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开锁故事(小孩的成人仪式开锁子故事)

民间传说开锁故事(小孩的成人仪式开锁子故事)(1)

“锁子”,有两种:一种明锁,另一种叫暗锁。 明锁,即新生儿出生时所带的“盘肠锁”。绕脖一周的,戴三个铜钱,两周的,戴五个,最多的,戴七个。 暗锁,属生辰八字中所有的,一般人不懂。查法为:“甲葵乙桂丙在松,丁在寺庙戊在城,己在宅院庚在路,辛根扎在绣楼中。壬在河边癸在水,男女小儿一般同。” 啥意思呢,即以小儿出生的那天的天干(可查万年历),如2011年6月7日上五九点,其他年,月,时可不用,(不算命不用全排)只用生日天干。查得阴历初七为癸亥,天干为癸,根即扎在水中,须戴锁子。生日天干中只要见壬和癸的,就必须戴锁子。其他如根扎:葵花下,桂花下,松树下,城墙下,宅院中,大路上,绣楼中,均无碍,只有根扎河边和水中的必须戴锁子,(天干是壬或癸的),根扎寺庙中的必须许愿和还愿。(生日天干是丁的)。 戴锁子和解锁子有一定的程序。 锁子过去一般有金锁,银锁,铜锁,玉锁。清末民国时期,也有用铜钱代替的。但所用来拴锁子的绳,却都是用从各家全来的(从各家找的)一般不用黑线和蓝线,(因黑和兰在五行上都属水,故不用)。姓氏上,一般不用吴姓,郭姓,王姓等家的线,把找好的线拧成一股,由戴锁子的人按程序给小儿戴上,一般戴锁子时,小儿的舅,叔,姑,伯,姨等至亲,应在场,给小儿保锁,且还要搁钱。锁子头上顶,**(小儿的乳名)得太平,锁子头上走,活到九十九;锁子头上抹(音MA ),无灾无病早早发;锁子脖上戴,**(小儿的 乳名)免去一切灾。小儿一旦戴上锁子,就不能抹下,一般戴满一百天。开锁时,用剪子剪时仍然有一套话:剪子本是铁打就,开开锁子有了救;剪子本是铁打成,剪去锁子得太平。锁子开,锁子开,开了锁子免了灾;锁子开,锁子开,锁子开了富贵来;剪子动,锁子开,无病无灾又无害;锁子再从头上走,百岁到永久. 可见,小孩系锁子是一种传统风俗,

民间传说开锁故事(小孩的成人仪式开锁子故事)(2)

“开锁”,又称“圆锁”,是一种成年仪式,也称十二岁大生日。“开锁子”有着固定和繁琐的程序,古代主要流行在我国北方,现在山西、山东等部分地区仍在延续着这一传统。近来,我在莘县朝城镇、十八里镇、徐庄乡以及阳谷县西湖乡、茌平县城关镇等地作了一些调查,走访了一些老人和开过锁子的孩子以及主持过开锁子仪式的人,从而使我对这一传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民间传说开锁故事(小孩的成人仪式开锁子故事)(3)

一、挂锁子   要开锁子就必须先挂锁子,按照当地风俗,认为挂锁子也就是把孩子“锁”起来,俗称“坐监”,认为挂锁可以让孩子“成人”,孩子的祖父母或父母更希望借锁将孩子的生命牢牢锁住,因为人们认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让孩子坐几年“监狱”就可以免去“罪行”,阎王就可以放过孩子,这样孩子就可以健康地长大成人。从这个意义上讲,挂锁似乎同西方的护身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西安换锁公司,挂锁的孩子一般都是家族里深受长辈喜爱的孩子,没有男孩女孩之分;还有一些多病爱哭的孩子,家里的长辈为了祈求其健康成长,也给他们挂锁子。

