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苏洵苏辙三者的关系(科普苏轼苏辙名字隐含的一生命运)

提到“唐宋八大家”、“三苏”,大家肯定知道是北宋的父子三人组合:苏洵与苏轼、苏辙。都说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苏洵也是如此,他为两子取名字之时就可以看出煞费苦心

苏轼苏洵苏辙三者的关系(科普苏轼苏辙名字隐含的一生命运)(1)

1、看其表意

苏轼,名字中的“轼”字,可以参见《左传·庄公十年》“登轼而望之”,“轼”就是车前把手之意,同时苏轼字“子瞻”,“瞻”字隐含“望”的意思。

苏辙,名字中的“辙”字,可以参见《左传·庄公十年》“下,视其辙”,“辙”就是车轮碾过留下的痕迹。而苏辙字“子由”带有效仿前人,跟随前人的意思。

苏轼苏洵苏辙三者的关系(科普苏轼苏辙名字隐含的一生命运)(2)

2、究其深意

苏洵年近不惑,游历江南归来,写了《名二子说》,解释二子名字的深层含义,当时苏轼11岁(虚岁)、苏辙9岁,已经能看出二人的脾气秉性。苏洵在文中写道:

“轮辐盖轸,皆有职乎车,而轼独若无所为者。虽然,去轼则吾未见其为完车也。轼乎,吾惧汝之不外饰也。天下之车,莫不由辙,而言车之功者,辙不与焉。虽然,车仆马毙,而患亦不及辙,是辙者,善处乎祸福之间也。辙乎,吾知免矣。”

大意是“轼”(车把手)看似作用不大,但缺了这部分就不是一辆完整的车了,同时也表达了苏洵对于“轼”显露在外,过于锋芒毕露,担忧苏轼招致灾祸。“辙”(车辙印),谈论车的功劳时,都不会说起车辙印,但是遇到意外情况,也不会怪罪到车辙上,所以苏洵对于苏辙未来境遇比较安心

苏轼苏洵苏辙三者的关系(科普苏轼苏辙名字隐含的一生命运)(3)

3、隐含命运

苏轼的一生,如“轼”所喻,才华横溢,名满天下,据《庚溪诗话》记载,宋神宗曾问大臣,古代哪位名人才华堪比苏轼?大臣答曰:李白。宋神宗并不认同,说“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

但宦海无涯,几经沉浮,绍圣四年(1097年),已经年过六旬的苏轼又遭贬谪海南儋州,苏辙遭贬谪雷州,之所以选择这两个地方,是因为苏轼早年得罪了高傲自负的章惇,后章惇得势,故意羞辱两人,“苏辙字子由,‘由’字看起来像‘雷’字的下半部分,就贬到雷州;苏轼字子瞻(zhān),‘瞻’看起来像‘儋’字,就贬到儋(dān)州”。当时贬到海南儋州,就是让人在蛮荒之地自生自灭,和宣判死刑无异,所以这个贬谪属于伤害性极大,侮辱性也极强。

元符三年(公元 1100年),宋徽宗大赦天下,苏轼奉旨前往廉州,然而途经常州,瘴毒发作,缠绵病榻,于1101年8月离世,葬于河南郏县小峨眉山。苏辙暮年定居颍川,隐于田园之中,每日读书参禅,著书立作,安度晚年

苏轼苏洵苏辙三者的关系(科普苏轼苏辙名字隐含的一生命运)(4)

苏轼、苏辙名字隐含的命运,竟然与《名二子说》的释意相符,不得不感叹命运的残酷与神奇。但岁月流逝,浪淘尽后,显现出苏轼、苏辙的兄弟情,让后人惊叹不已,无论祸福,皆为依靠,生时愿“安知风雨夜,复对此床眠”,憾未达成;死时兄弟同葬于一处,终履未完之约!

推荐1:苏辙: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兄畔

推荐2:科普|千年一遇的全才,不可不知的苏轼


*本公众号致力于知识分享、科普教育,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图文无关,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