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生推荐的小巴掌童话(送别83岁小巴掌童话)

1958年,儿童文学作家、新闻出版事业家张秋生在《解放日报》发表处女作、儿歌《赶麻雀》,从此开始了60余年为孩子写作的生涯。2022年10月4日凌晨3点07分,张秋生在上海病逝,享年83岁。

作为我国儿童文学界的一棵常青树,张秋生担任儿童文学报刊编辑、主编、总编之职,为当代中国儿童文学原创写作领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同时他用自己半个多世纪的勤奋写作,在童诗和童话写作领域成绩卓著,影响了几代孩子。他的多篇作品入选小学语文教材,曾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特别是充满童趣、智慧、温暖的“小巴掌童话”,影响了无数大小读者,成为当代原创童话的重要收获。

“有没有重回童年的路?有。到了晚年,时时会行走在重回童年的路上……六十年来,阅读和写作成了我生命中的太阳和月亮,给我带来温暖、光明,带来沉醉和美丽的向往。”张秋生曾在一篇回顾自己创作六十年的文章中如此写道。他感慨童年时期,遇上了诗与童话,爱上了阅读,自此与儿童文学结缘。2020年,张秋生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奖特殊贡献奖。

张秋生推荐的小巴掌童话(送别83岁小巴掌童话)(1)

张秋生推荐的小巴掌童话(送别83岁小巴掌童话)(2)

张秋生获2020年度陈伯吹国际儿童奖特殊贡献奖

“小巴掌童话”的特质表现为诗歌、散文和童话的融合,将深奥的哲理融合到天然的童趣中,新奇而灵动。作家简平认为,在当下长篇风行、系列作品正盛的现状下,“小巴掌童话”选择了艺术上的精简和精美,消解了“大部头”对小读者的阅读压力,抓住了阅读者的心。虽然是短制,但“小巴掌童话”具有严格的文学体裁上的完整性,精彩得犹如电影短片。儿童文学评论家李学斌评价,“小巴掌童话”所代表的“短小”“精悍”的“微童话”形态,连同它所展示的诗意融合的审美体质,标志着一种求新求变的进取姿态。

“秋天生的秋生,随着轻盈的秋风走了,留下树叶讲的童话——小巴掌童话。”作家、华师大教授张锦江说,细水长流的“小巴掌童话”,就像涓涓溪水流进了孩子们的心里,“张秋生发明了一种文体,并使这种文体变成一种艺术品,留了下来”。

张秋生推荐的小巴掌童话(送别83岁小巴掌童话)(3)

2020年10月,张秋生参加首届“上海好童诗”颁奖典礼 张锦江提供

张秋生曾回忆,“小巴掌童话”是他自己命名的。1958年,他在《解放日报》发表处女作,是一首儿歌《赶麻雀》,之后写的很多儿歌陆续发表在多个报刊。后来的很多年里,他一直写诗,出版了十多本诗集。有一天突然想,能不能把喜欢的诗、散文和童话糅合在一起,写一种精短的、既有诗的韵味,又有散文的随意,同时兼具童话的丰富想象的作品呢?1985年开始,张秋生做了这方面的尝试,开始了“小巴掌童话”的创作。他曾表示,在创作过程中,力图使自己的作品多一点“弦外之音”,并努力让读者自己的想象和生活来补充和丰富它,这是他的刻意追求。但刻意的追求,必须通过随意的方式来显示,因此并不着意制造那些曲折离奇、跌宕热闹的情节,而是随意选取发生在孩子们身边的小事,让他们在熟悉的、喜爱的、亲切而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徜徉、思索、欢笑、惋惜。

张秋生推荐的小巴掌童话(送别83岁小巴掌童话)(4)

小学三年级,因为父亲的工作原因,张秋生全家搬迁至如今的上海植物园附近,一个名叫赵家宅的小村里。“我上的小学是上海小学,和我之前读的武定路上的弄堂小学完全不同。上海小学有一间专门的音乐教室,有一架三角钢琴,老师很年轻,是刚从学校里毕业的,我们进教室前要排着队,老师弹《进行曲》,我们拍着手进去,新鲜得不得了。我对音乐最初的启蒙来自丰子恺先生的《世界十大音乐家的故事》,那是书面的,有声有色的启蒙则来自上海小学,我那时就下定决心要当一个音乐家。后来,我考到了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条件好了,有琴房,有很好的老师,但我念得一塌糊涂,因为那时我已经爱上了文学。当时学校规定每天进琴房要练半个小时的琴,其他同学在很认真练琴的时候,我躲在里面看书。”回顾成长历程,张秋生曾表示,喜欢音乐、写儿歌对他创作“小巴掌童话”来说很重要,因为“小巴掌童话”离不开诗,离不开散文,离不开音乐。他不写拗口的长句子,希望那些短句子小朋友能像唱歌一样把它唱出来。

2020年上海书展上,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推出《张秋生文集典藏》,汇集了张秋生60余年儿童文学创作的心血,包含《散步的母鸡遇见狼》《阳台栏杆上的猫》《骑在猫背上的勇士》《爸爸狗和儿子猫》《老鼠喂养的恐龙》《童年阁楼上的白云》六卷作品。其中前三卷为“小巴掌童话”经典篇目;《爸爸狗和儿子猫》《老鼠喂养的恐龙》收录了12部中长篇童话;《童年阁楼上的白云》为诗歌和散文集。张秋生喜欢写作,即便因为生病频繁进出医院,他也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会在每天打针、挂盐水的间隙,依然用笔记下头脑中涌现的作品构思,并把这些作品整理成册。2018年至2020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他病中新作的诗集《鱼儿会不会微笑》《恐龙妈妈孵蛋》和童话集《在树上看风景的狐狸》。

张秋生推荐的小巴掌童话(送别83岁小巴掌童话)(5)

向他人介绍自己时,张秋生有一个充满童趣的比喻,他说自己是“一只地道的兔子”。兔子会对森林、草地、山川和花、鸟、虫、兽特别感兴趣,因此他热爱旅游,哪怕是普通的山水和日常的景观,一道小溪、几丛芦苇、一段山路、几棵奇树都会让他激动不已。今年1月,他在《文学报》发表的文章《童年的风景、阳光和笑声》里写道,“孩子在成长中要有阳光,我这里说的阳光,是指生活中的种种趣味。孩子们处在长身体、长智慧的时期,喜欢新鲜,追求好奇,爱问为什么。兴趣是使他们成长得非常有力的助推器。孩子们是爱笑的,不缺乏幽默感。儿童文学,有人称作为‘快活的文学’,不无道理。孩子们的生活中应该有笑声,在课业负担如此繁重的情况下,更应当如此。”

张秋生推荐的小巴掌童话(送别83岁小巴掌童话)(6)

2021年3月上海市儿童文学迎春座谈会上,张秋生与郑开慧获第八届“学会奖”。

张秋生推荐的小巴掌童话(送别83岁小巴掌童话)(7)

张秋生手稿 均张锦江提供

张秋生的笔下,总有和煦的阳光、灵动的自然和趣味的生活。“地道的兔子”远行了,“小巴掌童话”的温暖与机敏,会继续影响一代代孩子。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资料图片

来源:作者:施晨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