第一次挂锁子的时间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农历六月初一。这一天,孩子首先要认干妈,干妈一般都选灶王奶奶,以求她能保佑孩子。随着习俗的演变,现在有很多孩子挂锁子认“善老妈妈”作干妈。据当地村里的老人介绍,“善老妈妈”也就是巫婆的意思,据说她可以保佑孩子健康。六月初一这天要给干妈摆供,挂锁子的孩子要给干妈磕头,就是行认干妈大礼。然后孩子的祖父母(一般都是祖母)把用红绳拴着的两枚铜钱摆在供桌上,以示“挂上了锁子”。以后每年的阴历六月初一,都要用红绳拴两枚铜钱挂在灶王奶奶或善老妈妈的画像下,一直到十二岁。

所谓的“锁子”,其实是用红绳拴住的两枚铜钱。西安换锁芯,也因为锁子的特殊性,孩子带锁子不必像戴项圈一样随身携带十二年,而是把它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打开之前再取来带上。   

二、开锁子   孩子十二岁时的六月初一开锁子。开锁子仪式是个很重要的仪式,它在一个人一生中的地位不亚于结婚生子,亲朋好友甚至同村很多人都要被邀请参加,其中最重要的要有一个跟挂锁孩子同岁同性的孩子,还有十二个不同姓氏的成年人,这十二个人要有男有女(有些姓是犯忌的,不能请,如:“王”谐音为“亡”)。

开锁子前,孩子的长辈要为其找一个“陪监的”,这个人要与开锁子的孩子同岁,性别也要一样。所谓“陪监”,也就是陪着被挂锁的孩子“坐监”,当然无论“坐监”还是“陪监”,这都是人们的意念。陪监的孩子要陪同开锁子的孩子一起参加开锁子仪式。为了表示感谢,开锁子的这家要给“陪监”的孩子买一套新衣服。亲戚、朋友、邻居都要参加,并且要给开锁子的孩子买新衣服,以示庆祝。同村的人要给这家送十二个烧饼,作为庆祝孩子成人的干粮。开锁子前要在供桌上摆设供品,供品一般有水果、煮熟的方肉、酒等,供桌上层摆放香炉。十二个不同姓的成年人出席开锁子仪式,每人开一年的锁,将十二把锁一一打开,象征着孩子从“监狱”里放了出来。    三、开锁子的步骤繁琐而充满趣味

民间传说开锁故事(小孩的成人仪式开锁子故事)(4)

第一步,烧香,开锁子孩子要磕头行礼;第二步,开锁子的孩子和“陪监”的孩子钻到供桌前的八仙桌底下(八仙桌上蒙着一块大红布,桌上放着装有烧饼的筐子和一把铜锁),主持人宣布开锁子开始;第三步,十二个不同姓的人开始逐次打开摆在八仙桌上的铜锁,每个人在开锁时都要说“开监门,放监人,打发监人出了门”的口诀;然后都要从桌子上拿一个烧饼递给桌下的“坐监人”,“坐监人”咬一口,递给“陪监的”,“陪监的”也咬一口,然后递回桌上,这个过程进行十二次;第四步,锁开过十二次后,就将十二挂铜钱烧掉,来参加开锁子的人便会抢铜钱,据说抢到铜钱的人会有好运气,用这样的铜钱给自己的孩子再挂锁子吉利;第五步,烧完后放鞭炮以示“监门”打开,开锁子的孩子要顶一块红布从桌子底下跑出来,“陪监的”孩子在后面追,一直跑到一棵柳树下,才可以停下来。柳的谐音是“留”,含有希望孩子的生命留下来的意义;第六步,开锁子的孩子的舅舅要拿把剃刀在柳树下等着为其剃头,其实不过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而已。舅舅的谐音是“救救”,意思是希望舅舅可以救孩子的命,让其脱离苦海,从此可以健康成长。 整个开锁子仪式结束后,主人家要摆席宴请来参加仪式的亲戚和朋友,有的家庭的排场很大,来的客人非常多,有的甚至比结婚时都隆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