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最强大脑》的节目现场,选手王昱珩说了这样一段引人深思的话。

“摆在面前的如果是30万把扇子的话,可能更适合我。我曾经看过一把折扇,上面写满了名字。但是关上以后,它变成了一把空白的扇子。”

这句话听起来平平无奇,但是要知道,这一场比赛,王昱珩对阵的是日本选手,30万、写满名字、空白,这些关键字眼,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一些历史事件。

因为这段影像,王昱珩的知名度大大提升。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1)

有人戏称,是这个节目让王昱珩变成了一位家喻户晓的成功人士。

但其实,如果你真的了解王昱珩的人生故事,你就会知道,不管有没有这个节目的出现,他都可以把自己的人生活成最精彩的状态。

他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没有上过一天班,把生活过成了自己最向往的模样。他的人生信条是怎样的?如今的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聊聊“水哥”王昱珩。

神童之质,特立独行

王昱珩的人生经历,在许多人看来,可以用一个词“幸运”来形容。他好像不用付出多么大的努力,最后就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样的人生状态,不知令多少人艳羡。

他出生在北京的一户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从小就很注重对孩子的培养,对唯一的儿子要求也非常严格。

但很奇怪,王昱珩并不是一个需要人操心的小孩,反而在日常生活中异常省心,给父母省了不少麻烦。

他的父母印象最深的是孩子七岁那年,因为意外走丢,而后独自找回家中的故事。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2)

那一年,王昱珩的父母带着他到游乐园玩耍。周末的游乐园总是异常拥挤,小小的孩子放到地上,可能一个不注意,就会被人群淹没。

而那一天,万分不巧的是,因为一些意外,王昱珩与父母走丢了。

一个七岁的孩子,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周围也没有自己熟悉的人,最有可能做的事情就是崩溃大哭。

但是他并没有如此,反而非常冷静,凭借着自己超人的记忆力,一点一点找回了家中。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3)

原来,从家里前往游乐园的路上,王昱珩并没有闲着。他的眼睛一直四处张望,思维也一直在快速运转。

他把眼睛摄入的景象全部都存到了大脑当中,虽然这份记忆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什么必要,但是当他刻意想要把记忆调出来时,一切就显得方便许多。

也是通过这件事情,父母意识到了王昱珩的与众不同之处。从此之后,他们特别尊重孩子的个人思维,也不再用严厉的要求束缚孩子自我生长的天性。

小时候的王昱珩喜欢观察植物,并且在观察过程中慢慢将植物的脉络记到心中。对着一个普通的盆栽,他可以静静地观察一个小时。

别的孩子可能会觉得这个过程单调而枯燥,但是他却乐在其中。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4)

可能真正的天才总是有些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们能够从普通人当中脱颖而出,自然也因为他们身上的特质被不断放大。

总之,自小锻炼的观察能力给了王昱珩更大地追求梦想的能力。

他喜欢绘画,所以这份观察力能让他将眼前生动的景物以具象或写意的方式画到纸上。他也具有超强的记忆力,所以他画出来的作品,细节总是更动人。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5)

不仅在个人的兴趣爱好上是如此,王昱珩在学习上同样出类拔萃。

上学的时候,他就常常觉得老师讲课的速度跟不上自己掌握知识的速度。所以,这个让老师又爱又恨的学生,日常在课堂上的做法就是打瞌睡。

但是偏偏每一次重要考试,他都能够交上一份让所有老师满意的答卷。

而那些不太重要的考试,他又经常交上白卷。如果有老师质问他,他便回答:“这些东西都是我已经掌握的,所以我觉得没有再抄一遍的必要。”

尽管他的个性让老师非常头疼,但没有人愿意真正把火撒在他的身上。毕竟如此天资聪颖的学生,必然会成为每个老师的心头宝。

久而久之,王昱珩给人的观感总是懒散的。包括在复习准备高考时,他也保持着一贯的作风。

如此重要的考试,他仅仅复习了两个月,就信心满满地走进了考场。而考试的结果,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复习了两个月的王昱珩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录取,他的分数甩了第二名40多分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6)

纵观他的整个青少年时期,我们会发现,神童并未伤仲永,始终保持着天才的特质。而天才,则总是特立独行,永远不拘泥于常规。

教育观念,符合个性

上大学后的王昱珩,同样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最特立独行的那个人。他在维持自身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在积极从不同的方面探索个人的兴趣。

他加过不同类型的社团,去图书馆翻阅过很多不同风格的书籍,也背上行囊走过不少地方。王昱珩认为,这些经历都是他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大学毕业之后,王昱珩并没有如同常人所规划的那样,找一份体面的工作,慢慢融入这个复杂的社会。

他没有上过一天班,而是以自由职业为生。

清华美院毕业生的名号,给了他足够的立身之本。他成为了一名自由设计师,根据个人风格为公司设计UI,又或者接一些涂鸦的单子,随性而为,自由自在。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7)

常规的职场生活往往会压制人的天性,而由于王昱珩没有这样的经历,所以他的内心始终保持着一股还在象牙塔内生活的赤子之心。

知世故而不世故,懂规则而跳脱于规则,这是他希望自己能做到的标准。

当然,王昱珩选择了这样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身边必然会有许多质疑的声音。有些人认为,只有踏踏实实找一个单位上班,才是在干正事。

其实我们如今的年轻人也会听到许多类似的声音,也会被许多负面的看法和情绪所打扰。

旁人是无法理解个人的生活态度的,如果你真的被旁人的情绪裹挟,那么不管处于怎样一个生活环境,你都永远不会快乐。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8)

王昱珩正是想清楚了这一点,所以才知道做自己尤为重要。不管旁人怎么说,我只需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就够了。

这份随性自然的生活态度,他也同样将之融入到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当中。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9)

王昱珩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是他的掌上明珠。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王昱珩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自由生长。这是他从小的成长态度,他也希望能够把这份态度传递给孩子。

他的女儿兴趣爱好十分广泛,因为作为父亲的他始终支持女儿做出更多尝试,也会陪伴在女儿身边,给予孩子情绪上的满足。

今天孩子想要学跳舞,可以去试试;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又想学游泳,当然也能尝试;再过一段时间,孩子的兴趣爱好可能又变成了滑板,但这又未尝不可?

