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

中国式教科书,是经典的,权威的,具有无可辩驳的学术价值,也是具有无可改移的指导意义的。由此我联想到,“天下第一街”的汉正街,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呢?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1)

皮明庥先生主编的《汉口五百年》

汉正街的商贸模式、汉正街的商业路径、汉正街的商业传统,汉正街的商道精神,汉正街的文化价值,有没有人将其精髓抽象总结而写进教科书的呢?恕我孤陋寡闻,至今还没有!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史坛盛开的“五朵金花”之一,即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历史学家将学术视野集中在明清之间,仅仅只提及汉口、汉镇这个简单的名字。在著名历史学家尚钺的《中国历史纲要》中是如此,在尚钺主编的《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也看不到汉口汉正街的影子,甚至在三联书店编辑的上下两大厚册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中,根本没有关于汉口或汉正街商贸形态的只字片语;著名中国经济史专家傅衣凌撰写了《明清农村社会经济》的专著,完全无视汉口汉正街的存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2)

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讨论集》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3)

厦门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傅衣凌《明清农村社会经济》

难道是史学家们缺乏对汉口商贸史的兴趣吗?非也;是汉口经济发展不典型,不能入史家的法眼吗?非也;是湖北乃至武汉地区的专家学者对汉口汉正街熟视无睹吗?非也。很关键的一点是,汉口和汉正街所留存的文献资料太零碎、太分散、太散乱,没有学者细心蒐求和费力整理。汉口汉正街文献资料阙如,历史学家怎么能运笔构思、纵横议论呢?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4)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尚钺主编的《明清社会经济形态的研究》

如果说汉口是亘古奔流的长江的话,那么汉正街即是激流险滩的长江三峡;如果说汉口是天上来水的黄河的话,那么,汉正街即是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汉正街其实是汉口发展的咽喉,关键中的关键。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5)

叶调元《汉口竹枝词》

汉口五百年,汉正街为其商业刀锋。从传统商埠到开放商港,从汉水沿河码头到长江深水码头,从华界独大到华洋分划,从里分到租界,汉口商贸重心在位移,汉正街的繁华也在位移。汉口由传统形态到近代化、由近代化到现代化的过程,其实也是汉正街逆势突变的关键过程。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6)

江汉大学教授、涂文学博士的专著《文化汉口》

所以,在总结五百年汉口现代化,汉口港埠文化时,我们却没有看见专家学者用自己独到的笔触书写汉正街的商道文化、生生不息的特殊街域发展途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学术界有温州模式、苏南模式、泉州模式、汉南模式等等,但就是没有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提出汉正街模式,有的只是汉正街的经验、效应及其功能的简简单单的总结。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7)

陈佑湘主编的《汉正街志》

“闷声发大财”,是汉正街人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有好处,即埋头苦干,不事张扬,不打嘴炮,注重实践,看好结果。不利的一面即是,很多很珍贵、很关键、很要害的、值得后人效仿的好经验、好办法、好点子缺乏文字记载,就这样随时间的流逝而白白流失了,以致后人加以追叙回忆时,有失真失实失误之处,无法窥猎到原始状态了。所以,文献记录的阙如匮乏,是汉正街很难进入学术视野的一大关键。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8)

1979年的汉正街老照片

从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的社论,至今已经40周年了。这40年汉正街得到了飞跃飞速的大发展。现代化、国际化、数字化的汉正街,一马当先,一街独行,一日千里,气势恢弘。

写进教科书的人物(有没有资格写进教科书)(9)

汉正街新地标建筑

时至今日,在如数家珍地挹览汉正街的亮丽发展成就时,我们有没有必要将汉正街发展的本质东西加以总结、提升、抽象,让汉正街所形成的商贸精神的结论成为教科书所引据的经典?我们有没有必要将汉正街的文化精神、赓续性创业精髓加以凝练、提纯、升华,让汉正街成为教科书中改变人思想观点的存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