的,相信导演关晶也是想通过这部作品传达一种对于残酷战争的反思,对于和平的呼吁。然而,这部作品还是拍烂了。

不真实的“神剧”剧情

可以说,作为导演也是编剧的关晶并没有好好利用这些“优势”。为什么这么说?

问题出在了情节的改编过于“神剧”化,而人物的塑造上,除了主角之外,都过于脸谱化。

不妨先来看一下其中的一些情节,在战场上死里逃生的主人公——日本兵“石桥”,被中国的村民救起,百般呵护。却不料还是被当年石桥试图杀害的中国农民发现并揭穿,但淳朴的村民们最后还是放了“石桥”。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6)

被村民救助的石桥

而后,当“石桥”回到自己的日本军营,因为没有战死而被日本士兵们称为“帝国的耻辱”,百般歧视和羞辱。导演似乎想通过这一组对比,来突出表达一些什么。但这样的情节未免设置得太“神剧”了些。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7)

饱受同胞欺凌的石桥

还比如,当受到自己同胞们百般羞辱的“石桥”在节日里给慰安所的女子们发放“福袋”的时候,瞥见了自己的妻子也在慰安所之中,这让他几近崩溃,也直接导致了“石桥”在最后拿起刺刀刺向了自己的同胞。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8)

偶遇自己的妻子

类似于这样情节,相信可能并没有出现在那本日记本中而更多的只是编剧和导演的改编。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9)

慰安所内石桥的妻子

同时在人物的塑造上过于脸谱化,坏透的少佐和淳朴善良的村民。但可以说,导演既没有真正体现那个时代那些日本士兵的内心的“变态”,这种“变态”或许是来自于长期的为天皇效忠的洗脑,可能是来自背井离乡、长期杀戮的麻木与扭曲的释放,但不太可能是来自于同胞间的自相残杀。导演也不了解那个时代的真实农民,试图刻画村民们的善良,到头来却过于脸谱化地表达,表现出的村民不是善良而是形同弱智。

日本侵华士兵中途回国(日本兵去慰安所)(10)

刺杀日本兵的石桥

这部有着不错角度和素材的电影,就这样被拍烂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