经历了诸多尝试之后,他的女儿逐渐掌握了许多技能,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深耕的领域。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10)

在学习上,王昱珩同样不会对孩子有过多的要求。

他是一个以过程为导向的父亲,并不太看重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说,他最需要的是看到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收获了什么,而不仅仅只是得到最后那个高高的分数。

在他看来,成绩好不好无所谓,有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认真和坚持的品质,有没有收获到真正让自己成长的知识,有没有在学校体验让自己无法忘怀的经历,这才是最重要的。

他把这份特立独行传递到了女儿的身上,而女儿也从父亲那儿得到了足够的力量,变得更加独立,更加坚韧,更加广博。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11)

或许正是因为这份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王昱珩脱离了中国式父亲的刻板印象,变成了女儿童年最好的朋友。

孩子愿意将心事跟他分享,也愿意让父亲参与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对于亲子关系来说,无疑是一个正向的反馈。

不管是自己的成长经历,还是通过孩子的成长,王昱珩都始终坚持开放天性,随性生长。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生活态度,在如今的中国教育普遍现状当中显得更加可贵。

王昱珩这样一位闪闪发光的人物,也通过一个契机,走向大众,让更多人见到了他身上的那些遥不可及之处。

最强大脑,一举成名

在机缘巧合之下,王昱珩收到了《最强大脑》节目组导演的邀请,登上了这个舞台,走向了公众的视线。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12)

这个节目中高手云集,几乎每一位选手都是智商爆表的人物。

他们的学历仿佛闪着金光,跟普通人之间隔着一道跨也跨不过去的门槛。他们的身上充满了距离感,但也正因如此,他们才更吸引普通人的关注。

这个节目以对抗的方式来评选优胜者,他们会在选手之间设置难题,考验大家的反应能力、观察能力、记忆力和敏锐程度。

比如说,王昱珩曾经参加的一期节目当中,舞台现场摆了几百杯水,其中只有一杯呈现出略微不同的样子,并且这份不同需要细致入围的观察才能发现。

选手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不同,用时短者为胜。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13)

王昱珩随意在某一杯水前站定,俯下身子,视线横扫。他的模样看起来有些漫不经心,但仔细观察他的眼睛,会发现他的双眼极其聚焦,这代表他的大脑正在进行紧张的工作。

很快,王昱珩就发现了不同。他的表现令在场观众震惊不已,同时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赞叹不绝。他获得了“水哥”的外号,公众关注度直线上升。

人们喜欢他,除了因为他超强的个人能力之外,还因为他显著的个人魅力。

在节目当中的王昱珩常常表现出一副不太适应的模样,他不习惯有导演控制节目环节,也不喜欢人为干预比赛结果。

导演要求他展现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他却坚决不配合。一旦双方谈不拢,他直接甩手走人,无所畏惧。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14)

2015年的那场“扇子论”,直接让王昱珩火出了圈。当场节目中,与他对阵的是日本选手原口证,为人十分嚣张,且记忆力超强。

他们二人需要在两个小时之内,从200把扇子中选择三把符合节目组要求的扇子。时间到后,谁找出的扇子多谁为胜者。

日本选手聚精会神,不放过每一把扇子的特征。而王昱珩却只是简单扫了一眼,就在一旁睡起了大觉。

但是时间结束后,原口证只找到了一把扇子,而王昱珩却将三把扇子同时找出。

而后,他说:“30万把扇子或许更合适,我曾经见过一把折扇,上面写满了名字。关上后,就变成了一片空白。”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15)

这句话在网络上引起了极多的讨论,在南京这个让人敏感的地点,联系到他说的那些关键词,许多观众都能马上意会。

节目结束之后,王昱珩发了条微博。他本想在微博上解释自己的真正用意,却没想到许多观众朋友已经猜出了他想表达的是什么。既然如此,不用再多说,情意放在大家心中。

《最强大脑》给了他走到更大舞台的机会,他对此非常感激。但当他发现这个节目已经逐渐背离初衷时,他也可以毫不犹豫地转身离开。

王昱珩怎么参加最强大脑的(被誉为最强大脑)(16)

那些行业规则,那些人为内幕,既然他不喜欢,那就永远都不要去适应。

现在的王昱珩,仍然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他出书,搞翻译,做公益,尝试了更多的领域,找到了更多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他人生的道路,从不止于当下。

结语

俗话说,天才的背后往往刻着一道孤独。

但这份孤独却并不单单是指情感上的孤独,因为天才对情感的理解或许跟常人不同。这里的“独”,其实更像天才所表现出来的特立独行。

他们有足够的底气坚持自我的生活态度,他们不用向现实妥协,也始终记得初心。那种可以减少精神内耗、增加精神养分的生活,应当是大多数人所向往的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